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对所得税会计方法的对比分析和比较研究, 旨在对企业进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运用与选择中提供理论与实务指导  相似文献   

2.
所得税会计是专门处理税法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影响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本文从我国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所得税会计的处理以及在具体运用中的相关建议,为全面贯彻新会计准则的运用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对所得税会计方法的对比分析和比较研究,旨在对企业进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运用与选择中提供理论与实务指导.  相似文献   

4.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对所得税会计方法的对比分析和比较研究,旨在对企业进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运用与选择中提供理论与实务指导.  相似文献   

5.
所得税会计方法采用了应付税款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当企业同时出现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时,能够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方法,正确进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所得税会计准则:理论与实务角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得税会计准则是会计准则中的难点,其原因在于,所得税会计方法的设计原理涉及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及其处理原则。从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理论基础的分歧,推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原理,有助于深入理解、正确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并正确处理其与所得税会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齐战军 《新智慧》2000,(14):46-46
我国1994年以前,会计法规与税法在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确认和计量方面基本一致,所计算的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也基本相等。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出现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不相等,为此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中,对所得税会计处理作了以下规定:①企业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②所得税作为一项费用,在利润表中净利润前扣除;  相似文献   

8.
对所得税会计从利润表债务法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改革的各方面进行了论述,揭示出此次所得税会计改革不是简单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而是深层次的一次会计观念的变革。会计人员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更好地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起草完成的。要求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务探讨:(1)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2)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所得税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部于1994年6月29日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对所得税会计作了如下调整:第一,明确企业既可选用应付税款法,也可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如果企业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则有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方法可供选择。第二,所得税作为一项费用,在损益表净利润前扣除。第三,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应将本期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以净额的方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递延借方或贷方项目内。美国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依据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2年2月发布的第109号公报“所得税会计”(以下简称“第109号公报”)。我国的《暂行规定》由于不是正式的具体会计准则,因此在内容方面较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109号公报简略了许多。本文仅就两者所共同涉及的所得税会计的三个基本问题作一比较。 一、时间性垄异与口时住些异 我国《暂行规定》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区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按其对会计利润及纳税所得的勤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未来的纳税申报时会产生应课税金额,另一是未来纳税申报时会产生可扣除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109...  相似文献   

11.
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及进行会计差错更正时,如涉及前期损益,需要考虑其对所得税的影响,并编制调整分录。其中关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是会计实务工作者面对的主要难题。本文通过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而产生的前期损益调整事项的性质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所得税影响的情况及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2.
所得税会计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得税会计是较为重要而且又复杂的会计课题之一,文中对永入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债务法和递延法,损益表债务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提出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是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最优方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姚文英 《新智慧》2006,(3):37-38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属于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一般情况下,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凋整不会影响以前年度应交所得税,即不涉及“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的调整。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是否要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与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以及会计政策变更是否形成时间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财务会计和税收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尤其是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颁布和实施,我国"会税分家"的轮廓已经基本清晰。所得税会计不仅仅只是理论问题,其实际应用问题已经摆在人们的面前。而当前我国所得税会计应用的水平总体较低,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不同类型应税所得和会计利润差异的认识,二是对不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择。本文从直接影响所得税会计实务的理论问题出发,逐步论述所得税会计应用的基础、前提和关键。并提出正确认识判断具体差异的"原则差异比较法"和"影响因素分析法",为所得税会计的具体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5.
钟骏华 《新智慧》2004,(2A):23-24
所得税会计问题是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难点,尤其是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不仅需要分析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对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分别具有什么不同影响,还要判断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和递延税款的性质,以确定在运算中是加还是减。笔者总结出了计算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应税所得和会计收益、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三组公式,  相似文献   

16.
从会计学角度看,所得税具有费用性质,所得税费用不同于应交所得税。为了更好地核算、监督所得税费用的发生情况,完善会计学科体系,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以便给企业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所得税会计。  相似文献   

17.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的不同,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额之间存在差异。文章主要结合新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的差异来研究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现状,分析新准则的具体变化和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孙亚菊  葛毅 《新智慧》2005,(3):26-27
在2004年注册会计帅会计教材(简称《会计》)中,新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而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并未作具体说明,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案例。因此.本试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美、英、德、法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重点对中、美所得税会计进行了比较。从概念差异、关于纳税亏损的会计处理、关于分析方法的选择三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谭玉林 《新智慧》2008,(4):14-15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核算企业所得税时,要重点考虑暂时性差异的问题。所得税的处理是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难点所在,基于此,笔者试图根据企业经常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进行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