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希望通过EEP的实施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改革和流程改造,是很多企业领导上ERP普遍存在的心理。但事实往往相反,很多时候,ERP非但不能提升管理反而拖累了运作。业界有句流行语:不上ERP是等死,上了ERP是找死。可见ERP是一把双刃剑。实践表明有两种企业实施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实施的周期同样很短。  相似文献   

2.
ERP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中国还有多少企业在"找死"和"等死"之间犹豫和彷徨?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企业》2010,(1):54-56
有的企业一直不用ERP渐渐丧失了管理竞争力,也有的企业上了ERP而把内部管理弄得乌烟瘴气,比不上还糟,这是怎么回事? 问题需要细化,需要反思! 前几年流行一个说法: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  相似文献   

4.
2002年曾被业界人士称为企业管理的ERP年。同时也有说法:“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这种说法不仅反映了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矛盾心理,更说明了我国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那么实施ERP到底是企业的“救星”还是“灾星”? 有关部门曾经对我国的企业以及世界上排名靠前的企业进行统计表明:在中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到8岁之间;世界上,30年前跻身于财富100强的企业今天就已经有三分之一被淘汰出局。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一直经营的  相似文献   

5.
胡爱民 《企业经济》2005,(11):100-102
“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柳传志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企业ERP所处的尴尬境地。中国企业ERP建设已有不少的成功,但更多的是惨痛的失败。究其成败的原因很多,但合理的建设步骤是一个关键。本文就企业外购ERP建设重要步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全球信息化浪潮此起彼伏。信息化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人类社会正逐渐由工业化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近几年来,企业信息化在我国蓬勃开展,然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例如,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效益不明显,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投资"黑洞"、"信息孤岛"等问题。柳学志的"上ERP是找死,不上ERP则是等死"几乎成了一句难破的咒语。  相似文献   

7.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以ERP为代表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命脉和核心竞争力。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花费重金的ERP系统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以至于企业界存在“实施ERP是找死,不实施ERP是等死”的说法。怎样才能让ERP系统发挥最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小企业》2006,(4):42-43
曾几何时“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说法如一片挥不掉的阴霾笼罩在ERP厂商和应用企业的头上,这是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实施ERP的美好愿景不能实现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感叹。然而时过境迁,今天我们再来品味这样的评价的时候,已经不会将这样的评价看成是对ERP应用的诋毁,而是中国ERP应用进入理性时代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实施ERP是企业增加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但目前我国企业ERP实施的成功率不高.本文根据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特点,针对其在实施ERP时重点关注的不同问题,浅析了我国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实施ERP的关键成功因素,并对其作了对比分析,旨在明确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在实施ERP时的关键成功因素,提高我国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ERP实施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ERP的选型和实施存在着很多风险,曾有位企业家说:“不上E R P等死,上E R P找死”,形象地指出企业信息化的风险是在企业管理核心的管理工具——E R P软件选型和实施过程中。运用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或许为寻找“同为企业信息化,为何PDM、财务软件、协同商务等选型和实施的风险低  相似文献   

11.
陈婷 《物流技术》2011,(11):217-220
在对中国实施MRPⅡ、ERP系统状况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ERP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得出"最先进的系统不一定是最合理的"结论,试图通过全面总结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经验,为ERP的成功实施提供借鉴,寻求ERP实施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辰 《中外管理》2006,(7):100-102
自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中国第一套MRPII(制造资源计划,ERP的前身)软件到今天.中国ERP市场已走过了25年的历程。但ERP系统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却一路坎坷.甚至有过“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说法.ERP在企业的应用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在对中国实施MRPⅡ、ERP系统状况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ERP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得出"最先进的系统不一定是最合理的"结论,试图通过全面总结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经验,为ERP的成功实施提供借鉴,寻求ERP实施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4.
ERP作为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为热门的词汇,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现在,政府在推动信息化过程中使用频度最高的是ERP;软件商在传播过程中,使用频度最高的同样也是ERP,这促成了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开始探讨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开启了ERP前所未有的庞大的管理应用市场。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不时地听到许多并不协调的声音,“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早(找)死”,无论怎么样,一些失败的案例,促使许多人开始了再思考,人们在问:为何宣传得如此美妙的ERP软件,在现实的应用中屡屡失手?又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种软件走向失败?这些问题都始终萦绕在企业的信息化人员和管理者头脑之中。现在我们依然要问,这些问题解决了吗?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与合作的迅猛发展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宣传与努力,我国企业在推进ERP应用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与问题,ERP在企业中的发展方向到底怎样呢?  相似文献   

15.
BPK的提出与ERP的应用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企业可以不考虑ERP的应用而单独实施业务流程再造。但是ERP实施的成功与BPR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在ERP的实施过程中,不考虑BPK的应用一般是难以达到对管理业绩的巨大改善目标。另一方面,企业在应用ERP前,不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企业应用ERP只有在实施BPR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最佳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16.
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瑶  简伟秀 《企业经济》2002,(12):86-86,134
ERP的概念引入我国二十年来,不少企业实施ERP,有些获得了成功,但更有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远没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社会上就有一些人谈ERP色变,说ERP不适合中国国情者有之,说ERP是奢侈品,中听不中用者有之,总之,在热闹过一阵后,实施ERP没获得成功的,与那些还没实施ERP的,包括很多对ERP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对ERP总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其实,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本身就包含了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于任何国家的企业都是适用的.企业实施ERP没获得成功,极少是ERP软件系统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ERP实施成功率不高已成共识,以至有些企业谈虎色变,不敢上ERP.其实,ERP就像婚姻,真正幸福的不多,完全失败的也不少,大部分是不好也不坏.  相似文献   

18.
从ERP到SCM的观念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一些企业ERP实施失败、效果不佳的报道纷纷见诸报端,引起了人们多方面的思考,人们不禁要问,ERP怎么了?ERP真相——企业内部管理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以开思、博科、利玛等为代表的第一批企业管理软件领域的拓荒者,就已经在ERP的前身——MRPII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然而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直到1999年以前,ERP还仪仅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字眼。我们对ERP的了解和认知,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在短短两三年里将ERP捧上神坛,再从神坛上把它拉下来、回复其本来面目的过程。 在ERP神话的鼎盛时期,企业对  相似文献   

19.
企业对ERP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最近几年来,企业对ERP越来越关注。国内ERP供应商日渐增多,许多新的ERP品牌纷纷登台亮相。而ERP的需求企业更是跃跃欲试,想通过ERP的导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喜人的景象预示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越来越快,ERP市场正在迅速发展。ERP作为一个运行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的企业管理系统,虽说经过1998年以来国内广大厂商和媒体的延续宣传,应该说为培育市场做了非常好的铺垫。但从企业对ERP认识的肤浅到ERP软件的不成熟,从企业管理的滞后到ERP实施的草率等等,使得人们对ERP这一舶来品能否适合中国企业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成功实施ERP软件系统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RP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顺应市场变化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但是在实施ERP管理系统过程中,由于企业对ERP理解、认识上的差异,许多企业所实施的ERP在系统设计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ERP在应用上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影响了ERP系统功效的发挥。如何成功实施ERP软件系统,已经是很多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