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金融开放元年,人民币呈现加速升值态势。尽管5月17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人民币的汇率会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但是,在汇率改革的关头,面对来自美国等利益集团的巨大压力,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似乎远非市场供求那样简单,在很大程度上更体现了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间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权力对决。  相似文献   

2.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进而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后,美国政府与垄断资本紧密结合,利用财政政策缓解社会经济矛盾,帮助垄断资本开拓国际市场,攫取高额利润,由此导致联邦政府债务和赤字大幅攀升,美元面临贬值压力。为了维持美元霸权,维护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利益,美国通过挑动国际地缘冲突,促使寻求避险的国际短期资本回流美国,助推美元升值,并使美国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大发战争财。以美国1971—2020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基于VAR模型构建的4变量系统证实了这一逻辑。实证结果表明,美元汇率与美国挑动国际地缘冲突之间同时存在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当美元贬值时,美国挑动国际地缘冲突的频次增加。这一发现为我们认识美国对外政策和战略的经济逻辑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邓翠萍  林倒 《发展》2007,(1):120-12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施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这次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据此形成更富弹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笔者结合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对本次汇率制度改革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3,(24):23-24
2003年12月19日,我国香港特区与人民银行签署了"人民币合作备忘录",香港地区可以在明年开始试办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业务,使人民币走出去有了第一步,并对于缓解人民币压力具有积极意义.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有限度开放,是内地与香港经济金融融合的体现,充分表明"一国两制"特色经济的整体效应,拉近内地与香港的合作,不仅有利于香港经济复苏和发展,活跃香港金融市场;同时也给予人民币国际化一个尝试"平台".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当前形势与条件下放开人民币香港地区业务,有可能扩大人民币炒作空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自由港,在外围国际金融投机氛围较重,汇率波动震荡中,特别是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紧密不断的环境下,或许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炒作,进而使游资热钱形成对我国经济金融的风险影响.况且我国的金融正处于金融开放、与国际接轨的关键时期,而内部金融机制的不完善、不健全也存在,对中央银行监管或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调控水平、能力,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但风险大于机遇,防范风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加大,央行干预难度也随之加大,尤其是在2003年至2008年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背景下,短期投机资本频繁进出,对央行干预形成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基于外汇市场异质性交易者的假设,运用行为金融理论,构建了包含央行干预的汇率行为金融模型,并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央行不同干预方式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央行应采取的干预策略.认为:未来央行干预应遵循一定的干预规则,并渐进放开波动区间,同时通过干预有效地引导市场预期,从而提高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日前发表谈话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该新闻发言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  相似文献   

7.
近期国际上有关人民币升值的舆论渐见上升.美国财长斯诺曾指出,中国需要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进而日本、欧洲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些人也敦促中国进行汇率水平的调整.在当前美国经济复苏不确定中,美国制造业的复苏直接受到美元强势的冲击,而面对我国人民币的稳定,他们却认为,人为的将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压至极底水准,令美国出口受损.中国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变,引起美国制造业的抱怨,导致美国对我国人民币升值指责扩大,我国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预期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立足于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以提高中国对外净资产为目标,讨论了中国对外金融开放的政策排序。增加对外负债的前提是提高对外资产的投资收益,这一逻辑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系改革、资本流出管理改革是当前最迫切的改革内容,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流入管理改革应该在上述改革的基础上推进。  相似文献   

9.
过去20年里,金融改革始终是经济改革的核心,而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和金融项目开放,又被业界视为其中的核心和难点。今年,利率和汇率改革已经出现前所未有的突破,而资本项目开放也从温州金融改革中看到了一点信号。11月23日,温州市政府公布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下称"实施细则")。在12条"实施细则"中最引人争议的莫过于"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  相似文献   

10.
从美国政府首次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到温家宝在两会上高调宣布人民币没有低估,紧接着克鲁格曼叫嚣要打贸易战,拿下中国.美国130名议员联名上书,中国商务部强硬回应.人民币汇率之争一时间乌云压城,人民币升值与否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效应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五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深化国内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外交以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两个市场、两种价格"引发的跨境套利、人民币海外存量持续增加、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布局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适度规模问题。在下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当加快国内的金融市场化改革,鼓励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并且合理定位人民币国际化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的购买力日趋下降,让人不禁怀疑中国是否在通货膨胀:而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且美国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购买力下降"与"升值"构成了矛盾,这种现象则源自中美两国如火如荼的汇率大战,因而中国目前的物价上涨则是一种笼罩在中英汇率战硝烟下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3.
徐雅婷 《南方经济》2018,37(4):20-37
2017年上半年以来,金融周期的概念受到广泛关注。我国房价与人民币汇率,作为资产价格,在金融周期中呈现较强的相关性。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逐步对外开放,国际资本流动加大了二者的相关程度,表现出金融顺周期性。通过TVP-VAR模型,文章分析房价、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时变动态关系,试图用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解释房价与汇率的相关性,并发现国际资本的顺周期性呈现不对称特点:国际资本流出时期在房价与汇率的相关性中起到桥梁变量的作用,较流入时期而言顺周期性更强。因此,文章认为关注金融周期中资本项目开放产生的不对称顺周期性对于防范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问题都十分关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不绝于耳。面对纷繁复杂的议论声.2003年9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度向外界宣布: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中国将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我认为人民币汇率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不但不会升值甚至还存在贬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上海经济》2012,(6):10-11
卢锋教授说,从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历史角度观察,对金融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关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大体形成共识.近来围绕资本账户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等金融开放问题争论,折射出近年内外经济环境演变在认知与实践上带来的新挑战. 货币可兑换是指因应国际交易需求可自由地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依据国际收支账户结构分经常与资本项可兑换.货币可兑换需满足汇率自由化,利率市场化,宏观相对稳健等方面先决或配套条件.个别大国货币在演化过程中承担国际交易的计价、结算、储备等职能,不同程度实现"国际化". 人民币30多年可兑换之路,以1996年底实现经常项可兑换为标志,前期节奏虽有起伏,不过推进逻辑线索比较彰显,在认识上逐步达成共识,总体比较顺利.过去十几年主攻资本项可兑换呈现始料未及特点:如开放思路和突破方向经历较大变化,推进成效不尽如预期,关键内容甚至早年共识都发生较多争议.  相似文献   

16.
从“三元悖论”谈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经典的汇率制度选择依据--"三元悖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学术界所信奉,同样在我国,近年来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也是一直以此为基石.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依据是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自主,然而本文将利用Mendel-Fleming和Mendel-Fleming-Dornbusch两个模型去分析,得出即使在国际资本完全不自由流动下的固定汇率政策以及在国际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情况下的浮动汇率政策都无法完全得以实现,从而理清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时依赖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自主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7.
财经速递     
《北方经济》2005,(6):36-3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6日在北京会见美国商会代表团时说,中国将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温家宝表示,我们注意到最近国际上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在此,我想阐明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第一,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一贯的方针,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这项改革。  相似文献   

18.
王春晖  牟欣伟 《中国经贸》2009,(16):134-134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不断吞噬着我国的中小企业。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的不确定性对中小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产生了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系统风险不容低估,不少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面对这种汇率危机,中小企业纷纷不同程度地运用了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本文旨在介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汇率危机,并对其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分析,提出面对人民币升值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经济冲击是影响中国汇率制度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在传统国际宏观经济学框架内引入增长账户,通过增加对供给方面的考察补充和完善了传统国际宏观经济学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建立起一个解释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新框架,认为如果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冲击是来自实体经济部门的实际冲击,则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把握好时机加快改革,向更富有灵活性的浮动汇率制度演进;如果经济面临的主要冲击来自于货币部门,则应该继续维持钉住"一篮子"参考货币(或美元)的有弹性的盯住汇率制度。基于结构V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演进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在工业化国家发现的名义冲击对实际汇率的波动具有较好解释力的情况相反,相对实际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能够更好地解释我国实际有效汇率在样本估计区间内绝大部分的变动,这对于指导目前所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与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约翰·奈斯比特说过:"资金是处于运动状态下的信息与信心."有专家警告我们:中国经济正面临金融危机. 为着消除危机,必须力行改革.卢锋教授最近提出,中国金融改革应先内后外,将国内金融改革置于优先位置;同时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并呼应人民币国际化需求;尽快实施汇率改革.关键是限制央行汇市干预,以求在体制上兼容人民币趋势性升值要求.应尽快分步放宽存款利率上浮区间和贷款利率下调区间以实现利率市场化目标.待国内金融改革大体完成,再审慎放开货币市场等短期资本项目.可谓独到之见. 据判断,我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将出现重大转变.沈晗耀奉呈的优化方案是:1,对外汇储备实行分类管理与运作;2,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民族企业走出去;3,以储备金为基础,发行黄金券,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后,以此为契机,积极实施"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即用国际版人民币(或称为中元)向发展中国家发放贷款,支持借款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约定项目采购和建设,并请中国企业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