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消费水平低。目前我国人均年饮奶量只有8.8公斤 ,特别是城乡之间居民的奶消费量相差悬殊。按鲜乳品、酸奶、奶粉的消费量混合计算 ,2001年 ,城镇人均消费量为13.76公斤 ,农村人均仅1.2公斤 ,许多农村至今仍为奶消费的空白区 ;而世界人均饮奶量为10  相似文献   

2.
<正> 奶牛养殖业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最热门、经济效益最好的项目之一。从当前国内牛奶业发展的形势分析,预计今年的发展速度更快,从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来看,一般国有奶牛企业每头奶牛年纯利润在1000-2000元,一般户养的奶牛每头年纯收益4000-5000元,奶牛养殖的效益普遍高于其他养殖项目。我国学生饮用奶计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并已在主要城市开始实施,将逐步向中小城市及有条件的城镇推广。根据我国《奶牛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指标:到2015年人均占有量19.3公斤,奶类总产量达到2800万吨,比2005年增加1600万吨,平均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仅就西部地区而言,2000年人均占有奶量8.2kg,虽较全国人均水平稍高,但名牌乳品较少,市场占有率较低,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从法律规范、资金投放、科技服务等方面加强奶业建设,对于振兴西部经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文 《消费经济》2000,16(4):20-22
改革开放的20年中,我国畜产品生产有了长足的进展,1997年我国畜产品肉、蛋、奶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为42.7公斤、17.6公斤和6.4公斤,与1978年8.9公斤、2.4公斤和1.0公斤相比,分别提高了4.8倍、7....  相似文献   

5.
<正> 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尽管这两年全国乳制品生产总量有所下降,但国内一些乳制品企业产品仍有严重积压,不少规模较小的奶牛场和乳品企业处于亏本或微利状态。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状况并不是因为我国牛奶生产过剩,而是由于生产工艺等方面存在问题,致使国产奶竟争不过进口奶。 从中国乳品工业协会看到这样一组数据:我国年人均占有奶量6.6公斤(包括羊奶),世界年人均占有奶量103公斤,发达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导刊》2004,(2):34-34
天津市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城市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60立方米 ,仅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15 ,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城市。为解决天津市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1983年完成了引滦入津工程。尽管如此 ,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严重缺水的现状。为此 ,天津市制定了“节水优先  相似文献   

7.
常青 《中国物价》2004,(10):26-29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年降水量大部在400-969毫米,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86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3。按照联合国规定的以人均占有量为主要指标界定的缺水程度衡量,属于严重贫水地区。按刚结束的第二次水资源评价表明,辽宁省水资源总量又有所下降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845立方米。2003年全省用水量为128.31亿立方米(含地下水67.95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83.53亿立方,工业用水22.42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15.91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6.45亿立方米。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用水量将会日益增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充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全面节水,是合理开发、充分利用水资源的需要;是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新疆的奶业发展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奶牛头数居全国第二,人均奶量2004年逾70公斤;但品牌众多,产品单一,离内地大市场远,自身发展的空间狭小,主要产品的消费量凸现饱和,乳制品产品结构欠合理,须调整产品结构,以促进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晋昆 《致富天地》2007,(3):45-45
羊肉因其胆固醇和脂肪含量低,具有温补和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快速育肥的羔羊肉,鲜嫩、美味,备受青睐。近几年,我国的羊肉消费量逐年提高,人均年消费量由1991年的1.4公斤,增加到现在的1.9公斤,但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2公斤的水平;城市的人均消费量高于农村;北京作为羊肉的主要消费城市,人均年消费量也只有3.84公斤;这说明羊肉和肉羊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奶牛产前60天左右的干奶期。要根据膘情决定精料喂量 一般日喂精料量不能超过4公斤,精饲料以优质干草为主,这样既可加强胃肠的消化能力,防止奶牛过肥,又利于母牛顺利产犊。此时应注意钙、磷和其他无机盐的供给量,减少至平时的1/3—1/2,一般钙的供给量占日粮干物质的0.2%-0.25%为宜,磷以0.24%为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孙志华 《中国物价》2005,(11):25-29
一、引黄供水工程是山东人民的重要水源 山东位于季风影响的半干旱地带,现状水资源时空分布少且不均,主要特点:(1)总量欠缺。全省年均降水量不足680mm,本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350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比世界公认水危机国家以色列人均占有量还少116m^3;农业水资源亩均占有量不足370m^3,是世界耕地水资源亩均占有量最少的地区之一。(2)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鲁东南约计850mm左右,鲁西北约计550ram左右;年均径流深鲁东南约计250mm左右,鲁西北约计50mm左右。(3)地貌悬殊。鲁东南多为沿海丘陵,地表主水相对丰富,河流较多而且具备拦蓄地形,径流量大而且富有持续时间;鲁西北多为黄泛平原。地表主水相对匮乏,河流较少而且缺少拦蓄地形。径流量小而且限于短暂汛期。  相似文献   

12.
甘肃是一个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实出的省份。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1100m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农业耕地亩用水378m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目前全省87个县(市、区)中有63个严重缺水,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用水结构不合理、用水效率低,农业用水占到了供水总量的80%以  相似文献   

13.
李毅 《中国市场》2006,(9):20-20
辽阔的青藏高原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水、森林及矿产资源尤其丰富。青藏高原人口基数较小.人均占有量除耕地外,其他资源都比较丰富。高原人均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06倍,为全国的423倍.并且是除长江、黄河外亚洲几条著名大河如印度河等的发源地.素来有”亚洲水塔”之称。高原人均森林面积分别为世界及我国平均水平的1.8倍和123倍:人均林木蓄积量为世界及我国人均水平的6倍和43倍:人均草场面积分别为24倍和768倍。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能源、水和土地等资源十分稀缺。99%以上的能源从外地调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861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量的40%,城区供水系统80%的原水靠外来水源调配;人均耕地面积0.23亩,远低于全国人均1.43亩的水平;只有20余种矿产资源,以非金属建筑材料和水、热矿产为主,且规模达到大、中型的不多。固有的资源状况,使厦门较早地意识到资源与发展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厦门市致力发展循环经济,依靠创新持续地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走出了一条具有厦门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土地、牧草饲料与气候等条件的制约和长期的"南果北奶"国家农业产业结构与政策的影响,南方的奶业一直落后于北方奶业,其奶牛存栏及总产奶量仅是北方的1/6左右.北方奶业挟土地、牧草、气候三大优势,使中国的三大奶源生产基地会聚扎根于此,并获得较低的生产成本.南北方的天然条件鲜明的对比,使中国80%的奶业资源高度地集中在北方区域.广东、海南等地区,曾破人戏称为是"不宜饲养奶牛的地方",但这一论断或偏见已被实践所打破,广东不但可以养奶牛,且还可把牛养好.南方的奶业总量上不去和缺乏一定数量的大规模的奶源生产基地,这是中国奶业资源布局不尽合理的一个败笔.南方奶业发展有它的下足,但也有它的长处和优势.市场,就是南方奶业的最大优势,全国的三大奶品高消费区,其中两个就设在南方的境城内.南方奶业发展的瓶颈,是奶源紧缺,而海南、广东、广西等地的奶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又是牛奶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南方各省真正把奶业抓起来并给予高度重视,以及将牛奶生产成本这一道难题给予破解,南方的奶业将会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中国奶奶牛带应该逐步向南转移,长江两岸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将会成为中国又一个新的奶牛带.介时,南方亦将会由此成为中国奶业乃至是国际奶业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奶源生产基地.应该说,南方的奶业还是很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  相似文献   

16.
节水水价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以自来水为例,它无法与同属管线输送的电力、煤气一样大量生产.如果资源配置不当或供需失调,难以由国外进口补充,市场一旦失灵将在极短时间内引发经济衰退与社会恐慌。我国恰恰是一个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2004年人均占有量仅为222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列世界第88位。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西藏与天津相比.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直接的差距甚至高达1万倍。干旱与水灾可能在全国不同地方同时存在。据2004年的统计,全国661个城市中,有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黾达1600m^3,年缺水量达60亿m^3.全国共有2340万城乡人口发生临时饮水困难。然而,在严重短缺的背后,中国水资源的低效利用及大量浪费同时存在。如农田灌溉中土渠送水的一路渗漏、工业用水的低重复使用、落后的洗车办法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蔬菜市场供求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国务院批准组织实施以发展生产、搞活流通为主要内容,以改善大中城市副食品供应为基本目标的"菜篮子工程"以来,我国蔬菜生产迅猛发展,产销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蔬菜生产迅猛发展,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人均水平199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达11288千公顷,比1990年增加4950千公顷,增长78.1%;蔬菜总产量达3.45亿吨,比1990年增加1.5亿吨。增长76.6%。蔬菜人均占有量已达279公斤,比1990年增加108公斤,增长63.2%。目前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已成为世界蔬菜生产第一大国。1997年我国蔬菜总产量占世界蔬菜总产量的比重达57.9%,蔬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价问题与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物价》2001,(9):19-22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人均占有水量只有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于世界第110位。按人均拥有水量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的国际标准衡量,我国已达到严重缺水的边缘,被列入世界12个贫水国家名单。目前,全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达4亿多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严重干旱的1997年粮食减产曾高达近500亿公斤;全国牧区近一半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没有解决,1/3可利用草场是无水草场或供水不足草场,特区饲草基地和天然草场灌溉面积仅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0.35%。由于缺水,草场荒漠化面积已达73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市、工业缺水6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元。据世行测算,中国每年干旱缺水造成的损失约为350亿美元。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首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广告大观》2007,(8S):50-52
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上海、北京、广州等三个特大城市的销售量占了全国冷饮市场的25%,东北市场销量占国内市场总额的13%。以上海为例,2004年冷饮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亿元,2006年更是突破13亿元大关。预计2010年中国冷饮市场规模将达N280万吨,届时人均消费量可达2.1公斤/年;2015年产销量将达到320万吨,人均消费量可达2.4公斤/年。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到2006年中国年人均牛奶消费量已达21.7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虽然距温总理提出的“让每人每天喝上一斤奶”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但就我国多年来年人均消费牛奶一直在8公斤左右徘徊的国情来讲,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牛奶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得益于乳饮料行业的快速崛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