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日本是全世界宽带发展最好的国家,他们把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与日本类似.美国的宽带发展也是由政府主导的,在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中,宽带建设被列为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之一。欧盟2008年底就发布了下一代的高速宽带网战略。由此可见.世界前三大经济共同体,都把宽带作为国家战略.而不是企业战略。这说明,政府在宽带发展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因为单纯依靠市场发展肯定会受到阻力,宽带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鼓励和战略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信业》2004,(7):67-67
中国电信在上市之后将其业务发展的方向锁定在宽带网和数据网,在宽带网建设方面主推增值业务,如基于流媒体的视频点播业务、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游戏业务、基于宽带网络的VPN虚拟网业务等。在中国电信大的发展战略方向下.上海电信作为中国电信的龙头,努力寻求并开发在宽带网络上的增值服务运营业务。其中.如何解决宽带网络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信业》2007,(12):57-57
今年是中国网通的“奥运决战之年”,为此,中国网通开展了“中国网通宽带奥运中国行”活动,通过社区行、校园行、乡镇行、城市行以及组织优质客户进行的“奥运之旅”系列活动,让现代信息科技成果惠及普通百姓,唱响了“网络沟通世界、宽带成就梦想”这一主旋律。“中国网通宽带奥运中国行一城市行,创新发展ICT综合信息服务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在这次以科技奥运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上,体育界、通信界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齐聚一堂,展望了北京奥运会的尖端通信科技的美好前景,盛赞了中国网通为打造宽带奥运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一年中,人们听到最多的名词之一就是“宽带”,宽带数据网的建设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成为Internet发展的主流,同时宽带运营商也希望宽带能够迅速渗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不论是宽带用户的发展,还是宽带业务,应用、服务方面的选择,宽带运营商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由于宽带产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都摆在了各个宽带运营商面前:宽带断气网的高速建设和宽带传输的载体——多媒体、互动性的宽带内容发展缓慢,宽带的用户群相对窄带用户群体的发展也缓慢得多;单一的“包月制”式的宽带网的计费经营模式,可能会使整个网络处于“无管理”状态,宽带产业到底该如何来运营管理,业务模式如何包装等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要解决宽带产为面临的这些问题,关键一点便于工作是要正确认识宽带产业的产业价值链,寻求到一条适合于宽带产业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及一个能确保宽带业务成功运营的业务综合受理平台。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小区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上网要上宽带网”已成为不少上网者的新理念。然而,部分网民在接触宽带服务时几乎都遇到了一些问题,让人陡生疑窦,却欲说还休。一些宽带服务人员对这些问题也讳莫如深,认为这是新业务推广中必然出现的问题,会逐步解决的。笔者近期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首先,宽带建设先快后慢,或时紧时松,影响了对宽带市场的再造和对宽带用户群的发展培育。在信息化小区建设初期,本着先声夺人、抢占市场的目的,电信部门与许多小区签订协议,并加大投资力度,在地方造出了声势。但随着建设资金的紧缺和…  相似文献   

6.
光纤传输技术、网络交换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它相关技术的巨大进步,为宽带网络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宽带己逐步从理论走向了现实;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宽带网正在走入小区,进入家庭,拉近了宽带业务与寻常百姓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宽带网由于具备安全、高效、确保服务质量等特点引起了网络运营商的重视,在国内引发宽带IP网的建设高潮.宽带IP网的建设和发展骤然升温,使得宽带上网同拨号接入一样,成为当前网民上网的主要接入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提出要建设一个大容量、高速率、高质量、高可靠的公众骨干传输网,一个适合全业务需求、宽带化的接入网。在此基础上,加大网上应用的开发力度,加快发展互联网业务,发展宽带上网用户,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从现阶段宽带网建设和运营的实践看,充分发挥处于骨干传输网末端的C4末梢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C4网企业与地方政府接触和联系紧密的公共资源优势,发挥C4网企业对地方市场资源控制和影响相对大中城市而言"短兵相接"的优势,科学地搭建宽带平台,前瞻性地建好宽带核心网、宽带接入网,积极有效地开发宽带网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9.
本简单介绍广东省宽带网的一些现状,并分析未来宽带IP网的发展,同时提出几点宽带IP网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山东省宽带网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教事业的迅速发展、企业的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日益完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协同工作和学术交流日益普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信息服务的质量和依赖程度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山东省宽带网一期工程于1998年12月份顺利开通。一期宽带网设有ATM骨干节点、ATM接入节点和FR接入节点共49个,覆盖全省全部17个地市,开通了ATM、FR、宽带IP、VPN等基本业务和远程医疗、远程教学、VoD等宽带  相似文献   

11.
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指出,移动宽带正在风行,预计全球手机上网浏览业务到2013年将达到380亿美元。移动宽带也是一个可以用来缩小数字鸿沟的应用和服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市场。随着网络、设备和服务的成熟以及大众市场的应用,这个市场在未来五年将爆炸式增长。但根据各个地区的状况和技术的不同,从固定宽带网向移动宽带网过渡的速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邮电企业管理》2014,(2):18-22
2013年,我国通信运营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捆大3G网络和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升电信服务水平.全行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得我们所熟知的“电信业”逐渐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宽带业”。目前宽带接入正变得与原来的基本电话服务一样普遍,但宽带网高速的扩展却没能带来同样高速的利润增长,其关键因素就是目前宽带服务的拓展仍是一个瓶颈。因而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越来越需要提供包括语音、视频和数据在内的三重服务(triple play)。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宽带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各地纷纷推出“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战略规划.把宽带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丰富政府行政服务手段、促进百姓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包月制成拦路虎 近两年,运营商的宽带网建设如火如荼、小区宽带接入风风火火,但老百姓面对宽带热潮的反应却出奇得冷淡。宽带遇冷除了内容建设滞后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一成不变的包月制收费拦住了消费者。 目前几乎所有的宽带接入服务商都采用包月制的计费方式,家庭用户每月百元左右,单位用户每月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工作生活,用户对宽带上网的需求日益强烈,运营商也希望通过宽带网络为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2001年被称为宽带年,传统、新兴运营商以及宽带小区接入商,都纷纷跑马圈地,大量投入建设宽带接入网。但是大规模投入之后,回报却不如人意,宽带网热建冷用现象非常明显。据统计,2001年宽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宽带网络运蕾发展现状。2001年是中国的宽带年,全国上下洋溢着宽带网络建设热潮,然而从各地建设和开通情况来看,宽带网络“热建冷用”的情况极为突出。以北京为例,1/3的小区签约铺设宽带,而开通使用的仅有1%,中国宽带家庭普及率低于1%。以目前的资费政策计算,用户开通率达到30%时,需要5年以上才能收回投资。如何将用户吸引到宽带网络上来,是目前各运营商都十分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8年底,我国三大运营商当年直接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投资共计122亿元.全面实现了年初预定的“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信息服务平台”工程的各项指标。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农村信息化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任务依然繁重。  相似文献   

19.
背景分析 目前,我国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快宽带建设步伐,加大宽带建设投资力度。截至2012年4月底,国内宽带用户数已达1.59亿。随着宽带的提速降价,宽带用户感知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但是,短时期内宽带建设投资的快速增加和宽带用户ARPU的下降将影响与挤压电信运营商的宽带利润空间。宽带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际上是“管道规模”日益扩大,电信运营商面临着既要承担建设管道的责任,又要避免“管道化”负担加重的局面。促使宽带接入向智能型精细化管道转型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一、广东电信大力发展 ADSL 宽带接入业务 宽带业务作为电信业务市场的一个全新增长点,无疑引起了所有电信经营企业的充分重视。早在1995年起,广东电信就已率先进行宽带网建设和宽带多媒体通信业务的试验。在1996年开始建设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的ATM宽带骨干网,到1997年底扩展到珠江三角洲10个城市,1999年底建成全省的ATM骨干网。去年9月27日,广东电信建成超高速IP骨干网。 继采用最新的IP Over DWDM技术建设的该骨干网建成后,广东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