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小议“承包及内部往来”科目之弊病财、农两部1989年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中设置了"承包及内部往来"会计科目。村合作经济组织下属承包单位、农户上交的承包费和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内部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往来业务均在该科目中核算。从理论上来说,...  相似文献   

2.
“应收款”与“内部往来”科目核算的区别村合作经济组织新财会制度设置了“应收款”和“内部往来”科目,借以取代原制度中的“应收及暂付款”和“承包及内部往来”科目。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总有少数农村财会人员,容易混淆“应收款”和“内部往来”两个科目的核算对象和...  相似文献   

3.
财农两部1988年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将原来的“社员往来”、“暂收款”和“暂付款”3个科目分为“承包及内部往来”、“应付及暂收款”、“应收及暂付款”、“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5个科目,旨在从帐簿和报表中直接反映出村对所属企业、外单位及个人的投资与往来情况。但新会  相似文献   

4.
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与外部单位和个人发生经济往来外,还与内部各单独核算单位及农户发生经济往来,为了正确核算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所属单位及农户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总账中设置了“内部往来”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负债类科目,是一级科目。  相似文献   

5.
村合作经济组织新会计制度保留了一个往来科目,可以说是对借贷记账法“科目使用灵活”优点的继承和发扬。如何认识和使用“内部往来”科目呢?笔者结合体会谈几点看法。一、“内部往来”科目的特点是双向性。就是说,它是一个双重性质的会计科目。具体讲,其它会计科目都是单向的,即资产类科目、损益类科目中的支出性科目,其借方是增加方,最初发生额记入借方,有余额也一定在借方;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中的收入性科目,其贷方是增加方,最初发生额记入贷方,有余额也一定在贷方。而往来科目的方向是双向的。它的“往”账内容,…  相似文献   

6.
农村税费改革后,“内部往来”科目在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所属单位及农户的经济往来业务时,存在一些弊端,没能真正体现出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应收未收及暂付款项和应付未付及暂收款项的全貌,所以有些会计人员建议取消“内部往来”科目,将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所属单位和农户发生的经济业务分别在“应收款”和“应付款”科目核算。笔者认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经济往来业务仍应在“内部往来”科目核算,但应按规定灵活核算内部往来。  相似文献   

7.
“内部往来”科目及其账户是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特有使用的,沿用多年,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笔者认为可以不再使用该科目及其账户。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农村财务会计》2005,(9):42-42
1.下列会计报表中,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报表的是()。A.现金流量表B.科目余额表C.资产负债表D.收支明细表2.村集体经济组织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收款项”项目应根据()合计填列。A.“应收款”科目年末余额和“内部往来”各明细科目年末借方余额合计数B.“应收款”科目年末余额和“内部往来”各明细科目年末贷方余额合计数C.“内部往来”科目年末余额和“应收款”各明细科目年末借方余额合计数D.“内部往来”科目年末余额和“应收款”各明细科目年末贷方余额合计数3.村集体经济组织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生产(劳务)成本”科目的余额应填…  相似文献   

9.
在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中,“内部往来”与“应收款”、“应付款”都是核算经济往来业务的账户。会计员对这几个科目容易混淆,不能正确反映村集体的债权、债务关系。“内部往来”与“应收款”、“应付款”的核算界限,按欠款对象,以“所属”和“非所属”为标准来划分:对同所属(指本村内部)单位或农户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用“内部往来”账户处理。例如根据年初上级批准的农民负担预算方案,年终对尚未交清当年承包款的,列出分户明细表,增加村级债权,借记“内部往来———××农户”,贷记“发包及上交收入”或“提留统筹收入”。次年,在收取…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看了本刊今年第6期王春宁同志写的《专业承包预交款应分年列入》之文后,想提点补充。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对集体的资产资源等专业承包项目发包上,采取了预交承包款的承包办法,应区别两种对象:即本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在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时,除了交清承包期内当年应交的承包金外,还要预交承包期内以及各年的承包金,也就是将几年的承包金一次交清。账务的处理应该是,当年收益直接记入“发包及上交收入”账户贷方,不属于当年的收益则记入“内部往来”账户贷方,以后逐年分摊到“发包及上交收入”账户贷方;其二是本合作经济组织的…  相似文献   

11.
现行《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颁布、实施运作至今已三年有余。三年多来 ,我们在实际会计辅导工作中 ,感到新会计制度中有几个业务问题的规定及其账务处理 ,尚有商榷之处。一、管理人员(村干部)工资的账务处理对管理人员工资的账务处理是农村会计工作中最为普遍的经济业务。但在过去的老会计制度中 ,这一经济业务究竟应该归属到哪一个会计科目中进行核算 ,都没有准确的定位。只是在各地编写的教材中 ,自行规定纳入“管理费”科目或纳入“各项分配”和“承包及内部往来”科目核算等等。新会计制度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12.
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往来的会计处理刘麦荣,姜学海在双层经营体制下,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与外部单位和个人发生经济往来业务以外,还与内部各单独核算单位及农户发生经济业务往来。为了正确核算这项经济往来业务,村合作经济组织应在总帐中设置“内部往...  相似文献   

13.
成员往来是指合作社与成员发生的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即合作社社员之间的内部往来。 为全面反映合作社成员往来业务情况,应设置“成员往来”科目进行核算。“成员往来”是一个双重性质的科目,凡是合作社与所属单位和成员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都通过“成员往来”科目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4.
正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经常引起与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外部单位或个人之间债权债务的发生和变化。巧妙运用往来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对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常用往来科目主要有内部往来、应收款、应付款、短期借款,现就  相似文献   

15.
目前,村会计人员大多在"内部往来"科目核算现金清查长短款,笔者认为不妥,应增设"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来核算,或在"应收款"和"应付款"科目核算. 一、长短款在"内部往来"科目核算不妥 "内部往来"是一个双重性质的科目,凡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所属单位和农户(成员)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本科目进行会计核算.而现金长短款是账实不符,即实有现金与账面余额(金额)不符.现金长短款不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所属单位和农户(成员)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内部往来"科目核算科目核算不妥,不能如实地反映其账务的实际情况,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培训和指导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对"内部往来"科目的讨论,有人主张以"应收款""应付款"科目来代替"内部往来"科目。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现讨论如下。一、"内部往来"科目设置情况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对应收、应付款项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应收、应付款项,即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外部单位、个人发生的应收及暂付款项和应付及暂收款项,通过"应收款"和"应付款"及"长期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财务会计》2012年第4期刊登了唐开剑撰写的《内部往来核算实例》(以下简称唐文)一文,读后深受启发,获益匪浅.由于每次登记完账目后,都要核对总账和明细账是否相符,而"内部往来"明细账户众多,所以唐文中单笔的、户数较少的往来经济业务在"内部往来"科目核算较为麻烦,不便于核对,也容易出现差错.因此,笔者认为,在不违反《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变通一些内部往来经济业务的核算,既能简便其核算,又能更明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也可减少差错和工作量,如单笔的、户数较少的内部往来经济业务,改在"应收款"或"应付款"科目核算,更为简单明了.下面,仍以唐文实例为例,介绍具体如何核算.  相似文献   

18.
财务费用是经济单位为筹集所需资金所发生的费用。按新《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村合作经济组织获存款利息时,一般作如下会计处理:借:现金(或银行存款)贷:其它收入发生利息支出时,则借;其它支出贷:现金(或银行存款)笔者认为如此处理过于简单,资金借贷频繁,数额大的村合作经济组织就增加“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利息收支情况。一、必要性。新制度“其它收入’科目核算罚款、利息、固定资产及产品物资的盘盈收入,在会计报表上不能具体反映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工作效益。通过增加“财务费用”科目,使村合作经济组织的…  相似文献   

19.
也谈“应收款”与“内部往来”科目核算的区别──兼与臧秀丽、孙百歌同志商榷贵刊1997年第4期刊登了臧秀丽、孙百歌同志撰写的《"应收款"与"内部往来"科目核算的区别》一文(以下简称臧文),读后受益匪浅。但是,对于臧文提出的核算"应收款"和"内部往来"业...  相似文献   

20.
拜读《农村财务会计》2006年第11期《"内部往来"科目使用的思考》后,笔者对文中的观点持赞同态度.2004年9月30日财政部颁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与以往的会计制度一样设置了"内部往来"总账科目,用于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所属单位和农户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和应付及暂收款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