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长时期以来,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行为在实践中非常普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重视,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特别关注。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未成年人福利立法,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到目前还没有被纳入系统的法律制度之中。一些法律法规虽然针对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问题作出了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仍然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社会调查制度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原则。本文采用分析和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在侦查阶段,由独立的社会调查机构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启动社会调查程序。  相似文献   

3.
刘杰  高妍 《活力》2009,(13)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我国刑法意义上的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犯罪也呈现出新的变化.现结合本院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规定比较松散,尚未建立系统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如何构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外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及矫正具体做法,提出了我国现阶段推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5.
刘静  孟继臣 《活力》2012,(16):77-77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本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即家庭暴力的原因、危害、预防对策。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方案。侧重于如何从新的《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中作出有效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斌 《价值工程》2010,29(28):227-228
家庭暴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中国反家庭暴力立法工作正逐步深入和加强,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与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现状及不足,进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反家庭暴力立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贺东海 《活力》2010,(3):37-37
有人提出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是环境污染、吸毒贩毒、未成年人犯罪.可见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1999年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最新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立法中确定的已经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是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是未成年人,这就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龄界限.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我国宪法、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依法应受刑罚等处罚的行为,其产生、形成、发展与未成年人所处的身心发育特殊阶段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进程等一切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根据司法统计,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数量仍呈上升趋势,违法犯罪人的低龄化趋势明显。我国的刑事法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体现的是特殊保护原则,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实施以后,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然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不是一时一地一个部门所能解决,它需要长期的社会综合治理。本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7,(4):221-223
妇女权益是妇女作为人所有的和应当享有的权利。为了使妇女权益更加具体、规范,16年3月国家颁布和实施了我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这部法律对保护妇女权益做了更加细致的规定,但妇女权益的保护应与国家发展同步,以营造有利于妇女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本文在比较了英美国家、香港、台湾地区反家庭暴力法中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分析了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不足,为进一步全面保护妇女权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郑云鹏 《活力》2013,(15):47-47
非法用工是指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务工者与用工单位所建立的非法劳动关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保护其身心健康,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允许其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必须核查被招用人员的身份证;对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律不得录用。用人单位录用人员的录用登记、核查材料应当妥善保管。  相似文献   

13.
有人提出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是环境污染、吸毒贩毒、未成年人犯罪,可见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1999年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王景东 《活力》2005,(3):67-68
当今社会日益发展,与此同时犯罪活动也呈增长趋势。在这其中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严重性,它已经逐渐成为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虽然未成年人犯罪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它依旧敏感,依旧尖锐。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犯罪也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这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2004年9月国际刑法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本次大会上再一次确定了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底线,这体现了国际刑法对未成年人注重保护,注重教育,注重挽救的总体趋势。但是,如此规定是否就一劳永逸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家庭暴力立法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有的地方推出当地遏制家庭暴力的法规。而出台全国性的、可操作性法规,则一直面临不少的障碍.难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也呈现出日趋严重的态势。每一个未成年人犯罪都有其自身的原因,也与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密切相关,是诸多内外因素共同交织作用的结果。只有在加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教育的同时,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才能真正的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7.
信息广场     
《乡镇论坛》2013,(32):4-5
中央四部门出台意见:严惩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易受犯罪侵害,特别是遭受性侵害现象突出。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近日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严惩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提高政法机关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遭受汶川地震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和砌体结构的震害,针对概念设计、构造、未成年人保护、楼梯间等问题,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01)版条文及08年修订版变更条款(以下简称《规范》),结合工作经验,分析原因,浅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一个被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无论是从报纸、电视还是网络,可以说,未成年人犯罪的消息已经屡见不鲜。当前,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面对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维护当前社会稳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主要特征,让我们更深刻把握犯罪  相似文献   

20.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7日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我国婚姻家庭法律规范中"家庭暴力"的概念予以明确.按照该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