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正根据国家审计署部署,从2014年8月中旬至10月底,全国首次专门针对土地出让金的审计在全国各地同时铺开。如此大规模、大范围审计的消息一经社会公布,立马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据统计,在过去的13年间,全国土地出让年收入增长超30倍,总额累计近20万亿元。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占据地方财政"半壁江山",有些省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甚至超过税收收入并且势头凶猛。近年来,土地出让收支存 相似文献
2.
“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6)
通过分析导致土地财政产生的制度变迁和政府行为选择,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结论的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间的"标尺竞争"格局、预算内财政压力和软预算约束的制度环境的综合作用是促使地方政府迈向土地财政的背后推力,土地财政的最大风险是危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须重构地方政府竞争体系,转换政绩考核标尺,发展地方主体税种,运用硬化预算约束等措施来"校正"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并进一步改革土地征收和出让制度,这样方能杜绝土地财政现象。 相似文献
3.
4.
王晓芳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3,(12):64-65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的急剧加速,带动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在这一轮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扩张中,“土地财政”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这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随着国家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出台,开发商拿地热情减退,“土地财政”也进入了困境,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文章拟对“土地财政”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对现在的困境提出自己的想法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大量出让土地资源,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在对巴彦淖尔市“土地财政”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地财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入不敷出的问题,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将土地出租商业化,侵占了很多农民耕地,导致官民矛盾激化.这种为了私利而大量出售土地的做法犹如饮鸩止渴,一旦政府没有土地出租售卖就会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因此,要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7.
隐性债务是新预算法实施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关于地方政府行为的模型,探讨债务限额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为规避债务限额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加,而增强财政透明度和审计力度有助于约束政府的预算外活动。本文还发现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两种不同的预算外融资方式的影响存在差异。利用2012-2017年间全国地级市层面的计量分析支持上述推论。 相似文献
8.
近四成省份财政收入未完成双过半任务,使地方财政吃紧的窘境暴露无遗。这种情况下,多个地方政府开始在老路徘徊,在土地市场上动作频频。近日,温州市政府大摆地产宴席,一次性推出52宗共计3220亩土地,供应力度前所未有。今天我们诚恳地拉开架势、摆开台面,广大地产客商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当地一位主要领导在推介时表示。(8月29日《第一财经日报》)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说:在中国,土地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