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蔡丽娟 《大众商务》2010,(12):329-329
隐喻作为现代设计的设计手法之一,对拓展设计的文化与审美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景观设计中,隐喻手法的运用对提高景观设计的整体艺术水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本文旨在挖掘与研究隐喻手法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及运用,分析隐喻与设计的关系和对设计的影响。景观的隐喻是通过场所传递给人的,场所是人和环境情感交流的桥梁,是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场所的隐喻也是人通过认识环境本身,显示出的精神和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本文对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出现的隐喻进行认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个问题:(1)隐喻的运用对诗词情感的表达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诗歌隐喻包含诗性隐喻和概念隐喻两种类型,它们的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3.
初探行为心理学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与行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特定的环境与场所,人的许多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人是活动和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无人参与的空间毫无意义,空间最终要服务于人。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运用行为心理的因素,根据人的需求、行为规律、活动特点、心理反应和变化等进行空间的构思,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数字媒体艺术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可提高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景观设计中应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创新景观设计理念,运用艺术手法,体现设计创意。  相似文献   

5.
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终结的感觉》讲述了一个关于记忆、真相和责任的故事,其中碎片化、互文和隐喻等叙事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碎片化叙事方式符合主人公的记忆特性和心理需求;文内互文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隐喻的手法彰显了小说主题的深刻内涵,通过呈现以主人公为代表的英国中产阶级的理性自诘,作者反思并评判了当今英国社会现状,提倡人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探讨隐喻与意义构建的关系.Lakoff & 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认知语义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隐喻模式在词汇意义的形成、演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是语言的意义构建和演化的途径,是理解词汇的新义和多义的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人类的认识过程,人们会产生喜、怒、哀、乐、爱、恶等心理体验,它们同时成为了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们在影响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在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组织的关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由于情感因素这些不可否认的作用,本文尝试从情感方面讨论它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到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实际项目对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将工业园主入口与景观设计进行结合,从而使冷漠的城市工业园建设给人以关怀,建筑通过相关的景观设计手法是可以达到人们需要的预期形式的.  相似文献   

9.
江阴市景园小区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阴景园小区景观设计以"家"为主题,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艺术处理,营造一个宜人的人居生态环境.本文就它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植物造景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当代美学研究转型的思考为基础,以隐喻这一理论作视角对汉语言文字符号的诗性特征做浅析研究,从汉字、汉语语句和汉语话语结构这三个语言层面来诠释汉语言中的隐喻与人的情感表达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探究在汉语言隐喻特质中所隐含的与人类语言存在及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作为瑞典著名诗人,专注于“纯诗”写作。作为隐喻与超现实主义的语言大师和著名诗人,他善于把日常生活的事物象征化、隐喻化,语言表达凝练、准确、精妙。通过象征主义的超现实与隐喻手法的运用,让读者体悟到万事万物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多义词的产生与隐喻作用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日常用词都可以通过隐喻思维加以阐释。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隐喻性词义生成和演变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便了解隐喻与词义变化的关系。而从分析结果来看,相似性是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中的重要因素,但是需要通过类比思维进行确认。而词义的演变过程则需要以源域的概念场为中心,并且呈现出了辐射型变化与连锁型变化交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现代景观设计中,“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思想,从人文精神到场所体验,和用情感营造意境美,都体现了陶渊明诗文中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景观设计更加科学,但园林设计更需要人的智慧,注重欣赏者的自主感受等.本文从智慧园林的形式和载体、科技运用等方面研究人、科技、智慧园林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将理性分析和感性设计结合、设计的文化和意境相结合,旨在推动智慧园林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不仅是经济利益上的,还体现在心理和情感上。企业除了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完善组织与人的经济契约关系,更应该采取有效方法强化组织与人的心理契约关系,这样才可能真正开发出组织的人力资源,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用来装饰语言的工具,而且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大量的隐喻研究都是在认知系统下完成的。除此之外,由于情感在人们思维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对情感的隐喻表达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中英语种关于喜悦情感的隐喻表达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审美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与"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运用情感的认知判断作用、激励作用、移情作用进行情感教学,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境生情,可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浅析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意义进行研究与探讨,提出作为艺术性的创造物和作为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对营造美好环境,提升环境场所的艺术格调,增强环境场所的文化氛围,加强场所环境的指示性,调节心理、缓解压力以及创造强大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优势。若要当代景观设计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具有中国特色,就可以利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营造技艺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来指导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本文在大量实地考察和翻阅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着重对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的中国当代景观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工作场所中欺负问题逐渐成为工作和健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受到西方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我国对该问题的关注较晚。通过工作场所欺负对员工职业倦怠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有:工作场所欺负与职业倦怠、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以及个人成就感低显著正相关,工作场所欺负能够显著预测职业倦怠水平、情感耗竭水平、人格解体水平和个人成就感水平;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场所欺负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中介作用;人格主动性在工作场所欺负与职业倦怠之间并不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