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称实验室),面向国家火灾安全的重大需求和世界火灾科学前沿,致力于火灾动力学演化理论和火灾防治关键技术原理的创新研究,为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保障国家火灾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实验室研究发展的"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大空间火灾探测与自动定位灭火技术"以及"清洁高效细水雾灭火技术"等,已成功应用于包括国家奥林匹克主体育场(鸟巢)、国家体育馆、五棵松篮球馆等10余座奥运体育场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灾安全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简称力学所)1956年成立,是以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力学所设有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水动力学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环境力学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和等离子体与燃烧中心等基本单元实体.  相似文献   

3.
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06年7月由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依托单位是华中科技大学。主要面向数控、电子制造、汽车制造、国防等领域对数字制造技术和装备的国家重大需求,研究数字制造与装备领域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为我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提供源头创新。  相似文献   

4.
华中科技大学是在产学研行动中走得最起劲的高校,其在东莞建立了几个先进制造研究院,包括数字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CAD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学院的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令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广东延伸。  相似文献   

5.
“卡脖子”技术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为探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以200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内在机理分析表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设立通过吸引人才资源、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企业所有权性质正向调节创新意愿对实验室与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即存在联合调节效应;政策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主管单位为国资委、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或企业位于东部地区时,实验室的创新效应较强。文章检验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的政策效果和机制,为实验室的优化设计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丁汉,安徽枞阳人,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他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数字制造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将机器人学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在工业机器人、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SCI刊物论文23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相似文献   

7.
正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我国食品与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现拥有我国食品领域中唯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无锡)",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中心等平台。在2012年教育部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产业》2011,(2):67-67
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学研创新联盟由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国家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广州分中心、深圳华为信息技术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珠海金山软件公司等32家单位于2009年5月共同组建。联盟成员单位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产业》2014,(3):34-34
正主题词:创新主体提案内容摘编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从1984年开始组织实施,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00余个,已经成为我国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以来,我市建成国家级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和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11个,着力提升农业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有力推动了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郭孔辉     
郭孔辉著名汽车设计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国际交通与安全科学协会(IATSS)特别顾问,《Vehicle System Dynamics》编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12.
《山东建设》2005,(2):38-38
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的砂、砾、石料用于处理路基和构筑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因而引起不少地区出现砂石料紧缺现象。为此,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新型道路稳定层胶结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产业》2007,(3):19-1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了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设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组建30个左右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完善300个左右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11(3):82-8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数字工厂研究室(第十研究室)是我国较早从事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单位。研究室面向国家国民经济主战场,以国家重要行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构建了面向数字化智能制造的管理、工艺、控制与集成等研究领域的完善技术体系,形成了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平台、制造执行系统行业应用软件、智能数据处理与分析、感知检测与诊断、数字化控制和工业移动应用等方面的特色技术、行业解决方案与产品,取得了丰硕的研究与应用成果。现已成为国内著名的数字化智能制造系统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研究室依托中国科学院网络化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先进的科研与研发环境,并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大学和著名公司及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产业》2011,(2):87-87
“半导体照明关键材料、器件及应用产品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国星光电公司为依托,建立了“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部快速原形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三个国家级研究机构,不断推进半导体照明关键材料、器件及应用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规模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11(3):80-81
制造物联与工业软件课题组主要从事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和大型工业软件系统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制造物联系统、大型工业软件系统、网络化协同制造管理与群体智能、射频识别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8项,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56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EI他引1500多次。课题组是辽宁省数字化协同制造与管理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也是中欧企业互操作实验室中国节点。课题组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所和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长期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介绍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1991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2004年和2009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 实验室面向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以协调解决煤炭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问题为目标,开展定向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重点研究煤的热化学转化、煤基液体燃料与化学品合成、煤炭利用中的污染物控制及其相关新材料制备等过程中的关键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并通过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紧密结合和系统集成,为我国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提供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杨志全,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首批应急管理部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与应急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阿瑟夫汉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工作站负责人,云南省高校高烈度地震山区交通走廊工程地质病害早期快速判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在地质灾害广泛发育的西南地区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入选首批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昆明理工大学安全工程“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负责人与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CPU是计算机系统及各类电子设备的核心,其设计和制造是技术实力的象征。因为缺乏自主的CPU设计和实现技术,我国信息产业中与CPU相关的许多核心技术及产品仍然主要依赖进口,不仅经济上受制于人,产品的增值空间小、盈利能力弱,而且信息系统的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也面临威胁。因此,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芯片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九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已建立了 15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 400多个部门重点实验室。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攀登计划和重大科学工程计划,有力地促进了基础学科的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建立了一支具有相当水平的科学研究队伍,培养了一批素质良好,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九五”期间,我国在实施“八五”十一项重大科学工程的基础上,又先后启动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兰州重离子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