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赵伟 《浙江经济》2020,(4):26-27
三个视野看疫情对省域经济的影响(一)时间视野可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段短期从三个月到半年不等,大体上与境内外疫情从扩散到结束的时间相一致。直接的效应由各国抗疫采取的封城、闭境、停航等系列措施引出,包括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的突然中断。中期从半年至一年半时间不等。目前疫情专业分析者占优的估计是,此次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时段,将从三个月到半年不等,疫后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恢复到正常运作,则需要半年到九个月时间。全球经济的衰退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碳金融能否成为全球货币金融新体系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09,(23):62-63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各国正在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由发展“低碳经济”引发的“碳减排”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声势浩大地展开。事实上,各国想借发展低碳经济,通过能源产业转型和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方式再造经济增长,并试图再次争夺全球经济的制高点。一场没有硝烟的全球“绿色战役”已经打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经济转轨国家、发展中大国,或是中小国家,都将围绕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产生新的冲突与博弈。  相似文献   

3.
杜洋 《中国经贸》2011,(20):13-13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大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文章对我国低碳经济下金融工程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关系的不断融合,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会对各国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全球金融一体化也为各国带来新的合作和机遇。因此,加大对金融一体化发展历程和发展前景的研究,对加强各国经济发展,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如“黑天鹅”事件扰动世界。随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又如一只灰犀牛横冲直撞,将世界经济逼向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危机边缘。本已结构性问题突出、治理赤字累累的世界经济,宛如惊弓之鸟。全球资本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频频熔断回应了对未知的恐慌。世界还会好吗?各国专家纷纷发出警告,有专家甚至悲观认为,一次类似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大萧条正在路上。毋庸讳言,全球疫情大流行对发展的冲击,已是一次既定的事实。如果做最坏的演绎,疫情的冲击将带来经济系统的三次冲击:第一次,金融冲击。全球金融体系近期的频频休克,虽然美联储祭出了无限量化宽松计划,以稳定金融市场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在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的同时,中国经济在努力复工复产复市。因疫情防控导致境内外交通运输联系不同程度被阻断,商品运输成本提高、交货日期延长,中间品与劳动力供应不足,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增长面临很大压力。中国企业复工复产受到全球价值链运行态势影响,疫情全球扩散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调整。疫情在全球范围扩散,使企业经营压力上升,造成金融恐慌并引起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可能性增加;为抗击疫情增加财政补贴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增加了各国财政负担,带来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国家试图借口疫情防控,发动新的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气候异常变暖和环境持续恶化使"低碳经济"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刻不容缓的任务,国际贸易的低碳化更是顺应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将对各国的对外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杰 《亚太经济》2020,(2):5-11,149
当前,新冠疫情已经演化为"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球经济的威胁和冲击性影响已经变为现实问题。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和升级,很有可能对既有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和贸易体系造成重要的冲击性影响,迫使地区性生产贸易网络体系发生被动式调整。全球新冠疫情在短期内会对中美经贸关系造成重大影响,从中长期来看,中美之间经贸关系取决于双方战略竞争格局和博弈结果。当前中国新冠疫情已经到了基本可控的阶段,进入刺激国内需求全面恢复的状态,必须充分利用刺激内需政策谋求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走出危机的这个先发优势,将之作为应对美国针对中国经济发起的战略竞争和遏制战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财经速递     
财政部:全球经济治理是未来发展方向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全球经济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全球经济治理是未来发展方向,各国应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与改革发展。他认为,全球经济治理是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企稳复苏的关键时期,各国在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应着眼长远,共同努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世界经济格局重建的加速和各国产业链的内向化.全球产业链进一步收缩,全球市场低迷.中国虽然是传统制造业的中心,但高度依赖全球化的制造产业链,在此次疫情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本文在分析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优势,并针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提升我国产业链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金融市场日益融合的背景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金融溢出效应远远超过了贸易溢出效应,成为危机在各国间传导的最为快速和复杂的渠道。危机爆发后,迅速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共同贷款者和银行间的相互关联,把危机传导至世界各国,给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应逐步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合作,有效防范债务危机的金融溢出效应,促进全球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冯涛 《发展》2012,(10):59-60
近年来,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从相关证据中证明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目标越来越得到各个国家的认可,早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下,发达国家就提出不同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高三低”(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13.
1995年,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宣言》中庄严宣告,与会各国领导人一致承诺:"将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目标。"2001年,在全球就业论坛大会上通过的《全球就业议程》要求,"各国政府要把生产性的就业置于经济和社会政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加大,现代城市普遍面临着传统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共性问题,世界各国都将开发新能源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培育新能源城市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立足全球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大局、切实加强货币政策国际的协调、共同承担风险,才有可能度过难关,实现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恢复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已经不是一国的经济,而是全球的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显示着现代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状态,而经济的发展体现在金融的发展上.现代经济事实上就是金融经济.世界各大跨国公司在各国建立分公司进行的都是资金投入,利用资金去占领市场,从而发展经济.资金的运行离不开金融的基础,所以对现代经济的研究就是对金融的研究.本文主要从金融投资体系和金融环境的评估两个方面来论述发展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缓解气候变暖的关键措施之一,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发展方向。"碳金融"是伴随着低碳经济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新的金融形式,它将"节能减排"转化成可以交易的标的,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和金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利用金融天生的价格发现机制,通过市场行为有效地调节企业的经济行为,从而最终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碳金融的发展或将导致各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模式乃至生活模式的变革。中国正处在从高能耗生产转向节约型社会的变革时期,政府需要利用碳金融这个工具,制定相关节能减排措施促使本国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18.
在G20伦敦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就“恢复经济信心和经济增长,复苏就业市场”等6项目标达成一致,建立了一个总额达1.1万亿美元的项目来支持恢复全球经济的信贷、增长和就业,其重点在于刺激经济和促进贸易。一是将IMF的可用资金提高两倍,由2500亿美元提高至7500亿美元;二是IMF将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分配给各成员,以增强流动性,并向发展中穷国倾斜。三是为促进贸易以帮助全球经济复苏,在未来两年内提供2500亿美元用于贸易融资。四是为区域性的多边发展银行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贷款支持,用来帮助发展中穷国。  相似文献   

19.
王东 《产权导刊》2009,(10):18-20
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立足全球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大局,切实加强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共同承担风险才有可能渡过难关,实现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恢复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根本所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缓解和全球经济形势变数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国际协调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把握货币政策的导向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依然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迪拜,这个用世界各国的资本在沙漠上堆积起来的"经济奇迹",在金融危机一周年之后,在各方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回升的态势下,竟无力地倒在沙滩上,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迅速被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