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连续十五年无火灾事故的江苏射阳纺机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以来,以“创三安”工作为龙头,狠抓消防工作落实,用该公司安委会领导的话说:“宁用放心钱,不用伤心钱”。  相似文献   

2.
记得姜文在“让子弹飞”里有这么句台词:站着,还把钱挣 了,言语挺给力。 办公室主任王哥跟我也提起这句话,“哥们儿也是站着,还把钱挣了。”非常之得意。“啥意思,你不用侍候领导了?”“哪儿呀,领导还得侍候着,我这么说是自己挣钱很容易,站着就有人给我往手里送。”说起这话,他的眼睛眯起一条缝,仿佛回味站着挣钱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韦皓琳 《广西电业》2004,(11):46-48
有人说“感情用事”是企业管理者的大忌,认为在企业中,职工认“钱”不认“情”,只要出钱肯定会有人去做,也就是俗话所讲的“有钱能使鬼推磨”,然而,也有人说:“人不要钱鬼都怕”,说明并不是人人都唯利是图,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还有情感等其它的精神需要,甚至,有些人有时为了满足情感等其它的精神需要宁愿放弃物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多亏了柳州供电局的年青人啊,以后我再也不用挑煤油灯点蜡烛过夜了!”这是家住柳州市岩村路的熊阿婆笑眯眯地对邻居们说的话。熊阿婆今年67岁了,身边无亲无故,是一位长期靠民政局救济的孤寡老人,半年前她从已拆除的谷埠商城搬迁到岩村路东一巷的临时住处。因无钱申请新装电表,半年来老人家一直靠点煤油灯和蜡烛照明,生活十分不便。11月18日,该局客户中心团支部的青年们了解到熊阿婆的实际困难后,立即请示局领导为熊阿婆免费安装了一块新表,并利用休息时间上  相似文献   

5.
笔者有个同事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上海某汽车公司工作。不久前,儿子说公司分配给他一辆“内部价”轿车指标,比市场价低20%,因他不想开车,便委托他妈找个“买主”。她问我要不要?我算了算,“内部价”比市场价要便宜两万多元钱。而且这个“内部价”肯定还有“水分”,否则她不会这么卖力向我推销。只可惜我没这么多现钱。她还说,她儿子所在汽车公司的员工每人都可享受一次性的“内部价”指标购买本企业生产的轿车,有了车还可享受每月数百元的汽油补贴。许多人听说这事后,都羡慕她儿子找了个好单位。  相似文献   

6.
面对沿袭多年的先用电后交费的习惯而造成的巨额电费拖欠状况,不少供电企业被迫推出刷卡购电、电费储蓄等先交钱后用电的办法。一些客户将此称为“预交电费”,并认为这是供电企业长期“占用”客户资金,因而是不合理的。其实,这种认识有失片面。花钱买东西是亘古以来的公理。我们到商店购物,都是先按商品价格付款,然后取回商品,在一定时间内享受其所有权和使用价值,如一双皮鞋,一台彩电,一根冰棍儿等。俗话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了钱,即获得对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电也是商品,付了钱,才能获得相应电量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这…  相似文献   

7.
钱是什么     
“钱是王八蛋,不赚白不赚”。赚钱多的人经常这样说。其实,“赚了也白赚”。为何?“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知道是哪个大圣人说的。 “钱不是万能,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真理,天底下的话都让人说尽了。  相似文献   

8.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约用电,缓解瓶颈制约”,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从自身做起,节约用电。然而,令人遗撼的是,一边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全民“节电”活动,一边“电力浪费”正悄然发生:街道路灯时常成了“长明灯”;大白天办公室里灯火通明,空调大开四季如春,许多电脑闲置时常处于待机状态;一些家庭从不把不用的电视机、VCD、空调等家用电器插头随手拔掉……随处可见的“电力浪费”现象与“长流水”一样已让人习以为常,很少有人把它当作大事。对“节电”如此“冷漠”,令人堪忧。造成“节电冷漠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宣…  相似文献   

9.
"经济平衡"是"西气东输"成败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气东输”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东输”的终点站也是东部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市,能否“用掉”中央的供气指标(2005年30多亿立方米,201O年70亿立方米)是这项工程成败的关键。从环境角度看,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其社会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从成本、资金平衡上来说,就复杂得多。从眼前几个用气领域来看,除了民用项目之外多数是“不合算”的。所以东部的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家们都在认真研究如何才能过好这一道“经济关”。用天然气代人工煤气,虽然要稍许多花一些钱,但却可换来蓝天白云。为此,要通过环境优先的教育,倡导“绿色消费”,同时向节能新技术要效益,向灵活、科学的导向性管理政策要“经济平衡”。  相似文献   

10.
8年前,瑞典隆德大学提供一笔资金,邀我去访学。其间既不用讲课,也不用做课题,就是领你转转,让你看看,感觉在混吃混喝。临别前我颇有点内疚地问:你们花这么多钱请我,到底想干什么?一位教授告诉说:我们想让你知道,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中年男人来到市场买菜。当他弯下腰翘起屁股在一个地摊前挑菜时,忽然觉得有人在自己的屁股兜上摸来摸去。他回过头来,见是一个妙龄女郎站在身后,心里说,让她摸吧。谁知,当他付菜款时,发现屁股兜儿里的钱没有了。他十分感慨地对菜贩说:“我原来以为是作风问题,闹了半天,是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学费当上了业余推销员。有一天他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他决定向眼前的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孩打开房门时,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孩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女孩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相似文献   

13.
有位市委书记在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提出了领导干部要“五官端正”的观点——眼不花、耳不偏、嘴不馋、手不伸、腿不软。这种新“五官端正”观点在党员干部中引起广泛的关注。笔者认为,“眼不花”就是要有拨开乌云见蓝天的政治眼光,在金钱、权力、地位、美色面前不乱方寸;“耳不偏”就是要多听忠言、善听逆言、乐听谏言,不听是非不分的谗言、吹捧抬举的美言、阿谀奉承的媚言;“嘴不馋”就是不明的饭不吃,不白的酒不喝,不净的烟不抽;“手不伸”就是份外的钱不要,来路不明的物品不收;“腿不软”就是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涉足。大量…  相似文献   

14.
“职工群众关注着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我吃采区一次,采区干部就有可能吃职工十次,吃掉几十元钱事小,吃掉党员干部的形象可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搞市场经济就要拜金,拜金不拜权,认钱不认人。这种看法混淆了经济规律和道德规律的界限。抽象地鼓吹“拜金比拜权进步”是不对的。由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和特权转向以货币为媒介的等价交换的市场关系,是—种进步。但这不等于说,作为人生观的拜金主义比拜权主义进步。这是两回事。拜金主义是—种腐朽的人生观,它把人生的全部意义、目的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摩配》2006,(8):34-35
美国车再也不用为“油耗大”而“喊冤”,日本车也不用自说多么省油,消费者再也不用发愁油耗没有权威的参考———国家发改委即将公布的轿车新产品燃油消耗量(油耗)将用数字来说明一切,而此前“大胆”报低油耗的厂家诚信度也一目了然。八成消费者购车看油耗几年前,消费者购车、选车流行“好大(排量)喜功(率)”,然而,汽车行业专业咨询公司新华信最新的一项针对消费者的买车调查显示,有83.2%的消费者买车时开始考虑油耗。这样的转变一方面源于油价飞涨、屡创新高,一方面源于燃油税实施的脚步声日益临近。一动就要“吃油”的汽车,油耗自然是笔大…  相似文献   

17.
据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足见这苹果的分量,岂是钱能买得到的么!“四厘钱”则是“有一次熊元启打开水,忘了带水票,硬是提着空水瓶往返了一里地,而一张水票只值四厘钱。” 一个苹果应该值多少钱,一瓶水是否值四厘钱,讲的是交换价值,属经济范畴。显然,一个苹果的价值也不等于四厘钱。但是,如果要是放在精神领域,二者完全等价。因为他们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人民的一个苹果吃了不高尚,国家的四厘钱  相似文献   

18.
“政者,正也”,这是圣人孔子在《论语》里的一句精辟论述,深刻提示了“正”为“政”本的道理。“正”首先要从修德做起。古人云,“德帅以正,孰敢不正”。人之立身,贵在德行,这是做人之本、事业之基。人们常说的“为人要正直,要堂堂正正”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正”字包含着说真话、办正事、走正道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国家严格控制信贷,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管好用活,烟台轮胎厂的主要做法是:其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销售员差旅费报销制度”,严把报销签字、审核关,堵住报销漏洞,压缩销售费用,上半年压缩开支56万元。其二,重视资金的内部管理和节约使用,合理安排和调度资金,对可用可不用的钱,坚决不  相似文献   

20.
《现代班组》2011,(2):54-54
“钱”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人以为“钱”这个字眼过于粗俗、生硬、刺耳。便琢磨出很多委婉含蓄的名字来称呼它。于是,“钱”逐渐拥有了很多有趣的别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