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金文莉 《改革与战略》2012,28(9):112-115
文章通过考察近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表现,剖析其形成机理和发生原因,探讨了中国式主权债务的现状,并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出口战略、外汇储备结构以及房地产金融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防范中国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彧婧 《科技和产业》2011,11(2):103-105
近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为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当前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来分析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3.
南欧成员国社会福利过度造成的财政支出扩张与经济停滞导致的财政收入收缩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内生性成因。美国因素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外生性解释变量。美国试图通过债务危机打压欧元是为了巩固美元的全球霸权。即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短期内对于欧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在长期仍有可能造就一个更强大的欧元。  相似文献   

4.
姜洪 《国际经济评论》2012,(5):140-147,8
日本是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中公共债务占比最高的国家,但并未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其原因主要在于:健康的实体经济、稳健的金融业以及相对较低的失业率为主权债务提供了信用支撑;低通胀、低利率降低了发债成本;高储蓄率保障了国债的高自持率;财政支出稳定、健康,未来增税空间大;保持经常项目盈余,并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与海外资产。但是,从长期来看,日本债务问题并非高枕无忧,在经济长期低迷的情况下,日本国民消化债务的空间终将有限,若低通胀与经常账户盈余终结,可能爆发债务危机。不过,由于可通过增税与量化宽松手段应对,危机的影响将可控。日本债务危机问题对中国的启示有三。一是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防止出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二是与日本相比,中国仍存在税负较重,债务成本较大,财政支出偏高等结构性问题;三是要合理利用外汇储备,积极扩大海外投资。  相似文献   

5.
改革的20年中,国有企业负债率急剧攀升,已经成为阻碍国有企业和银行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桎梏。本文通过指出由国有企业过度负债而致的高昂社会成本,进而深入分析债务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旨在探求优化国有企业负债结构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由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巨大的结构失衡。美国经济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过度借贷、过度消费、储蓄不足。而中国的情况则相反,我们过度依赖出口与投资、过度储蓄、消费过少。由中国进口的低廉的产品降低了美国的物价、全球化的劳动力市场压制了美国工人的工资,这两个因素控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7.
林珏 《世界经济研究》2013,(8):74-79,89
本文分析了美国"财政悬崖"危机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国内外的影响,认为美元体系下的高消费模式是危机发生的根源,自动减赤机制的启动虽然短期内会削弱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效果,但从长期看,有利于改变美国制度结构的改革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国从该危机中得到的启示是:要稳定经济增长目标,减税政策应与结构调整联系在一起;投资、消费、出口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能偏颇,过度依赖出口或过度依赖消费都不利于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并保持币值稳定,黄金储备的充足是基本条件,论文主张增加更多的黄金储备或稀缺金属,而不是大量的美元资产。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相对较大,也隐藏一定的危机,其主要体现在多头融资和多头管理等方面。因此,只有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从本质原因入手,推动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发行进入到科学管理的轨道当中,才能够真正将地方债务的危机防控形成制度,维护整个中国地区经济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迪拜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的,对于中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启示:一是房地产经济发展要三思而后行,二是不能过度依赖某一行业的拉动作用,应培养多个支柱产业,力求均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美国次贷危机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二是次贷危机与美国房市泡沫破裂有着直接关系:三是寅吃卯粮的消费文化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基点;四是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五是美国金融监管缺失。  相似文献   

11.
白雪苹 《改革与战略》2014,(2):33-35,65
文章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双重影响着中国:从消极方面来说,它影响中国对欧洲的商品出口,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加大了中国对欧洲投资的风险,加剧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影响中国的汇率机制改革;从积极方面来说,它有利于中国大规模进行海外投资,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面对欧债危机,中国一方面应积极参与解决欧债危机的行动,另一方面必须强调欧债危机的解决关键在欧洲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始于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遭遇了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面对危机,党中央和我国政府作出快速反应。并对金融危机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作出了正确判断,灵活、果断地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和重点,出台、完善、落实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使扩大内需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力推国际合作应对危机。到2009年底我国率先实现了经济的总体回升向好。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对广东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青 《特区经济》2009,(5):25-26
2008年以来,中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对外依存度高的广东首当其冲。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对广东进出口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加深,但广东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产品的价格优势、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新兴市场的开拓使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仍然保有对外贸易平稳发展的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只要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延伸产业价值链、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广东外贸将能够平稳度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刘一楠  王亮 《南方经济》2018,37(12):57-77
建立一个内嵌金融加速器和名义"债务-通缩"机制的DSGE分析框架,首先证明高杠杆通过金融加速器与名义"债务-通缩"加剧宏观经济波动:一方面高杠杆通过金融加速器导致"高杠杆-外部融资溢价"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名义计价的高债务可能导致"偿还债务-通缩-债务负担加重"的"债务-通缩"风险。进一步,虽然高杠杆可能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但不同经济条件下债务的可持续性不同,杠杆阈值具有内生性,经济体最高能承受的杠杆率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与金融市场信息效率、债务合约、储蓄率、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相关。文章为供给侧改革与去杠杆提供了理论支持,一方面要降低宏观债务负担,另一方面要提升经济承担杠杆、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提示去杠杆要避免骤然紧缩信贷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破坏严重,资本市场大幅动荡,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陷入破产困境,且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进入经济下行周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必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北省作为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科学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基础上,提出着力建设冀东经济区,来减轻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的冲击和负面作用,保证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并打造河北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ovides a perspective on the causes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by comparing it to the international debt crisis of the early 1980s. It argues that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can lead to unsustainable debt build-ups as risk is consistently underestimated and underpriced. Thi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olicies for crisis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7.
陈欣  马莉  邓谭星 《特区经济》2011,(1):105-10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的缺陷进一步暴露出来:美元本位制放纵了美国的过度消费,国际资本流动缺乏监管以及不稳定的汇率体系加剧了危机蔓延。虽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面临美元霸权、改革成本高等方面的阻碍,但改革现行的IMF以及扩展国际救助范围,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已然成为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lagged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disaggregated into FDI, portfolio investment, equity investment, and short-term debt. We follow about 100 countries during 1990–2010 when emerging markets became more integrated into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We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global crisis. Our study reveals a complex and mixed pic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and lagged capital flows depends on the type of flows, economic structure, and global growth patterns. We find a large and rob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 both inflows and outflows – and grow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and equity flows is smaller and less stable.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and short-term debt is nil before the crisis, and negative during the crisis.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broke out in 2008, China's nonfinancial corporate debt has been rising steadily and rapidly, posing serious threat to China's financial stability. China's rising corporate debt is mainly attributable to three factors: worsening capital efficiency, worsening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and high funding costs. Based on a dynamic recursive model developed in the paper, we simulate the trajectories of China's corporate debt‐to‐GDP ratio, and find that if China fails to reverse the current trends in capital efficiency,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and financing costs, China's nonfinancial corporate debt‐to‐GDP ratio will continue to rise without converging to a limit. Against most economists' intuition, given the current trends of changes in parameters, higher economic growth will not help China to escape the corporate debt trap. On the contrary, it will make China's corporate debt problem even worse. To avert a corporate debt crisis, China needs to speed up the structural reform and change the growth paradigm so as to enhance capital efficiency and firms' profitability, while reducing firms' financing costs.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性研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迅速,截止到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19055.85亿美元。外汇储备虽然在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过量的外汇储备也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造成资源浪费。为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通过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对外投资及实物战略储备等方式积极消除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