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定义与内涵王道龙羊文超一、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定义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有124个国家的高级专家出席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登博斯宣言》,进一步阐明了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概念(英文缩写SARD)的...  相似文献   

2.
永恒推动着     
中国见长于世界的是丰富的农业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的持续不断的开发是农业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是国之根本。 中国强国之本唯发展、唯农村发展,唯农业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农村的发展研究,主要是农业的研究。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农业兴,各业才有赖于发展的基础。农业不仅解决全国人民吃穿的问题,而且,工业生产的原材料来自农业的占60%,可见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农业是稳定天下的一大产业,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党和国家一直关心农业,并把其摆在重要的地位上加以领导。党和国家通过农村深化改革,进一步解决了生产力,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我省粮食产量打破了几年来徘徊在300亿斤的局面,上了400亿斤以上,就是很好的例子。可以说,这是农业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新突破,同时也说明了我省农业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必须提高对农业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农业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基本事实,但与此同时与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尚未摆脱不发达状态,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乃至腐化堕落,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国家政权在农村稳固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十五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和思考的一项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引言  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的发展一直是政府及所有国际发展组织的重要议题与工作重点。长期以来 ,我国除了国家投入巨大的人、财、物等资源外 ,还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援助用于农村发展工作。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发展项目 ,因此大量的国家投入与国际援助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国内与国际发展项目来完成的。但项目的实施效果如何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发展目标 ?大量的事实表明 ,不少这样的国内与国际发展项目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某一重要国际发展机构曾承认其在以往开展的发展项目中 70 %是失败的。诸多农村发展项目的经…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同时又是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加快农村奔小康的过程中,如何把农业、农民引向市场,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自立自强的高效益产业,使农村经济体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是摆在各级领导者...  相似文献   

7.
8.
概括地阐述“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本内涵为“三个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农”(农业、农村、农民)、“三个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个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生态持续性)、“三个良性循环”(经济良性循环、社会良性循环、自然良性循环)、“三个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自1985年开始,我国农业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尤其是粮食和棉花的产量,至今都没能超越1984年的水平。尽管因农村制度变革所引起的农业高速增长的势头在持续一段时期后必然会合乎规律地趋向减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生活中种种限制农业稳定增长的因素还在扩展,同时在农业增长速度减缓的背景下,一系列与农业增长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却仍在继续向“工业——城市”倾斜:  相似文献   

10.
构建农村市场经济新体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胜喜 《农业经济》1996,(10):23-26
构建农村市场经济新体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刘胜喜一、鞍山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农业产业化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实践总结.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断发展的。去年六月市政府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后,我市农业...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向我省农村全面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的基本标志:一是社会农产品供给紧缺状况根本好转;二是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开始向小康迈进。这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性重大转折。在这个转折中,农民开始觉察到传统的农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突出反映在:生产规模小、质量差、难以捕捉市场信息、缺乏风险保障;农业基本上是出售原材料,经济效益低,迫切需要改变这种产业被分割的状况。农业产业化正是上述矛盾的必然,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趋向。一部分率先…  相似文献   

12.
13.
论21世纪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21世纪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佟国光进入80年代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改革,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蓬勃发展,无论是主要农产品产量,还是农民收入,都已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但人口的剧增,农业资源的锐减,始终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特别是拥有12亿人口的...  相似文献   

14.
《上海农村经济》1995,(4):41-43
对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不少同志仅从它在缓解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新矛盾,如克服部分农田抛荒、半抛荒现象,保证粮食定购任务完成等方面来理解其意义和作用。然而,仅仅局限于此是非常不够的,还应从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  相似文献   

15.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杜祥荣一、淄博农业已基本具备了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条件山东省淄博市是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近来年全市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1亿元,第一、二、三次产业比重分别达到10.1%、...  相似文献   

16.
从1992年开始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之前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79—1984年。农村经济全面地、高速地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第二个时期是1985—1988年。农业主要是粮棉出现徘徊,而乡镇企业仍高速增长,农民收入比较高地增长。第三个时期是1989—1991年,在三年治整期间,农业有恢复性地增长,乡企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了一点,而农民人均收入处于徘徊状态。从1992年开始。特别是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么一个目标,进入了一个自觉地全面地建立和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18.
19.
早在1979年,我曾对刘振邦同志的农业发展"以畜牧为主"和食物结构"以肉奶为主"的主张提出商榷.那时我曾坦率直言:在中国的国情下,前者"是照搬西欧,此路不通",后者"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近读3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粮食基础说质疑》一文,觉得文中提出的明确否定粮食基础地位的"迂回道路",不过是前几年的"以畜牧为主"主张的翻版.在我国农业和粮食的基础产业已受到严重忽视、连续4年徘徊的时候,能否尽快在理论上重新认识、在实践上有效强化农业和粮食的"两基础"地位,关系到治理经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摆脱经济困境、解决危机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传统方法,即对战略进行局部调整,采取有限补救措施,简单地将原有的某一结构偏差孤立地加以矫正;另一种是现代方法,即通过发展克服危机,进行战略的整体调整.第一种办法,要么可能复归原有形态,要么出现新的崩溃性不平衡,不可能导致新生产形态的产生.第二种方法,触及实质,它有利于新生产形态的孕育、生成和发展,实现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通过对过去30多年经济建设的轨迹分析和近十年农村改革的反思,农村在取得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