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一是农户分散经营,效益差,抗御风险的能力低,难以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要,二是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影响.如何实现农民少支出多收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本出路在于靠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山村的流变——江西B村大量青壮年外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翻天覆地”之下,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问题还很突出,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轨的过渡期,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是如此。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增幅不到位,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一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切实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资。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科技进步是农村小康建设的推进器郭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农业的科技生产力水平过低,小生产和传统农业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现代化农业在相当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停留在理论与探索阶段。这已严重地影响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5.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增收缓慢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去年福建省农民增收幅度为近7年来最大,但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仍不稳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农民增收仍然任重道远。因此,探索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量稳步提高,农村多业也获得较大发展,产业种类也日趋丰富,人民生活有了极大提高,农村改革20年取得巨大成就。但总体而言,我国农业的发展无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还是产品质量或劳动素质都还没有发生质的提高,仍然匍匐在较低的水平上,尽管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发展思想已经形成共识,而且国务院专门成立了指导农村产业化进程的部门,但是各地农业产业化的速度依然缓慢,效果也不理想,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粗暴的推进方式,造成不良影响。作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规范农村市场秩序,积极引导农民走市场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7.
试论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就业弹性变化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入世对就业的影响,总体上来看,WTO对就业的影响在方向上和目前就业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一致,这就决定了入世对就业不会造成净负面影响,但分三次产业来看,入世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农业是受入世影响和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但农业因此而损失的就业机会中相当于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极小一部分,约占0.7-1%左右,入世对农业的影响和冲击主要体现在收入而不是就业上;入世对工业就业的影响有正有负,这要依具体工业待业特点而定,但增减相抵,入世对工业就业仍然具有增加效应;最后,入世将大大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是中国入世最大的收益者。  相似文献   

8.
杨海 《经济论坛》2003,(4):21-22
中国农业的低效益和农民的低收入是中国农村的核心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两低”问题,政府必须对农业发展政策做重大调整,全面推行积极的农业人口城市化发展战略,这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1.农业要发展,单单依靠农业本身的思路是不可取的,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是一个受自然条件影响严重的部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现得特别明显。在技术不变、土地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怎样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农业产量也不会有大的提高。农业增长缓慢决定了农民收入增长不可能很快。同时,由于农产品需求通常…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和农村的进步,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优先考虑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苏南模式作为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地区性发展模式之一,无论是在实际工作还是在理论研究中,都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世发  刘荣  刘保 《经济师》2003,(5):168-168
新时期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农业的发展制约着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粮食的安全问题仍然制约着拉动农村市场的消费要求 ,这些都要求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优先发展农业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个体私营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它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的农业投资来源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个体经济尚存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技术改进慢等缺点,因此,有必要从农村个体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中探寻改进的方法.农村个体经济既然是从过去的集体经济逐渐分化出来的,那么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也会向集体规模经济回归.加强农民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打破目前个体经济过于分散的均衡状态,从而向更有效率的规模经济发展,达到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农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和难点之一。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改革和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态势,使“加快农业发展、夯实国家经济发展基础”这一带有明显根本性和长远性并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再次紧迫地摆在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面前。目前我国农业融资难和农业发展资金需求满足率低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并已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明显制约因素。论文在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两种性质不同融资渠道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农业融资渠道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功,我国农村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发生重大变化;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被提上了日程.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厘清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对于推动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是三农中最主要的问题.农民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程度具有正的相关性.农民收入的两次飞跃正是基于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加强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关键在于使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其劳动力价值.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农民劳动力的质和量符合社会的要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包括信息服务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5.
破解三农问题已成为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三农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具体表现在:农牧民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致富缓慢;蒙古族聚居村历史债务较重,贫困面较大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就要改变三农现状,具体对策是大力加强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并适应市场经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只有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才能破解三农问题,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低下,从而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从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水利补偿基金筹集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水利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农村水利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金匮乏的观点,文章从分析农村水利存在问题入手,探讨了建立农村水利补偿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农村水利固有属性和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从财政拨款、农业水权转让收益、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水价附加、资源水价等方面,研究了农村水利补偿基金的筹集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文博 《经济地理》2001,21(1):105-109
本文论述了农业地域的的概念和特征,运用定量方法划分出我国的典型农业地域,并分析了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的基础和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行农业产业化,实现工业和农业的共同开发是我国典型农业地域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并重点论述了农业产业化的涵义,组织形式的选择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选取巩义市回郭镇21个行政村为样本区域,分析农村工业发展进程对村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工业对村域经济整体实力提升、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大、农民收入提高、村域农业、餐饮服务、商品流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其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农村工业发展通过"旁侧效应"和"回顾效应"一方面使农业劳动力移入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农民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标准的更高要求客观上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文化、教育、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没;村域工业发展在不同尺度上产生各异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史留下了丰富的农业遗产,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亟待提高认识,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农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以活态保护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原则,在发展思路上和各类物质或非物质遗产项目的申报相结合,和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入手。农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典型模式有生态农业观光园,结合地方农业特色举办节庆活动建设休闲农家乐基地,打造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