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文化大院、办农家书屋.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文体“下乡”.极大改善了农村基层文化设施.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是,很多农民在高兴的同时.总感觉到一些单位“文体下乡大餐”不对味儿.消化得不过瘾。具体表现一是很多农村文体设施陈旧.年久失修.体育设施种类稀少.文化信息更新慢.不能满足农民文体生活需要。二是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文化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对政绩贡献不大.在推进农村”文体”下乡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喜欢做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2.
潘春华  赵晨 《乡镇论坛》2014,(18):17-17
在江苏省丹阳市,谈到农家书屋,人们总会说起丁继亮。如果有人找他,别人准会告诉你:“丁继亮不是在农家书屋,就是在去农家书屋的路上。”如果把农家书屋比喻成农村文化园地中一株株盛开的鲜花,那么丁继亮就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园丁,他7年如一日,在丹阳农村广袤的大地上为这些鲜花播种、浇灌、施肥……  相似文献   

3.
“农家书屋”工程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7月提出的一项综合性文化工程,是为农民“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惠民工程。本文共3个章节,涉及书屋的建设;影响农家书屋可续发展的一些因素;以及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昭阳街道坚持把农家书屋作为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大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引导村民到农家书屋“充电”,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技术、学本领、长知识,激发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程棋荣 《乡镇论坛》2013,(35):37-37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待补镇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围绕“为民服务,扎根农村”这一主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四进农家”活动,引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融入农村。  相似文献   

6.
"农家书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重点文化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服务广大农民的重要形式。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思考如何加强"农家书屋"科学管理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陈景朝 《乡镇论坛》2014,(15):10-10
农家书屋是面向广大农村群众,提供看书学习,获取知识信息的基础文化设施。它在特定的范围内为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了解市场动态提供参考,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供保障,为基层社会文化、经济同步发展助推加速。  相似文献   

8.
罗晓萍 《活力》2012,(19):73-75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为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一项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惠民工程"农民书屋"应运而生,"农民书屋"工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工程就是通过政府投入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农民"买书难、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满足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自国家实施"农民书屋"工和以来,全国共建成"农民书屋"2万余家,2015年将基本覆盖全国64万个行政村,届时将极大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如何能让"农家书屋"长久发挥作用,如何做好建设、管理、利用方面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刘旭东 《乡镇论坛》2010,(23):33-33
笔者在山东省嘉祥县贾桥村文化大院里看到,农家书屋内各种知识类、技术类图书摆满了屋,农民群众不必到县城买书,就可以借阅到各类应用书籍,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的"文化粮仓"。  相似文献   

10.
刘然 《企业导报》2014,(22):118+120-118
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实地走访枣阳市农家书屋工程,分析农民对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特点,切实了解农家书屋资金投入、开设数量、建设状况、设施配备、运作管理模式等信息,在需求导向下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主观与客观结合的绩效评估,最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强 《乡镇论坛》2014,(30):10-10
“农家书屋”不仅是农民群众学文化、学技术、了解致富信息的“充电”课堂,更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传播科学知识、移风易俗的大课堂。“走,到农家书屋看书去,这可是政府为咱老百姓送来的不用花钱的老师,对咱致富帮助可大了。”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湫头乡西沟村农家书屋门口,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杜社林连连感慨,和许多农户一起走进农家书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文化建设热潮,文化下乡、“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广大农村百姓的文化生活,但也不乏一些地区、一些村干部对文化建设并不关心,因为在他们的跟里,搞文化事业是花钱看不见政绩的事,他们宁肯把精力用在搞面子工程上、搞考核项目上,也不愿花钱办文化,以至于很多地方“农家书屋”的书籍得不到及时更新,文化广场设施陈旧没有经费维修,成为领导视察时的摆设,当地传统文化技艺得不到保护而濒临着失传的境地。如何才能让这些领导干部重视文化工作呢?您有何良策和看法,欢迎来信讨论。  相似文献   

13.
何彬 《乡镇论坛》2014,(27):17-17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桐木村,有位退休返乡的老党员杨昌顺。自2013年8月起,年过六旬的他自荐当起了桐木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 从那时起,他每天到农家书屋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书屋里里外外的卫生和清理书架、图书等,为农民读者创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随着农家书屋报纸杂志的增多,书屋的书报夹变得供不应求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报刊一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副自家的山上砍来竹子,自己动手做了几个“土”报夹,方便了书屋报刊的存放与群众的阅读。  相似文献   

14.
闫占锋 《活力》2014,(2):95-95
一、当前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不达标。从目前农村已建书屋情况看,书目少,内容单一。就目前农民所需要的书目看主要是科技致富类的书籍。然而,多数农家书屋关于科技致富的书籍非常少,且内容陈旧。据笔者调查,部分农家书屋图书资料很不全,多数只有几百本,远达不到1000-1500本图书的基本要求。很多书屋配有音像资料但没有播放设备。除少数书屋自配有阅览桌凳外,大部分书屋没有桌凳。有的农家书屋只有屋,没有书,宽敞的房间内,只有几个书柜孤零零地立在那儿,柜内空空,没有一本图书。村干部说书屋建设时就只配了几个柜子,如果上级来检查,镇文化站就会提前运一些图书来应付。  相似文献   

15.
张亦斌 《乡镇论坛》2013,(36):48-48
财政部近日下拨2013年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46亿元。这笔资金重点用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运行维护和开展宣传培训等支出;“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及更新支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支出;建制村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支出等。同时,鼓励地方加大农村文化投入,支持开展农村特色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等。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指示精神,国家大力支持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有效缓解了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村改居”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转型期问题,本文通过对主要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中情况的研究,分析“村改居”社区的问题,结合发达国家公共图书事业的经验与启示,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对其农家书屋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禄超 《乡镇论坛》2011,(20):36-36
农家书屋里农业类书刊更丰富了,文化广场的活动更多彩了,430个文化大院覆盖农村……近日,笔者在山东省临邑县采访时发现,多元化的文化工程犹如一张大网,让越来越多身处其中的临邑农民感受到了文化惠农带来的甜头。  相似文献   

18.
谢保权 《乡镇论坛》2010,(17):20-20
<正>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乡9个村居先后建成了"农家书屋",激发了农民读书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进一步活跃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改善了农村文化环境,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特别是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学法难、提高法律素质难、依法办事难的问题,为打造平安和谐乡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严加发 《乡镇论坛》2010,(29):13-13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由农民自己管理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它能把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制品等提供给广大农民。农家书屋建设是一个宏大的国家工程,直接服务于全国9亿农民。这项工程对国家、对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建设的农家书屋来看,  相似文献   

20.
曹继安 《西部财会》2011,(11):18-18
今年以来,陕西省彬县以开展“文体建设年”为抓手,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环境。一是为6个镇和3个社区文化站及服务点配备了价值120余万元投影仪和电脑等设施器材54台件。二是争取到总价值32万元的12个农家书屋图书配备项目,该项目每个农家书屋投资2.6万元,配备图书1800余册、音响光碟200余张、书柜6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