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环节组成。消费是诸环节中的末节,但是,它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离开了它,生产无从进行,生活也将不再是生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极其精辟地分析了资本的流通过程,深刻地阐明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这个重要原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虽然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与周转的角度分析资本流通,但这些原理,同样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因此,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流通理论,对继续清除“左”的影响,克服忽视流通、鄙视商业的思想,推动流通体制的改革,从而更好地为四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一、社会生产总过程或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统一体。这几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流通是联系生产与分配、消费的纽带和桥  相似文献   

3.
清代江南农民的消费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中,生产、交换、分配等问题,都曾经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产生了许多优秀成果。而消费问题却一直被忽视,成果不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消费和生产、交换、分配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总体,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创造出新的需要,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创造出商品市场。忽视对消费问题的研究,无疑是一种缺失,应予弥补。 封建社会农民的消费,对研究封建经济的本质与发展,极为重要。清代,江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农民消费水平较高,颇值得研究。这里的农民,一般是五口之家。其生产经营,大致有三  相似文献   

4.
张世臣 《魅力中国》2010,(21):26-26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以前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进行了批判性阐释,认为不管是消费、分配还是交换都只是作为生产活动的内在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而绝不是一种并列的的关系。这里所指的“生产”是“物质生产”而且是“生产一般”,是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包括物质形式和社会形式。因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都是这个“生产”的要素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积极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要像重视农业生产那样重视农产品流通”,把发展农产品流通列为农村深化改革、发展农业生产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发展农产品流通,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特别是产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马克思把生产过程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大环节,认为生产是起点,交换是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商品生产决定商品流通,但商品生产又以商品流通为前提。这是由于商品生产,目的不是为了自身消费,而是为了交换。商品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交换成为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关键。商品生产越发达,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越大。如沿海开放地区实行贸工农的生产方针,就是说那里的生产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国  相似文献   

6.
张井 《南方经济》2000,(1):48-50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在生产和分配环节,特别是在分配环节。因此要从这两个环节着力扩大消费,通过增加收入来提高消费率,同时调整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7.
<正> 衡量农村商品经济的起码条件,是农民的产品生产量超过自身的消费量,其商品率达80%以上;生产、生活消费的商品性支出达90%以上。农村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区别:一个是指农村经济总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一切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其申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又有反作用,分配关系超越或落后于生产力水平,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搞好农业生产领域的个人收入分配非常重要。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实行过多种分配方式,道路是曲折的,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研究建国以来农村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演变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有利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9.
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消费在任何经济发展阶段都是由生产和产业结构融合以及居民收入及其分配结构所决定的.在我国,收入及其分配结构决定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状况;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又是由产业转移和融合的状态所决定的.因此,消费提升决定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的转移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报告》2006,(120):1-20
消费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在全部资源和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重,消费环节中资源利用的低效率主要表现在建筑节能不足、政府公共消费浪费严重、暴富阶层的过度挥霍等方面,其原因在于分配体制不合理、政府消费的监督缺位、公用产品的定价机制不够灵活、部分人群消费观念的变化扭曲了消费结构、消费税结构不合理等,此外,还存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12.
Loanable funds theory versus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Jan Snippe 《De Economist》1985,133(2):129-150
Summar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from a formal point of view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oanable funds and the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ies of interest. This claim is based on references to publications by D.H. Robertson and J.M. Keynes. However, although these authors agree as to the factors underlying a momentary rate of interest, they are found to disagree on more fundamental matters. In particular, they make different assumptions concerning the motive forces underlying monetary economies.Research underlying this paper has been financed by the Netherlands 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ure Scientific Research (ZWO). The author is grateful to Professors P. Davidson, S.K. Kuipers and J.A. Kregel as well as to Dr. K. Groenveld for their comments on previous versions of this paper. Of course they bear no responsibility for the final result.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textbook on methodology and theory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ians is designed for use at a variety of educational levels, and assumes that it is to be deployed in conjunction with supplementary reading. The book consists of fifteen selected methodological articles by various authors, arranged in eight chapters, each including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by Adamson, with a number of exercises.  相似文献   

14.
15.
经济新论     
  相似文献   

16.
17.
18.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pital theory which has arisen out of the critique of the neoclassical theory of capital by post-Keynesian school. Both strands are indissolubly integrated with value,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theory. However, non-neoclassical theory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the spheres of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and exchange. Capital itself is an all-pervading concept rather than being just a category, as in neoclassical theory. The economy is viewed as a reproducing and expanding, production system in which accumulation and profits are ends in themselves. The central variable of analysis is not the individual economic agent, whose satisfaction is to be maximized.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