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媛媛 《亚太经济》2022,(1):150-152
<正>RCEP签署和生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性事件,对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此重要背景下,"RCEP框架下亚太经济合作与两岸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10月23日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福建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平潭综合实验区台湾工作部、《亚太经济》杂志社、《现代台湾研究》杂志社、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中心承办,闽台融合发展研究基地协办。  相似文献   

2.
盘点2010年的海峡两岸热点,必然少不了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两岸共同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抢抓其中蕴含的难得发展机遇已成重要课题。天津着眼于天津和台湾的人才交流合作.将出力晋升津台人才资源方面的交流合作,与台湾开展多层次对口交流活动。着力探索与建立天津和台湾接轨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和办法,将台湾有关规定和国际惯例作为实验区人事人才管理的重要依据,建设两岸学术交流、人才培训、项目对接、创业创新的人才实验区。本文从天津和台湾的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说明两地共同打造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能给津台人才交流合作起到推进和拓展作用,并积极探索两岸人才合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一、福建自贸区基本概况 福建自贸区采取一区多园形式,即在福建自贸区的大框架下分别在福州、厦门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三个自由贸易园区.福州片区在功能定位上围绕立足两岸、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战略要求,发挥侨台和海洋优势,依托海西金融中心,携手两岸参与国际高端竞争,力争把福州自贸区建设成先进制造业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  相似文献   

4.
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应该充分发挥生态、文化资源优势,用生态、文化优势带动商贸旅游,以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生态经济区建设。福建可以借助郑成功这个两岸共同的精神文化纽带,推动高品质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的转变。推动经贸合作,加强产业对接,把福建建成山海合作、两岸交流的先行区、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前沿。  相似文献   

5.
建设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要发挥福建"五缘"优势,积极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扶持政策,加强与台湾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的高位对接;建设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平台,完善海峡西岸科技服务平台,形成两岸科技人才集聚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台湾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产业情报研究所资深总监陈子昂近日在福州表示,大陆"十三五"规划将为两岸产业合作带来新契机。陈子昂是在参加大陆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两岸经贸发展研讨会时如是表述的。当天,福建、台湾、香港及韩国等地政、商、学界300余名人士与会,共议自贸试验区建设,共谋两岸经贸合作发展。陈子昂建议,两岸应建置长期合作机制,成立专责机构与对口单位,建立专人专责专款专用的合作机  相似文献   

7.
厦门火炬高新区致力于培育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在顺应国际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较好地把握了世界经济格局变革和台湾产业转移的机遇.作为全国所有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惟一以开展和推进两岸合作为主干的厦门火炬高新区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在两岸共建创新型产业集群方面的先行先试,有利于拓展两岸经济的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推进两岸经贸合作(石浦)实验区建设,既可成为长三角地区对台经贸合作的重要门户、对台海洋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和沿海产业带的关键节点,又能在后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代对探索两岸基层交流渠道、搭建交往平台,推进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对渔文化的概念、内涵介绍入手,分析两岸经贸合作(石浦)实验区建设的条件,从发掘传统渔文化资源的视阈提出了加快推进两岸经贸合作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产业     
<正>昆山释放两岸合作实验区效应助推台企升级借助昆山深化两岸产业试验区(简称"试验区")金融政策的施行,去年台虹科技顺利实现了与台湾母公司的跨境人民币借贷业务,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迎刃而解。台资经济是昆山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超过4300家,台湾前100强企业中有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在两岸经贸合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促进福建农业发展,提高福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密切两岸关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宗卿 《特区经济》2010,(12):52-54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日益频繁,两岸金融合作滞后愈发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09年11月16日,两岸金融监理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正式签署,签署之后60天生效。据估计,MOU的签署将给两岸带来超过万亿人民币的商机。两岸银行也纷纷表示了合作的意愿。作为金融生态环境良好、民营经济发达、与台湾经贸往来密切的浙江省,随着两岸MOU签署,浙台两地贸易往来将更加密切等,使浙台间银行业交流合作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探讨浙台间银行业合作平台与机制,研究浙台间银行业合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浙台银行业合作可行性与必要性、可能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等。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海峡西岸"和"两岸产业合作",海西建设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为深化闽台产业对接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文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新形势下深化闽台产业对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闽台各自产业发展状况分析闽台产业对接的可能性,诠释当前闽台产业对接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举措来深化闽台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基于新贸易理论解释两岸贸易的发展趋势,处于相同发达程度的国家或地区贸易同样发展迅速,即"两岸三通"的完全开放是大势所趋,会带来规模报酬递增;其次,截取1998-2009数据,期间覆盖"两岸三通"前后过程,定义经济水平变量与各贸易变量,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建立福建与台湾经济水平与贸易水平的模型,得出变量间的关系方程式为研究两岸未来政策提供定量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福建经济总量受两岸贸易影响比大陆整体经济总量受两岸贸易影响来得更大、更显著;第二,福建经济总量与台湾对福建投资总额呈现S型曲线或倒U型曲线,表明福建在把握台湾的投资上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应制定更多的外商投资政策与激励措施,促进外资投资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文章最后针对问题给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韩静  陈姗姗 《特区经济》2011,(1):199-201
随着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的加强,台湾与内陆城市的经贸合作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江西作为离台湾最近的内陆城市,有着先天的自然优势,加之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和江西自身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赣台经贸合作已成为两岸合作的热点。本文以赣台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为前提,指出赣台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经济发展是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扩张政策为主轴,利用全球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使台湾经济持续增长。本文从全球贸易发展趋势、台商对大陆投资及两岸贸易进展趋势等三个宏观经济层面来分析探讨面对急速崛起的大陆经济,台湾企业全球布局的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16.
为了顺应全球区域整合快速发展的趋势,2013年台湾提出了"自由经济示范区"的规划。这一规划被视作提升经济动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前瞻性、突破性的政策创举,对于台湾全球化产业升级及融入亚太经贸自由化具有重要意义,这将对台湾经济发展与两岸交流合作产生深远影响。文章择要综述了"第二届两岸区域合作论坛"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与思路,希望能为加快自由经贸区建设、创造性地开辟两岸合作新路径、推进两岸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能远 《亚太经济》2006,(5):114-116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有其深刻的产生背景与内涵。其目标是充分发挥福建地理区住优势,加速海峡两岸经济整合,最终促成海峡经济区的建立,使海峡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成为台湾布局两岸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枢纽或中介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带动了两岸经贸的发展。两岸海上直航的实现也给两岸港口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台湾港口进行分析和运用PCA方法对两岸直航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两岸海上直航对台湾港口带来的变化。从而让读者更加直观的了解两岸直航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台商大陆投资的现实需要对台资政策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有国际实践上的依据,而且有发展大陆经济与两岸经贸关系的现实依据。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台资政策调整要服务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与发展大陆经济的战略目标,既能对台商大陆投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又不至于影响台商大陆投资积极性的政策组合是台资政策选择与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蔡而迅 《科技和产业》2011,11(10):16-19
自从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以来,在双向投资、产业合作等方面,闽台两地以其独特性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本文从闽台产业合作的环境入手,分析当前台湾、福建所处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互补互利的闽台产业合作进入转型升级时期,提出建设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增强先行区功能、拓宽闽台产业合作领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提升国际产业链分工地位等发展闽台产业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