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对当前的志愿服务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们的志愿服务意识直接影响到志愿服务质量的高低。本文以Y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进行了研究,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基本情况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提出了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影响逐渐扩大。大学生源于提升自我能力、奉献社会的动机而提供的志愿服务,已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时间较短等原因,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学校、服务对象等层面的问题。本文将阐述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大学生时间精力有限,且对志愿服务体系认知不充分,志愿者自身素养有待提高,这些都影响了志愿服务的效果。安徽三联学院通过构建规范化组织,加强志愿者培训,培育志愿服务基地,树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构建了学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力量.为了给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探讨大学生志愿者、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借助法经济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责任的承担方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实践性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志愿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立法进度、完善与执行大学生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等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实践性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志愿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立法进度、完善与执行大学生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等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培养社区体育志愿者,不仅有广泛社会支持和持续稳定的高素质人才资源,还有大学生内在动力的不断转变和国外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因此高校完全具有培养社区体育志愿者的可行性。高校在培养社区体育志愿者的过程中,应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志愿理念,开设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并且积极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为志愿者搭建适宜的服务平台,以保证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践调查的大学生志愿活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燕 《企业家天地》2010,(3):110-111
随着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志愿活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以湖南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意义、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以努力推动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工作之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厦门某高校1000多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调研了大学生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认识、理解及心态等,为社会、高校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及为志愿者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资料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解释和预测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意向,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的构架理论,引入主体行为态度、个人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变量,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志愿服务行为意向假设模型。对122名大学生志愿者采取采取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中的主体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两个变量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志愿服务行为意向影响显著,认知程度、利他性、利己性、重要他人、社会支持程度是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与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的优质志愿服务有着重要的关联,并形成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南京模式"。从青奥会的"南京模式"看高校今后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需要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的顶层设计,优化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支持系统,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者群体的中坚力量,在扶贫、教育、环保、医疗卫生、助老、助残、维护治安、法律援助、大型活动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向世人展示中国大学生风采,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起步较晚,经验尚在积累,志愿者工作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提出优化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着力点。文章从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关系入手,阐述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文明城市创建的助推作用,分析文明城市创建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运用德国心理学家勒温的场动力理论建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力系统,即从志愿者主体动力、学校场域动力以及社会场域动力,从知、情、意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志愿者主体动力,从组织结构、制度规范、领导管理等方面分析如何强化学校场域动力,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联动机制的架构来论述如何凝聚社会场域动力,最终使以上三方面的动力形成合力,达成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纵观无锡大学生志愿组织发展现状:大学生志愿组织众多,而志愿者流失性较大;志愿活动多样,而服务层次偏低;重视宣传效应,而组织内涵建设不够;发展不平衡,而组织间交流学习少。鉴于此,无锡高校要促进志愿组织管理规范化、服务专业化、活动项目化、组织间交流合作化,从而推动大学生志愿组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惠  刘敏 《企业家天地》2007,(12):218-220
本文通过对宜春学院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队法律援助活动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提出了增强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活动的效率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先  罗尧 《全国商情》2009,(13):120-122
当前,志愿服务活动慢慢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服务群体不断扩大,大学生作为其中一个庞大的群体,起着越来越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奥运志愿者问卷的调查,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国外青年志愿服务的对比,提出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建议和对策,使之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高校志愿文化建设是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有效路径。志愿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受到高校自身文化、机制以及志愿者队伍自身素质的影响,需要从高校自身文化建设,借助学工平台、借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高校志愿文化建设机制建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作为"西部大开发"人才战略的主要举措之一,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和人事部等四部门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规定和政策办法,启动了2007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表明,2007年度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实施总体规模保持2006年度水平。除2年期继续在岗服务的志愿者外,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新招募7000名左右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按照总结成功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的要求,深化支教、支医、支农、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工作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志愿服务行动、农村文化建设志愿服务行动、西部基层检察院志愿服务行动、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等专项行动,启动实施西部基层人民法院志愿服务行动和开发性金融志愿服务行动。《意见》要求各级项目办要按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各级项目办职责(试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重大事件和责任事故通报办法(试行)》等,坚持"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和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加强志愿者的安全、健康管理等各项工作,切实做好管理服务,为志愿者圆满完成志愿服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推动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志愿者服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都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时,高校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与服务,有利于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和高度,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高校志愿服务教育的驱动模式包括:市场驱动模式、政府驱动模式和志愿驱动模式。实现高校志愿服务教育有三条路径:一是志愿服务课程化,二是将志愿服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三是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总结整理各国志愿服务教育的驱动模式和发展路径,对于深化我国志愿服务教育的理论研究,探索高校志愿服务教育实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