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赵航  孙贺志 《新财经》2005,(2):90-91
2004年12月份并购市场实现快速增长,并购案数量、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上市公司累计发生并购交易111笔,较上月增加39笔;总成交金额312.5亿元,较上月成交金额明显上升,接近上月交易金额63.9亿元的5倍。即使剔除12月份鞍钢新轧180亿元对母公司资产回购和中石化41亿元私有化北京燕化两大案例的影响后,12月份成交金额依然比上月放大151.5亿元,增幅达到137%;12月份并购指数为5762点,创下近两年年度新高。  相似文献   

2.
《新财经》2004,(12):122-123
并购市场活跃热点行业扩散10月份并购市场非常活跃,继9月份低迷的交易之后,无论并购案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根据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的统计资料,10月份上市公司累计发生并购交易58笔,较上月增加12笔;总交易金额为279亿元,接近上月交易金额37.8亿元的8倍,即使扣除  相似文献   

3.
汪海兰 《浙江经济》2014,(17):46-47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市较早地推动了当地企业的上市融资和现代资本运作,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上市区域范围广泛,形成了较为瞩目的"绍兴板块"。从1994年第一家公司上市,20年来已有上市企业52家,累计募集资金近500亿元,数量和筹资额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近年来,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绍兴市逐步推动上市公司从"量"的扩张切换为"质"的提升,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活动。从2004年第一家上市公司实施并购以来,10年来已有35家上市公司开展129次并购,交易金额达198亿元;其中跨境并购20次,交易金额41亿元,并购重组工作全省领先并作为经验推广。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并购活动愈演愈烈.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的并购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总交易金额也明显增加,企业并购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并购绩效的深入研究更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对并购相关理论现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从并购双方企业行业相关度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7月并购指数     
《新财经》2004,(9):114-115
万盟并购月评并购市场运行平稳 7 月份并购市场的趋势指数为1458,与上月基本持平。根据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的统计资料,7月份上市公司累计发生并购交易44 笔,较上月减少1 笔;但总涉案金额达人民币52.5 亿元,与上月相比减少14.9亿元。 7月份总体情况表明,并购市场已经趋于平稳,近  相似文献   

6.
本栏目由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交易网、《新财经》杂志共同推出万盟并购月评2004年11月并购市场基本保持平稳,并购活跃程度较前期稳步增加。根据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的统计资料,11月份上市公司累计发生并购交易72笔,较上月增加18笔;总成交金额63.9亿元,较上月成交金额明显下  相似文献   

7.
8月并购指数     
《新财经》2004,(10)
并购市场再次升温8月份并购市场的趋势指数为1789点,较上月增加331点,并购开始逐渐升温。根据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的统计资料,6月份上市公司累计发生并购交易64笔,较上月增加20笔;总涉案金额达75.0亿元,与上月相比增加22.5亿元。并购市场在8月份再次升温,这与往年并购市场的走势相  相似文献   

8.
尹华  张蕾 《中国经贸》2009,(24):48-4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事件不断上演。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外资并购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并购整体上能够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但是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定增魔方     
王铮 《上海国资》2014,(11):61-63
上市公司通过定增并购新兴产业并对产业链进行结构调整,才能获得市场认可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热捧。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显示,刚刚过去的9月份,共有57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方案,环比大幅增长235.29%;再融资金额达到1120亿元,环比上涨190.46%。"2014年前三季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方面着手,选取11个指财务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综合得分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对20052007年发生并购交易的82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评价其并购绩效。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只能够在短期内改善其绩效,增加企业财富;但从长期来看并购行为并没有对其价值产生持久的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并购重组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产业结构,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如今,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并购重组都已形成新的浪潮,诸多上市公司频频开展并购重组,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文章基于财务分析的方法,构建财务评价模型,研究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并选取已经发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进行并购绩效的计算,评价是并购重组是否明显改善了上市公司绩效,进一步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构,对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基于该政策建议,对以后上市并购重组提出了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完全用西方的代理理论去解释转轨经济中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及绩效是缺乏说服力的。基于此,本文选择2007年-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收购、股权收购等扩张性并购事件为样本,从国有产权及政府控制类别这一视角来考察政府干预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政府干预而导致并购绩效较差,这一点在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表现尤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金字塔层级能够缓解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因政府干预对并购绩效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在中央政府控制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里没有发现类似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黄本多  干胜道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4):139-143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自由现金流量低成长性公司在并购后绩效会出现明显的下滑,并把绩效下滑归因于代理成本。文章力图在自由现金流量与并购绩效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深入分析导致并购绩效下滑的直接客观原因。通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3年436次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支付过高的并购溢价是导致高自由现金流量低成长性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低下的直接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4.
并购重组对深市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2001年深市发生并购重组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发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共5年的绩效分别进行评估,并对年度间的绩效变化进行Wilcoxon检验。实证研究表明,收购兼并类上市公司的绩效在并购当年显著改善;股权转让类上市公司绩效总体呈下滑趋势;资产剥离类在并购当年来改善公司绩效;收购公司的绩效比目标公司的好;其他类型的并购重组并未使上市公司绩效发生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并购绩效的作用机理,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国有股东属性与公司并购绩效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购绩效越差;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公司并购绩效越好。  相似文献   

16.
技术并购模式重构及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2—2005年的我国上市公司中的93起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在技术并购模式重构的基础上,以主营业务利润率为指标对技术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并购总体上提升了企业绩效,行业巩固型技术并购绩效优于业务开拓型技术并购绩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开启了多元化并购模式.国内外上市公司并购案例研究表明了并购对绩效变化的不确定性.本文根据财务指标比较法和事件研究法两种方法,阐释案例中并购对于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希望为其他公司并购提供参考,以避免出现盲目跟风,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并购绩效的评价是公司并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将DEA方法引入到对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中,以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为对象,对样本公司并购前后运营绩效进行全面评价.研究表明,并购当年及并购后的前三年公司运营绩效呈下降趋势,第四年才有所改观.总体上看,并购后公司整体运营绩效相对于并购前有显著的下降,并购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9.
李焱 《首都经济》2012,(6):78-79
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2011年中关村共发生76起并购案例,披露并购金额。94t“283.8亿元,并购额超过前三年总和,企业并购呈现出爆发增长之势。 2011年全球并购总体呈放缓态势,但中国并购市场火爆,并购交易额创近六年以来的新高。在此背景下,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并购案例显著增长,全年共发生76起并购案例,披露并购金额总计283.8亿元,并购额超过2008—2010年三年并购金额之总和,企业并购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之势。  相似文献   

20.
徐静 《特区经济》2012,(4):110-112
本文利用2005~2009年间进行海外并购的210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海外并购前后绩效的变化情况。利用会计指标法研究公司并购后的长期绩效发现,并购后整体样本绩效出现了不显著的先降后升的情况。另外,对港澳台资企业的并购比对单纯的外国企业的并购更容易取得成功。结合企业面临的现实条件,中国企业对待海外并购应抱审慎的态度,先易后难,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