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资本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文章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库,在考察了外资来源差异、行业异质性与企业所有制差异的基础上,从外资存在、进入速度和波动性三个维度考察了外资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技能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存在有助于提高我国内资企业高技能就业占比;外资进入速度负向影响内资企业高技能工人雇佣比例,而外资进入的波动性有利于内资企业雇佣熟练工人;动态外资进入过程对外资存在影响企业技能就业结构起调节作用,作用大小在行业层面和企业所有制层面存在异质性。在积极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我国应该注重外资引进策略,发挥其促进高质量就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究了时间在外资溢出效应产生中的作用及模仿壁垒的调节作用,并结合企业异质性理论分析了内外资企业异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外资流入程度正向影响内资企业绩效,随着外资流入程度的增加该正向作用逐渐减弱;(2)快速进入的外资、较高的无形资产比重会增加内资企业的模仿壁垒,从而负向调节外资流入程度对内资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3)短期内西方外资流入程度对国有以及非国有内资企业不利于内资企业绩效的提高,但是随着其流入程度的增加,正向溢出效应逐渐增强;(4)港澳台外资短期内可促进非国有内资企业绩效的提高,但是随着流入程度的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而对国有内资企业绩效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余雪锋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59-162
文章从行业、城市和因果关系三个层面出发,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浙江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最后得出FDI(外商直接投资)能通过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而促进浙江经济增长的结论。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外资政策时不应该只一味强调引入外资的数量,而必须从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诸种因素出发,充分发挥外资对当地内资企业的辐射作用,以促进浙江经济长期增长。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8年浙江省教育厅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2005-2007年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内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考虑到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强度是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我们采用Heckman两步选择模型进行估计,从而得到更加可靠的结果.研究发现:行业外资渗透率对同行业内资企业的出口决定和出口强度都存在显著为正的影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外资出口强度对内资企业的出口决定和出口强度的影响却显著为负.这一发现与多数使用发达国家数据的研究结论相左.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推进的,引进了众多外资企业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那么,外资企业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的成长?我们分析我国工业企业超大样本数据,探讨外资进入的影响,研究我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率能否向效率前沿收敛。我们发现,我国不同类型的内资企业均存在效率前沿的收敛趋势,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不断缩小。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但是对于同行业的其他外资企业呈现挤出效应,特别是其他独资外企。我们进一步发现外资进入的长期影响是挤出效应,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工业集聚是否加剧了环境污染?这种发展形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本文从产业专业化集聚角度出发,探讨产业专业化集聚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对2003-2020年中国27个工业2位码行业面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3位码行业层面也同样成立。为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了德国分行业空间基尼系数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稳健分析,其结论仍然成立。此外,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三种机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溢出影响工业污染排放。其中,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加重了工业污染排放,但通过调整产业污染结构和绿色技术革新降低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外商直接投资因素的技术进步内生化增长模型,分析了外资对昆山各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外资对昆山地区的技术进步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外资技术进步作用的发挥逐渐从以间接影响为主转变为以直接影响为主,外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正逐渐减弱,近年来出现了不太显著的负面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内资与外资的互补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在我国国内金融机构存差与外资输入额同时增长,即出现所谓“双溢出现象”的情况下,有关外资与内资之间关系的问题引起了诸多争议。很多学者认为这中间外资对内资产生了挤出效应。本文则认为外资与内资存在着互补性,提出了内资和外资的互补机制问题。通过对资本、产业链和企业集群三者形成的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解释了互补机制的具体内涵,并以实证分析说明通过实现内资与外资的互补,可以达到两者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9.
外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关外国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众多研究尚无一致结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差异样本数据的使用以及对企业内部技术溢出效应的忽视。本文使用我国1998~2007年的微观企业数据,从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包括行业内和行业间)两个角度检验了外资溢出效应,并进一步讨论了市场化进程对于外资溢出效应的动态影响。我们在近177万份观测样本中发现,外资参股能够显著提高参股企业的生产效率水平,"己厂效应"为正;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的前向关联效应显著为正,但是后向关联并不显著;外资对同行业内资企业的溢出作用是不确定的。进一步考察制度因素发现,在当前的市场化进程下,外国投资的正向溢出作用正在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推进的,引进了众多外资企业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那么,外资企业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的成长?本文分析我国工业企业超大样本数据,探讨外资进入的影响,研究我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率能否向效率前沿收敛。结果发现,我国不同类型的内资企业均存在效率前沿的收敛趋势,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不断缩小。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但是对于同行业的其他外资企业呈现挤出效应,特别是其他独资外企。我们进一步发现外资进入的长期影响是挤出效应,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石季辉  王军 《南方经济》2019,38(11):16-33
近年来,IT制造业等外资依赖性较强的产业面临的外资撤离风险不断升高,如何衡量和评估不同撤离速度下内资企业的发展稳定性和实现转型升级的支撑性?文章将CGE模型数值模拟与DEA分解分析相结合,考察不同外资撤离速度场景对IT制造业内资企业的影响,以及机制和路径。结果表明:1、当外资流入为0或者其存量以5%的速度小幅持续撤离时,内资企业受影响较小。较高的资本深化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使得其能够较快填补市场空白,具备企稳回升的能力;2、当外资存量以25%的较高速度撤离时,内资企业由于技术进步受到抑制,劳动生产率处于不可扭转的持续下滑趋势;3、外资企业在可见预期内仍然将是内资企业的主要技术进步来源,外资撤离会通过抑制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从而约束资本深化和技术效率的路径中对内资企业的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产生负面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经济学界发现,外资对内资产业升级不仅能起到推动作用,也会出现阻碍产业升级的问题。本文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在外资主导产业链之下,利润不足、竞争激烈、关联性差、外资技术限制等因素形成了内资产业升级的障碍。为了实现我国产业升级,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转变原先以吸引外资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战略,通过有效创新激励、适当调整引资策略、促进内资企业集中、培育国内竞争市场等手段,帮助内资产业实现升级突破。  相似文献   

13.
刘胜霞 《发展》2007,(5):66-67
基于改革开放的大局,我国对外资企业采取了有别于内资企业的税收政策.然而,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我国的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对外资进一步开放,内资企业也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并且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若继续采取内外资企业不同的税收政策,必将使内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影响统一、规范、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建立.令人鼓舞的是,历时10年之久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改革终结硕果--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上喜获通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结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会发挥积极的影响,但是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会激发外资企业进行更强的技术创新,内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中很难占据上风;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小以及外资主要是市场寻求型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会促进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大以及外资主要是出口导向型行业中,外国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环境污染排放限额制度这一环境规制措施的实践过程特点,构建了环境污染排放限额制度下的政府与企业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分析不同情形下的政府期望社会成本与企业削减污染成本的动态平衡关系,给予实施环境污染排放限额制度为何难以有效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合理解释。文章研究证明,政府无论是采取软性还是硬性限额方式实施环境污染排放限额制度,企业均可利用其信息优势争取到宽松的允许污染排放限额,并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16.
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下的苏州外向型经济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的合理规模及高使用效率是测度地区经济开放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本从苏州FDI与GDP的增长速度关系、人均FDI存量、FDI企业与内资企业利税状况的对比分析等角度对苏州FDI利用的数量规模及效率情况进行分析,揭示苏州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发展政策不仅要发挥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作用,还必须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与工业企业数据的合并数据,本文使用双重差分策略系统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够有效弥合地区间经济增长数量差距,政策实行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提高,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强环境规制、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缓解西部大开发战略产生的污染效应。机制分析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环境污染是由规模效应主导而非技术效应引致,优惠政策则通过降低企业税收、提升企业利润、吸引企业进入与减少企业退出实现经济规模扩增。本文揭示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引发经济收敛与环境失衡的矛盾,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政策需要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分位数回归法重新审视了外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技术溢出。分地区的研究表明:只有当内资工业产出处于高分位数,即具备了较高生产规模时,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对技术溢出的正向影响才会显著;内企与外企的技术差距在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均是不利于FDI技术溢出的,并且,随着内资工业产出向高分位数变化,技术差距对技术溢出的负向影响逐渐减弱;在不同地区和分位数位置,开放度和投资环境对FDI溢出的影响呈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考察FDI、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影响的已有文献,至今的研究往往忽略了同时探讨能源消费与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鉴于此,本文使用1985-2009年的福建省时间序列经济数据,构建了包含能源消费方程在内的四方程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是福建省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工业整体污染之间都存在着倒U型的曲线关系;二是FDI对于减少福建省的能源消费和工业整体污染都是有利的;三是为实现福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政府和企业需要在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加强对内资出口企业的节能与环保技术改造和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并引导FDI更多地进入服务业领域以及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渐加强,国际贸易和FDI作为一个开放型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飞速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FDI流入和国际贸易都增长迅速,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最大的外资流入国,论文选取中国2002年到2010年的FDI和出口贸易的数据,统计分析FDI对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使得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并带动内资出口;并且随着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国际地位提升,外资更加注重研发投入,促进我国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出口,并带动我国内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