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聚能够不断吸引劳动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以及土地使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产业集聚通过从这四个方面的作用,将逐步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是以人为本,产业集群以其特有的产业集聚特征,成为解决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问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近几年来发展得很快,作为西部地区的特大城市,其城镇化的速度逐年提高,在城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重庆市是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在这种大趋势下,靠地区产业和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提速的发展模式对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能够调动地方发展的积极性,展现地方特色,促进地域发展,产生集聚效应对周边地区有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首先从产业集聚内涵的界定出发,分析黑龙江省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然后从产业结构、企业创新能力、政府主导和政府利益导向机制四个方面探寻导致产业集聚发展现状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从升级产业结构、弱化政府主导地位、完善配套制度和转变政府考核体系四个方面给予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论文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格局变化,分析了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动态演进过程,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1997~2013年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空间演进存在差异性,呈现多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趋势。(2)省际金融产业集聚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表现为示范效应。(3)本省与临近省域金融发展、经济开放、工业化、区域基础设施等对金融产业集聚存在协同效应,而经济发展、城镇化对金融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竞争效应。(4)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金融业对高端人才需求有限,使得人力资本并没有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据此,笔者提出促进省际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山林地区的经济背景及现状我国的山地、高原、丘陵占国土面积的60%,资源禀赋有许多地方相类似,而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程度不高又是其共同的特点。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互动机制,在山林地区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城镇化建设,要根据其地域特点,对相关因素进行利用和改造,通过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在此进程中的作用来推进两者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依据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9年数据,考量产业集聚技术外部性发挥的有限性,以及政府科教支持对产业集聚技术外部性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在一定临界值之前,产业集聚能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度集聚则会产生拥塞效应,多元化集聚可能产生的拥塞效应更强,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稳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加大教育支持有助于释放产业集聚的技术外部性,但在当前的支持力度下,政府科教支持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交互项模型、分组回归检验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影响城镇化水平的要素价格扭曲门槛效应。结论表明,金融集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存在要素价格扭曲的情况下,金融集聚阻碍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交互项回归表明,要素价格扭曲和金融集聚的交互影响显著抑制了城镇化水平提升;分组回归表明,要素价格扭曲越高,金融集聚对城镇化的抑制作用越强;门槛回归表明,金融集聚和城镇化之间存在双资本格扭曲门槛、单劳动力价格扭曲门槛和双要素价格扭曲门槛,当要素价格扭曲跨越第一个门槛值时,金融集聚对城镇化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要素市场扭曲影响了金融系统作用的发挥,要实现金融发展支持城镇化的作用,纠正要素市场扭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毛长青 《证券导刊》2014,(18):23-25
未来城镇化演变的大趋势是通过区域规划引导各城市群的产业集聚,并以此带动人的集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群布局将形成东部沿海超级城市走廊、中部产业承接区和延边地缘辐射区构成的“两横三纵”格局,而“黄河金三角”是典型的定位于产业承接的中部跨省城市群。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业的集聚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金融业的集聚一方面是由产业集聚引发的,另一方面,金融业集聚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能够提高整个金融业的经营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在西安地区的集聚已具雏形。本文对西安金融业的集聚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安金融业集聚经济效应明显。在今后的发展中,西安应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产业集聚与金融创新,以实现金融业集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历史过程。当前,皖江城市带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和质量稳步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本文分析了当前皖江城市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加快皖江城市带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尚处于起步状态,发展很不平衡且缺少集聚区自发形成的天然的产业优势以及发展的核心要素条件.政府的有效参与是产业集聚发展的保障.河南省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培植带动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导企业,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的形成,进而促进产业集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慧超 《时代金融》2014,(12):187+192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农村工作的问题随之而来。县域内的涉农工作的阻力一直是县级及其以下政府最难推进的阻力之一。在城镇化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发现城镇化中主要对象所出现的微观问题,并通过表象透视问题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成为政府工作者厄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甘肃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来说,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把强化产业支撑作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区位、资源能源与原材料保障、土地与劳动力供应、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区域首位产业、富民多元产业等四大重点产业,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  相似文献   

16.
金融集聚有助于为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融通支持,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城镇化建设不仅是金融集聚的基础,其建设过程本身就对金融集聚有着强烈的需求。今后西部地区应加强金融集聚的政策支持,提升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推动金融创新,从而营造金融集聚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日趋呈现集中化,它一方面表现为地理集中,另一方面表现为产业集中。本文对这种集中化趋势的机理进行了阐述,认为产业集聚的经济外部性机理、知识共享和共同学习机理、交易成本节约机理和资源分包协作机理等给跨国公司和集聚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为了更好地利用外资,需要界定好政府角色,突出产业集聚的特征,加强地方政府与跨国公司的耦合效应等。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城镇化水平大多处于初期和中期,金融作为一种要素集聚,可以有效支持其城镇化建设.在现代经济框架下,集内在市场推动和外在政府引导为一体的“政府诱导型”金融,将加速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形成后发优势.本文对广东清远案例的分析表明,政府从金融支持城镇化中退出、让位于私人部门],通过加强引导形成强的金融市场诱导机制,可以吸引外源性资本进入民族地区;通过诱导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担保体系、银保合作以及金融服务,推动了清远市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从而为解决民族地区城镇化问题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璐 《时代金融》2014,(7X):67-68
金融集聚有助于为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融通支持,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城镇化建设不仅是金融集聚的基础,其建设过程本身就对金融集聚有着强烈的需求。今后西部地区应加强金融集聚的政策支持,提升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推动金融创新,从而营造金融集聚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20.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城镇化发展"两个不平衡"、农民工"半城镇化"、"大城市病"、产业集聚、投融资、资源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全面阐述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然后深入剖析我国公共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难点和不足,最后结合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实际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