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立 《中国工商》2004,(11):34-35
富人的下一代通常对财富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第一代富人的下一代被称之为“第二代富人”。第二代富人的成长期,一般正是他们父辈最辉煌的时候。当第二代富人成长起来时,他们在财富.社会资源的原始积累上相对普通人来说,拥有绝对的优势。如果第二代富人是富有进取心,又不是特别例外或很笨的那类人,他们不仅能够守住“江山”,而且还可以比他们的父辈更轻松地获取更多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孙红 《新财富》2007,(5):172-173
股改使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们的财富呈现了裂变式的增长。我们从他们中选取了前100名最大的受益者,成为今年的“股改创富榜”。这100位富人股改后的财富总额达到1471.39亿元,人均财富为14.71亿元,相当于股改前的4.18倍;股改为这些富人人均创富11.19亿元,创富倍数达到了3.18。 中小企业板自2006年5月重启后,造富速度也开始加快。今年的“500富人榜”中,有16位来自中小板上市企业,其财富总额达到323.79亿元,为去年中小板企业上市富人财富总额的3.6倍。登上“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50富人榜”的富人拥有财富474.15亿元,人均9.48亿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严侃 《新财富》2005,(5):45-54
考察过去一年中国民企富人们的财富变迁,我们发现,其中令他们最喜忧参半的因素当属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影响着入选“《新财富》500富人榜”的民企富人的财富及排名。  相似文献   

4.
他们或是湖北人在湖北做大,或是外地人在湖北创业崛起。无论其上榜资产的误差大小,他们无疑已是湖北富人的标杆! 没有人能够详尽道出湖北的富人到底有多少,有多富,这些浮出水面的富豪多少给湖北富人挣了面子。当然,探探他们的底子有利于我们试一试湖北财富的深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新财富》2006,(5):66-66
每年的“500富人榜”一出炉,都会引来无数的关注。谁能跻身中国顶尖富豪的行列,他们拥有多少财富,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富人榜”上的财富数据准确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现代研究表明,富人之所以能够在财富之路上取得成功,几乎都与他们的个人基因有关:先天的市场敏锐度,执著以及过人的勇气。在中国的富人当中,似乎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许多人在财富之路上充满了天才般的传奇。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或感受到,这些天才们的成功也遵循着这样一条不变的规律,这就是:天下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无论是看得见或看不见的,肉体或者是心灵的,获取财富的同时他们也付出了无数的代价,这是中国第一代富人们的普遍写照。  相似文献   

7.
《新财富》2009,(5):65-67
过去7年一直笑傲“新财富500富人榜”的财富“恒星”仅有106位,他们主要分布在景气平稳、对民营资本开放度较高的综合、房地产、日用消费品、机械与电气设备行业,周期性较强、开放度较小的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交通运输、建筑与建材、钢铁等行业持续上榜的富人则各为一人。与财富叫“恒星”对应,历年总有一些富人如“流星”般划过富人榜却不能持续,他们之中,除了一些神秘的“虚拟富人”、因触犯法律落榜者之外,更多是经营不善而落榜,他们在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8.
盛敏 《新财富》2006,(5):70-70
因业务在内地发展壮大而积累了巨额财富的富人中,有不少人拥有境外身份。排名前10位的富人中,有1位拥有外国籍,5位拥有香港身份:排名前50位的富人,有超过20%已非中国内地身份。出于方便海外上市、拓展国际市场与享受税收优惠等考虑,不少富人旗下的公司也为境外注册企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润东 《商界名家》2003,(8):20-22
随着一些“问题富豪”浮出水面,他们“不义之财”的来历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什么许多问题富豪只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就迅速聚敛起西方富豪需要历经两三代方能积累起来的巨额财富?他们的财富为何总是遮遮掩掩不敢见见阳光?  相似文献   

10.
在评出的2003年度“新财富500强富人”(身价起码超过2亿元)里,有32 位上榜人物格外引人注目:丁磊、张朝阳、陈天桥……这些人年青,财富增长快,他们能获得非凡的成功除了善于发现机会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创业投资(Venture C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社会的变革中,作为一个原本有影响力的阶层和大部分财富的所有者,富人的社会作用应当日益加重,但在今日中国,由于对社会责任的忽略和在社会公益事业上鲜有作为,迅速崛起的富人阶层其社会形象似乎并未因其财富递增而有所提升,其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力始终遭遇狙击。  相似文献   

12.
《新财富》2008,(5):42-52
从新一届“500富人榜”榜单中,我们可以发现过去一年所有经济风潮的印记,其中最醒目的,莫过于财富的大幅上涨。2007年,中国楼市、股市演绎了过山车式的飙升,资产市场的泡沫带来了财富的泡沫。2008年上榜的500名富人的财富总额达到26027亿元,人均财富达到52.1亿元,较2007年500富人财富总额大增103.33%。这意味着,他们过去一年的财富增量超过了以往若干年的积累。泡沫式的财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牛市退潮的2008年3月,排名前20位富人的身家已锐减1871.4亿元,人均缩水93.6亿元,平均缩水率高达29.3%。  相似文献   

13.
《新财富》2009,(5):52-57
2009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上榜富人的财富总额为16285.6亿元,较2008年下降37.4%,他们的人均财富由去年的52-1亿元下跌到32.6亿元,今年的上榜门槛也由去年的13.5亿元略微下降至今年的13.4亿元。超级富人的数量今年同样大大削减,去年身家达到或超过百亿元为53位,今年仅为17位。这是“新财富500富人榜”推出7年来各项财富指标首次出现下降,这些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富人经历了一场空前的财富蒸发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童 《大经贸》2003,(7):58-63
当许多人还在为怎样赚钱而殚精竭虑时,提前进入富豪阶层的中国富人们已经开始在为怎样花钱而发愁了。他们发现,夜夜笙歌、挥金如土似乎并没有为他们带来期待中的幸福。幸福与财富之间并没有划上等号。赚了钱该怎么办?有人继续在物质城堡中乐此不疲,有人提出要开展生活方式的“洋务运动”。阿斯潘这个位于雪山之上的神秘小城为中国富人提供了生动的范本。可那毕竟是美国富人的阿斯潘。而在深圳的海边,一个叫王树春的男人买下了一座三门岛,来实现他对幸福的另类诠释。  相似文献   

15.
要些违法的事。不要保护私人财产,特别是要不要保护富人的财产?首先,最需要保护的是穷人。因为其穷,受不到教育,不懂法,有时就会去干一其次,富人也要保护。  相似文献   

16.
孙红 《新财富》2007,(5):38-45
今年的“新财富 500富人榜”与宏观经济的发展相互映证,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由于2006年的A股市场演绎出大牛行惰,带动500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空前加快。今年的“500富人榜”上榜者的财富起点为8亿元,比2006年的4.5亿元提升了近一倍;财富总额为12800.2亿元,增长71.5%;人均财富为25.6亿元,增长了71.81%。各项财富统计指标的增速都远远超过了往年。过去相当一部分中国富人由境外股市制造的局面,今年开始改变,国内股市首次成为本土富人的创富主场。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可以让渡的?而什么又是不可以让渡的?鲜有企业家能够思考“传承”二字的复杂涵义——实物资产传承很容易,但是作为财富第一代独有的创业企业家精神财富却难以有效传递。财富第二代往往是“天生的非企业家”,需要透过财富第一代的精心培养来完成从继承人到领导者、企业家的质变,最终实现“像企业家一样领导”家族企业的责任和梦想。  相似文献   

18.
路颖 《新财富》2007,(5):150-151
伴随着沃尔玛(Wal-Mart)家族、宜家(IKEA)家族在全球各大富豪榜上的卓越表现,中国的富人榜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零售巨头掌门人的身影,而且财富值趋高,排名亦有提升的势头。2007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中,有13位零售行业富人上榜,比2006年多出了3位,反映了在中国GDP快速增长下,消费领域越来越强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在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长率持续保持高位的大环境下,推动零售富人产生和增加的因素还有:公开发行上市带来的流动性溢价和财富增值,产业集中度不高引发并购重组使整体财富升水等。  相似文献   

19.
《新财富》2007,(5):68-69
今年的“500富人榜”上,有不少地产行业的富人为缓解资金压力而将旌下企业包装上市,又因这些企业上市厉业绩表现良好、股价提升而财富大增,许荣茂即是一个代表。随着世茂房地产2006年7月在香港上市。许荣茂的财富由去年的69.6亿元骤增至今年的304亿元,排名由去年的第8位前进到今年的第2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罗志红 《商界名家》2003,(10):20-23
“我们只看到他们拥有财产的富裕.却没看到他们被财产驾驭的贫苦;我们只看到他们身上的‘原罪’,却没看到他们染上‘原罪’时的痛苦和无奈;我们只看到他们‘为富不仁’.却没看到许多‘为富仁者’也没有好下场……”这是不久前兰州富豪民营企业家刘恩谦遭遇枪杀后,笔者在互联网里又一波“仇富情绪”的讨论热潮中看到的一则帖子。这样的帖子虽不主流.却不乏理性。这让人不由想到同样遭遇枪杀的山西富豪民营企业家李海仓和他的儿子李兆会。当父亲突然撒手人寰.年纪轻轻的李兆会被迫弃学出任海鑫集团掌门时.这位稚气未脱的小伙子顿时满脸苍凉,他说:“父亲的财富对于我是沉重的压力.我没有快乐.有的只是责任。其实,当富人抑或民营企业家因为拥有大量财富的特殊性而招致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时.正确反思富人抑或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状态.并把他们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给予应有的同情和关怀.不失为当下中国一个十分必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