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就业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如何切实保障各个群体的公平就业权引起了理论界的进一步思考.在就业领域,就业歧视已形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实行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是就业促进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实现公平就业是实现人类基本价值的需要;是"和谐社会"的诉求;是保障基本人权的途径.完善公平就业立法,应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概念;明确特殊群体公平就业的具体规定,在明确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权的同时,必须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与管理,以更好的保护公民平等就业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张军 《消费导刊》2011,(5):128-129
就业歧视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它不仅侵犯了劳动者包括公平就业权在内的劳动权利以及其他相关权利,而且违背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以及其他体现平等原则的法律规定,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人民的权利意识淡薄,对就业歧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这就造成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3.
周宇杰 《中国市场》2008,(31):33-34
平等就业权在整个公民社会权利的实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平等就业权的实施并不乐观,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实现公平就业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关于妇女平等就业权我国法律已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等在内的初步的保护妇女平等就业为主体的促进男女就业平等的法律体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仍普遍存在。通过分析当前有关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立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结合国际上可借鉴的经验,对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自1949年建国以来,因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就业政策也不尽相同。本文回顾了我国的就业政策,联系当今社会就业中出现的歧视问题,提出目前的就业政策应以公平为原则来引导就业,以使社会公民都享有公平的就业机会,消除就业歧视,完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问题普遍存在,我国现阶段就业的性别歧视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不公平、工资和福利待遇的不平等以及不明朗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等方面。其原因是就业公平相关法律不健全、雇主歧视现象严重、传统观念影响。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我国应从立法和政策入手,通过法律手段消除就业歧视,提升女性的自身素质,政府和社会为女性就业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切实保护女性就业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陈倩 《现代商业》2012,(11):286-287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现实中就业性别歧视存在,侵害了女性的劳动就业权,规制就业性别歧视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本文拟从性别就业歧视的角度出发,分析《就业促进法》对女性平等就业权的影响,并且探讨法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未对就业歧视做出定义、未明确违反就业歧视规定的法律责任等。提出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关键还是早日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等,以期推动促进就业法的完善,保障女性就业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劳动权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参加劳动的权利及与劳动相关联的利益、自由、资格和能力。其内容包括就业权、获得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培训权和职业保障权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公民劳动权益被随意践踏或侵犯的现象日益严重,公民要求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呼声越来越高,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日趋重要。下面,作者就我国公民劳动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些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禁止就业歧视的实质是对雇主经营自主权的限制,从而保障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平衡雇主用人自主权和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以确定就业歧视的判断规则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雇主的身份和性质;社会公共利益;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平等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田露 《中国市场》2013,(28):53-54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就业者要突破固有思想观念的约束,实现双向选择。但在新的就业形势下,由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就业职位与就业人员产生极大的不一致性,造成了就业者就业的被动,使得他们无法充分行使法律授予的权利,去平等地与就业单位洽谈协商。就业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所提出的苛刻条件,尤其是对就业人员资格的不必要和不合法的歧视,给就业形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破坏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宗旨。本文主要从完善就业立法和司法,改善就业环境的方面,重点阐述对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1.
李玉珠 《商》2012,(21):54-54
由于种种遗留因素以及社会偏见,中国在就业领域中存在相当严重的就业歧视,不仅破坏了宪法所规定的平等权原则,而且严重损害公民的平等就业机会。不少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以及就业者的自然属性以及非自然属性加以种种不合理的限制,导致了各式各样的严重后果。本文就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姜颖 《商》2013,(7):147-14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国户籍制度下特有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严重。本文从我国法律法规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规定,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以及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建议四部分论述。我国反就业歧视规定较为分散及原则性,对反就业歧视救济不利。从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图表分析出农民工受到就业机会歧视、就业待遇歧视以及就业保障歧视,产生这些歧视的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原因、户籍制度背景以及法律救济不利。本文提出应该从法律制度和行政执行两方面完善反农民工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就业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中高龄者就业年龄歧视问题,日本建立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法律制度,力图通过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的立法,在确保雇佣高龄者和禁止在招录员工时设定年龄限制这两个方面有所作为.我国在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立法方面尚处于空白阶段,日本的相关经验能带给我国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残疾人就业权是残疾人所享有的基本人权,从法律属性来看,残疾人就业权是一项受益权,是一项就业平等权,是一项社会扶助权。尽管我国残疾人就业权保障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然存在立法内容的结构性缺陷,法律实施机制薄弱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就业权保障立法,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5.
周薇薇 《消费导刊》2010,(4):237-237
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维护农民民工平等的就业权,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政府和农民工自身两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产物,这个特殊群体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在为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公平待遇,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严重.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表现,探求其根源,同时就如何消除歧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中高龄者就业年龄歧视问题,日本建立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法律制度,力图通过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的立法,在确保雇佣高龄者和禁止在招录员工时设定年龄限制这两个方面有所作为。我国在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立法方面尚处于空白阶段,日本的相关经验能带给我国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胡芳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3):232-233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劳动现象入手,着手分析了就业歧视的内涵及其分类,并从国内和国外对就业歧视的分析以及法律的发展趋势论述了就业歧视的危害,从危害和立法需求的方面对解决就业歧视这一现象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洁  曾洪 《商》2013,(23):248-248,34
就业性别歧视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它违反了平等就业的公平价值理念,不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从本质上说,经济法是适应社会经济调节要求的经济法律制度。作为解决社会经济领域问题的经济法理应对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给予应有的关注,本史主要从经济法的视角,揭示就业性剐歧视问题的现状、形成原因、危害性及解决机制,运用现代经济法的互动调节机理来时反就业性剐歧视进行合理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胡芳 《中国商办工业》2008,20(3):232-233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劳动现象入手,着手分析了就业歧视的内涵及其分类,并从国内和国外对就业歧视的分析以及法律的发展趋势论述了就业歧视的危害,从危害和立法需求的方面对解决就业歧视这一现象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