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部》2014,(8):150-150
永川,公元776年置县,因城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古有"海棠香国、三江粮仓"之雅号,今有"茶竹永川、职教名城"之美誉。东距重庆市区55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城市、重庆最具幸福感城市,永川,上下古今,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缀在巴渝土地上,熠熠生辉。在这里,巴蜀文化交汇、茶竹文化共生;因地理学家徐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2013,(26):168
公元776年置县,因城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古有"海棠香国、三江粮仓"之雅号,今有"茶竹永川、职教名城"之美誉。东距重庆市区55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城市、重庆最具幸福感城市,永川,上下古今,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缀在巴渝土地上,熠熠生辉。在这里,巴蜀文化交汇、茶竹文化共生;因地理学家徐近之、"东方梵高"陈子庄而名扬四海;"永川秀芽""永川豆豉"畅销中外;"亿年恐龙、万年石松、千年古镇、百年茶竹、十年职教"铸就品牌。在这里,"三湖胜景"浓墨重彩、茶山竹海《十面埋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2013,(29):168-168
永川,公元776年置县,因城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古有“海棠香国、三江粮仓”之雅号,今有“茶竹永川、职教名城”之美誉。东距重庆市区55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城市、重庆最具幸福感城市,永川,上下古今,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缀在巴渝土地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4.
永川,东距重庆56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历为渝西及川东南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文化、金融、能源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使得永川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春可赏花采茶,夏可纳凉避暑,秋能登山品果,冬能养生休闲,一年四季领略万千美景. 永川美景,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5.
宋丁 《特区经济》2006,(1):176-178
国内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是休闲旅游。其中,以茶文化为导向的茶旅游是重要的领域。重庆永川作为亚洲最大茶园所在地,拥有发展茶旅游的天然资源。永川茶旅游的发展需要从茶叶、茶园和茶城这三大品牌着手。目前,永川的茶叶品牌还十分薄弱;茶园虽大,但需要与竹海共生发展,才能形成特色;茶城的旅游氛围远远不够。永川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茶资源、茶文化的旅游优势,打造“中国西部茶都”。  相似文献   

6.
<正>竹沟镇位于河南省确山县西部,因沟河沿岸"簧竹茂盛"而得名,有着天然的生态自然条件,是古代商家争雄、兵家争锋之地,风物景致钟灵毓秀,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素有"小延安"之称。全镇辖15个行政村,3.4万人,总面积185平方公里。竹沟历史悠久,据遗址出土文物考证,竹沟  相似文献   

7.
刘娜 《走向世界》2015,(15):70-73
在曲阜的城南20公里,有这样一座儒雅宁静的城市。她以仁爱为魂,历经千百年积淀,成就"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名,独具古韵盎然的格调和低调温良、正气浩然的气质。她就是孟子故里——邹城。独特的历史造就了独特的"修学旅游"。"孟子"和"孟母",让古老的儒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之中再放光彩。  相似文献   

8.
文化     
《今日重庆》2010,(8):5-5
永川成为“中国书法之乡” 7月1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向永川区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的牌匾。永川区现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0名,有永川文化艺术中心展馆、陈子庄艺术陈列馆、陈子庄美术学院、永川名人馆等硬件设施,举办了全国书法展览、研讨会及大型比赛等。  相似文献   

9.
《走向世界》2012,(19):3
民以食为天。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向被奉为中国饮食文化之精髓。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代,美食之外,茗茶成为了饮食新宠。中国是茶之故乡。唐代伊始,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文人墨客辈出,促进了人们的饮食观念逐渐变化,在酒之外开始重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改荼为茶,开宗立派,把茶的饮用提升为一种独立的饮料和文化活动。几千年中,中国人把茶喝出了文化。对于饮茶,不在于止渴消食,而在乎饮茶中体会超凡  相似文献   

10.
《走向世界》2013,(36):14-17
<正>一座城市是要有精神的,而城市精神就是这个城市的灵魂,是推动着城市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就是城市精神的传承和积淀。港城烟台的城市精神是:创新、拼搏、协作、包容。这种城市品格和精神气质,是历史赋予港城的一笔重要财富。而放眼当今社会,城市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已经进入到了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阶段,烟台精神正是烟台发展的活力之源。烟台作为全国"三连冠"的文明  相似文献   

11.
<正>过去,四川传统手工技艺的"四大名旦"——具有1300年历史的银花丝、7000年历史的漆器、3000年历史的蜀绣和100多年历史的瓷胎竹艺,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银花丝、漆器和蜀绣早已不复往日风光,只有深植于天府之国竹文化土壤中的瓷胎竹艺仍踌躇满志,壮心不已。其中,邛崃平乐古镇的瓷胎竹艺,远近闻名,因此,更加深了我  相似文献   

12.
<正> 历史文化遗存属于"公共利益"范畴,政府作为保证公共利益的行为主体,应在城市发展中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使用和发展制定准则,确定适宜和灵活多样的保护政策和运作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最主要任务是完善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管理调控机制和组织规划,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并维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公共目标,保证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城市历史的延续性,避免因短视行为而造成对历  相似文献   

13.
衣春妮 《魅力中国》2013,(32):71-71
云南民族的竹文化瑰丽多姿,和我国南方其它地区的竹文化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云南的竹林面积非常的大,竹子的种类也在全国处于首位,具有竹林类型多样化、竹文化多样性等特.最。在经济的发展中,部分地区对于竹文化不够重视,进行了毁灭式的开发。这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对竹文化的保护。为了实现竹文化的发展和保护的相协调,对云南民族竹文化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老区建设》2012,(5):F0003-F0003
名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距成都市110公里,幅员面积61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92个村,总人口27万。名山是革命老区县,红军百丈关大战名垂青史。名山享有"茶祖故里、世界茶源"之誉,种茶历史始于西汉,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自唐至清,蒙顶山茶岁岁入贡,绵延相传千余年。宋朝弘开茶马互市,蒙顶山茶被确定为以茶易马专用茶。"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城市建设等各种因素而引发的文物"保护性拆除"现象可谓司空见惯、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动辄投资数十亿、甚至于上百亿的文物复古现象亦屡见不鲜。无可否认,经济利益与文化利益的冲突、短期效益和文明传承的博弈将长期存在。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包括名人故居、历史名街等,很多仍是现代人居住场所,不仅承载着过去,而且有发展价值。在现代城市规划中,该如何处理"新"  相似文献   

16.
CFP 《走向世界》2011,(26):CFP
青岛,这座年轻的海滨城市,秉承传统文化的积淀,接受近代文明的洗礼。这里的琅琊文化、即墨文化、崂山文化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而近代历史又给这座城市抹上一层浓郁的风情。上世纪30年代,文化名人聚居于此更是为日后青岛文化百花盛开洒下了种子,经过几代文化人兢兢业业地辛勤耕耘,几十年城市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今天,青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前行,"文化青岛"已呼之欲出……不与通邑大都比肩,青岛自信而执着地走在文化强市的道路上,一步步迈向自己的文化绿洲时代。就让我们静下心来,细品青岛,在隐隐跳动的文化脉搏中,体会文化给城市灵魂带来的升华,感受因文化而灿烂的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7.
滕新贤 《魅力中国》2012,(35):125-125
海洋文化是上海文化的元文化。上海因海而兴,中西交融的海洋文化赋予了上海这座城市以博大壮阔之美、精明灵活之美、拼搏进取之美。这些城市的精神特质是上海始终保持强劲竞争力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韩海燕 《走向世界》2012,(17):54-57
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领海和管理海域的中国,海岸线漫长而且海洋文明历史悠久,海底沉船、文物不计其数。从近海到远海,这些沉睡在海底的文物因水下考古队而重见天日,一次次地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和中国古代文明在蓝色海洋中的辉煌。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城市,大海孕育着这座城市的蓝色产业和海洋文化,蜿蜒730多公里海岸线上港湾交错.引领青岛走向蓝色、走进蓝色,而这片蔚蓝之下则蕴藏着青岛与海洋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不出意外,通过三、四年,一座被称为"赌博特区"、有"东方拉斯维加斯"之称的豪华赌城,将在俄罗斯边境城市海参崴诞生;而这里,距离中国边境口岸东宁市只有160公里。  相似文献   

20.
茶香韵月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2,(27):104-105
山东,孔孟之乡,齐鲁文化几千年来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而影响深远。中国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合了儒释道文化,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饮茶之礼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和规范。古代的茶礼渗透到政治制度、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以此产生了饮茶行为的礼节——茶礼,成为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主题,以茶为载体,便能变得风雅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