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刘逸卿 《活力》2011,(8):186-186
广播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度,就应该吸纳电视等媒体之长处,弥补自身之短处。把广播新闻里的听觉传达通过文字、音响、声音等元素用现场报道的形式传达给听众,使广播新闻显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2.
姚丽 《活力》2009,(12):65-65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选择娱乐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收听广播节目已成为百姓娱乐或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面对诸多的广播频率和日益剧烈的媒体竞争,如何使广播节目吸引听众呢?笔者认为只有办出特色,才会受到欢迎。地方广播媒体要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热线直播”节目作为广播的一个新形式,以鲜活的解说、即时的播报和自然的主持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众,促进了广播节目的转型。“热线直播”的形式突破了固有模式的桎梏,可以通过异地采访、连线直播、多台之间或不同媒体之间联动播出,突出节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达到了与听众之间相互交流和互动,也为广播事业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包丽 《活力》2010,(23):54-54
广播事业在发展进程中,把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广播改革中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是信息时代三大最为重要的技术。在未来的广播事业发展中,“数字化传媒”将成为传媒的主流。广播在经历了调幅、调频两个技术发展阶段后。正进人数字音频广播新阶段;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广播在采、编、播方面已经进人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使得广播从前稀缺的频道资源成为富裕资源,从而提供了针对各类特定听众的数量众多频道的可能性。而与此同时,卫星技术、网络技术又使得广播传播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5.
齐相铭 《活力》2011,(7):187-187
“现场回传”是融“编、采、播”为一体的广播形式。由于它能够把事件发生的现场气氛和情景通过主持人简单扼要,形象生动的介绍,及时传达给听众,使听者产生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它在广播诸形式中,很受听众喜爱。我们知道.广播是一门听觉艺术。如今在求新、求快、求准的广播直播节目中。运用电话进行“现场回传”不仅成为主持人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6.
姚丽 《活力》2009,(23)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选择娱乐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收听广播节目已成为百姓娱乐或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面对诸多的广播频率和日益剧烈的媒体竞争,如何使广播节目吸引听众呢?笔者认为只有办出特色,才会受到欢迎.地方广播媒体要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7.
崔维国 《活力》2012,(6):204-204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独具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它通过广播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现场音响展示及现场人物访谈等形式.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充分发挥广播短、平、快等特点,迅速传播给听众,大大缩短了与听众的距离.增加了广播新闻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相似文献   

8.
宓金英 《活力》2013,(11):44-44
大庆人民广播电台近三年的发展可以用高歌猛进来形容,频率由两个增加至五个,创收由1000万增加至近4000万,广播的跨越发展和赫赫战绩不容否认。与此同时,如何保持广告的高速增长,如何进一步扩大大庆广播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却成为当前广播人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电台迫切需要了解广播听众的规模和特征、收听行为、态度和需求等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节目编排,有针对性地为目标受众设置合理的节目.提高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于是广播收听率调查研究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收听率调查是运用抽样调查方法,对广播听众收听广播的时间、地点、工具及状态等信息进行科学、全面搜集,并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出广播电台(频率)或节目的收听率数据。  相似文献   

9.
史艳欣 《活力》2011,(11):192-192
连线报道也可以称为电话连线采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直播问直接播报出去。作为与广播消息稿、录音报道并用的一种手段.以记者口语化的描述,勾勒出新闻事件的画面.把现场氛围呈现出来,使听众如临其境,具有现场感.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交通广播”连线报道,经验的总结。作为“交通广播”记者,在近几年的采访报道中。深刻体会到r,连线报道在制作程序上比录音报道更简便,表现形式比消息稿更加生动,所以成为当下广播新闻的重要表现样式。  相似文献   

10.
董丽敏  安北荣 《活力》2006,(5):254-254
今天的广播在全体广播人的共同努力下,应该说已经已走出低谷,正以不可取代的自身优势,获得越来越多的听众。一项最新调查表明,中国百姓中广播的接触率为64.4%,有7亿多人听广播,收音机的普及率达69%以上,都市人听广播的比例更高达72%。这些数字表明,广播的魅力不但没有因为媒体竞争的激烈而减弱,而是在听众的耳中越来越持久恒远。广播节目的持久恒远的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声音、音响、想象和互动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李修利 《活力》2011,(8):167-167
广播媒体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动。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听众来信到热线参与,从手机短信到互联网时代的BBS,广播不断利用新技术完善自身的互动优势,在web2.0时代,广播利用微博互动更是极大拓展了听众的参与空间。广播互动是利用网络的互动,其关键是要为网络提供内容,而这也将提高广播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2.
孙冬梅  孙倩芳 《活力》2006,(5):219-219
采用主持人形式的广播谈话节目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发展路程。长期以来,广播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突出地发挥着信息传播、社会服务和大众娱乐的功能。这些功能从微观上可以说是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从宏观上可以说是推动着社会进步。随着广播谈话类节目的推出,另一种功能——社会沟通的功能更加凸现出来。广播谈话类节目体现出社会生活中多种意见的交流探讨,多种观点的交锋争论,最后实现充分的沟通和理解。可以说,广播谈话类节目的内容越来越接近社会,贴近公众,揭示生活,干预生活。这就对话题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晨 《活力》2010,(8):292-292
大庆交通广播本着“全力关注交通热点、倾心服务大众生活的办台宗旨,本着“办有用的广播给大多数人听”的办台理念,求实、创新,不断摸索办好交通广播的新路子,社会影响力连年攀升,目前已经成为大庆地区拥有最广泛收听人群的广播媒体。今年,交通广播再次改版。获得听众与社会的好评。本次改版突出几个原则。着力办有用的广播。  相似文献   

14.
杨旭杰 《活力》2014,(22):26-2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渴望获得更多、更新、更实用、更多元的知识信息。而广播媒体的专业化频率,正可以极大地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但听众不可能长时间收听广播,而是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大程度的了解多方面信息。对那些渴望信息,而又处于运动状态的人们来说,交通广播早间节目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它为广大听众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交通实用信息和生活信息,成为听众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举办奥运这样的大型活动,一定要考虑到潜在成本和长远利益,不能只是作为一种短暂华丽的展示。  相似文献   

16.
徐宁 《活力》2014,(12):102-102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它就好比一条传送带一样,将有声信息传递到听众的耳朵中。而新闻内容就是这条传送带中相当重要的有声信息。广播新闻是通过音频技术,将听觉信号有序的组合,面向特定的听众传播正在发生或者刚刚发生的事情。新时代中,广播在媒体中的地位虽然不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么强势,但是拥有传播方式即时性、传播范围广泛性、收听方式随意性、受众层次多样性、播出灵活性,制作成本低廉性的它始终在媒体大潮中屹立不倒。而且,随着近几年汽车的越来越普及,广播迎来了“第二个春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听广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喜欢通过广播来接受最新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7.
张丽 《活力》2012,(5):55-55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独具”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它通过广播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现场音响展示及现场人物访谈等形式,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如何充分利用广播上的自身优势。强化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感,满足受众在较高层面上的期望值、探求欲。并充分发挥了广播“先声夺人”的优势,使广播新闻报道极具感染力与吸引力,极大地提升了广播新闻的魅力。现场播报。是广播记者报告新闻的重要手段。选题确定后,记者到达现场采访,用最短时间了解到更多信息,经筛选后迅速根据现场主题语境选择口语表达方式,将大量现场信息传导给听众,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一则现场报道,短短一两分钟、两三分钟,却检验着广播记者的功底,要求记者不仅有倚马可待的本领,而且还具备较好的现场语境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叶露 《活力》2011,(5):180-180
广播中的热点报道应具备有较高的思想水准和政策水平,善于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重心,善于体察听众的情绪和要求。能够制定相应的报道计划和栏目选题,选择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制成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奉献给听众。  相似文献   

19.
袁月 《活力》2014,(23):47-47
我们知道广播节目是给听众听的,听众能不能听清、听好、听出兴趣来,从中受到感悟、得到启发,是检验节目质量的最根本的标准。内容的关注性,节目的可听性,都关系到能否使听众产生心理愉悦,是诱发听众听下去的内在约束力。如果播出的内容正是听众关心的想知而未知的,听众就会给以极大的关注。好的节目、名牌栏目尤其要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广播改革使广播走向对向化、专业化,因此,节目自身的定位与传播的受众群体定位要对应,这样才能使节目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下面针对广播的优势互补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杜雪丽 《活力》2013,(6):109-109
近年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广播电台采用,也越来越为听众认可和欢迎。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受众传播新闻信息成了广播新闻的取胜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