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更高,很多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忽视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而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系统回顾国内外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相关文献,从内部控制、财务风险以及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3~2017年我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及整改情况与股价崩盘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会加剧其股价崩盘风险,并且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股价崩盘风险越高;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改能抑制其股价崩盘风险;在业绩较差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上市公司中,进行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举措提出,很多企业实施了以ERP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建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上市公司频频爆发财务舞弊丑闻,监管部门和理论界归结问题主要根源之一就是内部控制缺失,许多国家纷纷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有些企业在实ERP过程中又进行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此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要求是否完整的嵌入ERP系统,实施ERP项目的风险是否被充分的识别与防范,都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高管梯队特征考察企业风险倾向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选取北大荒和万福生科两案例进行对比,并补充了不隐瞒披露和其它行业隐瞒披露的对照案例组,通过重复检验以提高理论饱和度和外部效度.研究发现,风险倾向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隐瞒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本文对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内控环境、制度建设、制度执行、风险识别、会计监督等几个角度阐述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缺陷,并从人员培训、制度改进、信息强化、监督整改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缺陷,从内控环境、制度建设、制度执行、风险识别、会计监督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针对出现的风险,从人员培训、制度改进、信息强化、监督整改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闫志刚 《经济经纬》2012,(5):107-111
笔者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风险、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机理,首先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下降。其次,由内部控制质量决定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降低了投资者的估计风险,抑制了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下降。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   

8.
控制风险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或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其控制风险作出初步的评价,以制定审计计划;其次,通过符合性测试对内部控制进行再次评估,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与范围;最后,在审计终结之前,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结果和其他审计证据,对控制风险进行最终评估。  相似文献   

9.
王慧 《时代经贸》2011,(22):108-108
在会计领域常常能听到一句话“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难分难解的关系,它们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是企业实施内拉过程中一直探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比较分析,说明现阶段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缺陷,从而提出通过风险承担能力分析可以更好的解决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婷 《时代经贸》2012,(14):96-97
盈余管理是影响公司会计相关信息中盈余信息的重要影响因素,盈余管理的存在严重威胁到盈余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内部控制被认为是避免和防范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这也从侧面的映射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是盈余管理行为的助推手。本文2009年深市主板A股数据为对象,将上市公司自愿提供完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自我披露公司的自身缺陷视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并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四大类:人员执行类、制度流程类、技术安全类、会计类,分析这四类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性。并试图通过实证分析,四类内部控制缺陷分别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性强弱,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类缺陷导致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最大。本文建议要重视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及分类,减少缺陷的存在更能有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财务风险控制是整个财务风险防范过程的重点。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企业会从众多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中选择出最佳方案,以科学有效地抑制风险损失的发生或者增加风险收益。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投资者的视角,公允价值应用风险可分为不应用风险和无效性风险,其中控制无效性风险是控制公允价值应用风险的关键。结合公允价值应用过程分析,文章指出导致无效性风险的关键环节是企业管理层对公允价值信息的计量和披露,该环节存在管理层故意风险和管理层非故意风险。针对这两种风险,建议从制定高质量的、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审计准则,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完善公允价值信息计量、披露等层面入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笔者基于"动机选择"的视角,对影响管理层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建立在经济动因和政治动因基础上的激励机制以及源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昂贵显性和隐性成本是管理层隐瞒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力;薄弱的外部治理环境和不尽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基础则为管理层"动机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机会;而管理层所拥有的超出其特定控制权范畴的管理层权力又为其在信息披露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陈军  李玲 《当代经济》2009,(17):18-20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达到某个或某些目的而实施相关措施的过程,包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内部控制源于企业风险,财务舞弊、经营失败使内部控制成为全球的主题.本文从内部控制产生的原因、固有风险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构建内部控制系统应注意的问题及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规范经营、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企业行为、信息披露与审计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虹 《当代财经》2004,(5):119-122
在任何一种经济环境下,企业行为、会计监管与审计风险之间都存在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基于此,本文以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复杂化为背景,对我国的会计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审计风险控制应当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企业行为的复杂化决定了审计风险控制的外部环境,会计认定的不确定性、会计准则制定基础的多样化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固有缺陷决定了审计风险控制的基础和要件,而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结构则是审计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江春 《经济师》2005,(8):294-294
风险防范是指在风险尚未发生之前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风险防范设计,以减少企业面对风险的概率。风险控制指当风险发生以后,企业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转移、分散或控制风险,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既要做好风险防范,又要做好风险控制,以完善、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以下笔者就石油企业在外闯市场中可能存在的筹资、投资、资金回收等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6,(9)
随着资本市场不断扩张影响,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面对不可预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强化风险管理和控制手段,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来解决公司经营存在的隐患,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但是我国多数国内企业内控制度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对财务风险缺乏健全的预警、防范等机制,在财务风险发生的初期没有及时采取控制手段,无形中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危害。文章通过研究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5年数据,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风险评估信息披露显著增加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内部监督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显著降低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而且这些结论主要存在于业绩较差、公司治理较差以及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未发现其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审计质量具有调节效应,而公司规模与上市时长的调节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表明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逐渐由控制转向了风险,这标志着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的现实基础及重要意义等方面重点对我国企业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建立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是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应在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原则的指导之下,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公允价值会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会计风险是在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和披露过程中,不能适当体现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据以准确作出相关决策的可能性,包括外部环境风险和内部风险。内部风险涉及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和制度规范中的固有缺陷和会计师的行为风险。公允价值会计风险的控制目标是减轻或消除公允价值在应用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改善并提高企业公允价值会计风险控制的能力。公允价值会计风险可扩展到公允价值审计风险和公允价值财务分析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