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康晓 《现代商业》2001,(8):40-42
中国华联商厦集团是目前中国大规模的零售集团,北京华联是它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97年,主要业务范围为百货店和大型社区综合超市.2000年,北京华联销售额达60亿元人民币,进入中国零售行业前五名.四年来,北京华联综合超市集团已在全国11个地区开设了28家超市,按计划还准备在几年内发展到200家门店,实现更高的销售目标.我国超市经过了1994年以前的起步阶段,正迅速地发展起来,其势态甚至超过百货业.  相似文献   

2.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零售业的竞争不断升级.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国外零售巨头的进入,华联、联华、百佳、万佳、人人乐、好又多等中国自有零售企业的崛起,让中国零售业的竞争局面日渐激烈.  相似文献   

3.
国内零售行业的权威网络媒体联商网评选出2001年中国零售业十大新闻。去年被广为关注的“华润收购万佳”等十大事件被评选为2001年中国零售业十大新闻。 它们分别是: 一、购物代币券风波,国家采取措施明令禁止使用购物代币券,而对于如何处置代币券即代币券的善后问题也着实让商家头疼了一段时间;二、京沪三连锁巨头联手开店,上海华联超市、北京西单商场、北京超市发在2月3曰正式签约.联手组建北京西单华联超市有限责任公司,计划2001年在京开设100家华联超市;三、家乐福被责令整改,此次事件除了使令家乐福在中国扩…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零售业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以百货商店为代表的传统商业业态的发展空间已十分有限,新的商业业态,如超市、便民店、仓储式商场、会员制价格俱乐部等不断涌现和高速发展,正在取代大商场、百货商店,成为新的增长点.一方面,零售业态的变革和演进有其内在动因;另一方面,欧美零售业进驻中国市场,加速了我国传统零售业的变革.全美食品商店加盟华联超市公司就是一个极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入世之后,面对国外零售巨头的大举进攻,本土零售业处境尴尬.本文先从几个角度分析了沃尔玛的成功经验,对比国内现状,中国零售商或许永远成不了"沃尔玛",但结合中国零售市场.现状,提出重点扶持几家有潜质的零售商之余,培育中国式"阿尔迪"应是更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接天莲叶无穷碧国内连锁业发展迅速吴岩今年六月,内贸部部长张皓若在连续考察北京、上海等地的商业工作时指出:连锁经营是国际商业零售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有利于零售企业实现专业化、现代化,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张皓若部长赞扬了上海华联超市集团及北京希福...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宣布全面对外开放。随着外资零售业巨头的全方位、多渠道的战略布局和迅猛扩张,国内零售企业顿时陷入了新一轮更为残酷的竞争。短短一年半间,全国竟有150家大中型连锁超市先后倒闭,“上海华联”等一些规模较大的本土连锁商企年报也相继出现亏损,中小零售企业更是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8.
2002年8月国内零售业排名老大的联华和排名老二的华联的联合又一次提上日程,接着2003年4月,国内最大规模的商贸流通集团--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新组建的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由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华联有限公司,友谊集团有限公司和物资集团总公司四家大型企业归并整合而成,新集团总资产超过280亿元,年销售额达到700多亿,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集团,并跻身全国500强企业前列.我国对零售业并购的原因众说纷云,有很多业内人认为不是一种市场行为而是一种政府行为,同时对这种行为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11日,中国全面开放零售业市场,对外商零售企业的限制包括 通过合资企业开店以及只能在少数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店等均被取消。作为全球第 三大零售业市场,中国市场吸引着中外零售企业竞相角逐。已在中国拥有240家 连锁店的家乐福,2005年将增设150家;沃尔玛2005年将在中国新开10-15家店 铺,总数将超过50家。而与此同时,国内的商业巨头几乎同时将扩张的步伐调快, 一个又一个的扩张举动几乎成为了这两年不是新闻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现代商业》2006,(1):42-45
按照麦肯锡的预言,中国的零售业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没有中小零售企业的立足之地。抛开预言回到零售业现在的竞争格局,事实上经历了零售业全面开放的第一年后,很多中小零售企业可能在庆幸自己还活着。如果要搜索2005年中国的零售业关键词,“倒闭”肯定是其中之一。全国各地零售企业就像是谁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闭关门,在过去的一年多就有150多家超市700多家门店倒闭,这些倒闭的基本上是地域性的中小零售企业。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我国零售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建立一支在质量和数量上能够满足零售业发展战略以及现代零售企业需要的管理型执业队伍.推动零售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探讨零售店长资质培训认证工作,中国商业联合会于2006年5月16日~17日在北京举办了“零售店长资质培训认证专家研讨会”。有关专家、知名零售企业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培训部部长刘南征,中国人民大学黄国雄教授,中商商业经济研完中心副主任于淑华,国资委监事办公室副主任熊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助理荆林波,广东商学院肖怡教授,北京华联集团党委副书记姚修聚和北京翠微大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慧君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全球最大的自助型家居零售商美国家得宝中国零售业务负责人Annette Verschuren宣布:“家得宝已经正式收购了中国家世界的家居卖场业务。”原中国三大家居建材超市品牌之一家世界被家得宝收购,实际上只是近段时间以来连锁零售业诸多变动的一个缩影。上海华联撤出北京市场、小白羊超市拖欠货款致门店缺货、超市发近半便利店关闭……伴随着年底将近,北京的众多中小零售企业也迎来了“洗牌”期。  相似文献   

13.
马瑞光 《现代商业》2006,(10):27-29
我国零售业按照经营区域范围来划分,主要包括以家乐福、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零售巨头,以华联、物美为代表的全国性的本土零售企业,和以新一佳、人人乐为代表的区域性零售企业.无论从资金、人才,还是规模等方面来看,区域性零售企业都处在弱势地位,竞争力明显不强;从我国零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跨国性的零售巨头和全国性的本土零售企业将是我国零售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麦肯锡甚至大胆预测:在未来3年至5年内,中国60%的零售市场将由3家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将由全国性的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企业手中.尽管笔者认为这样的言论过于危言耸听,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未来中国的零售业将会是一个多个全国性零售企业垄断竞争的局面,区域性零售企业将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40多家在中国"抢滩登陆",对我国传统零售业初步形成了渗透和吞并之势.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将于2004年12月11日前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这意味着中国零售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零售企业将面临着全面的生死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中国零售业应对跨国公司新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强 《江苏商论》2005,(9):13-14
本文就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通过FDI的角度剖析了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格局,揭示了跨国零售集团对华FDI的动因,为我国零售企业应对跨国零售集团的挑战,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合并了二○○二年在中国连锁企业三十强中排名第一、第二伫的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和华联集团有限公司后,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零售连锁部分)以销售额四百八十五点二亿元人民币、店铺四千三百五十七家的业绩,遥居中国连锁企业三十强榜首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11日,不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在这一天中国取消了对外资零售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各项限制.中国零售市场正式对外资"开闸放水",标志着中国零售业已站在了全面开放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8.
<正>【来源:半岛网】近日,被称为"零售业的达沃斯"的世界零售业大会在香港举行首届亚太分会,会上特别设立了"亚太优秀零售奖",经评委评选,来自中国、印度、澳大利亚、香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七个零售商进入了候选名单,经过最终评审,中国的苏宁电器和印度的未来集团获得"亚太优秀零售奖",这也代表了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9.
《现代商业》2002,(5):68-69
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后国内零售市场新的格局,迅速抓住三年过渡时期,帮助连锁企业重新整合,做大做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北京爱必克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于本月中旬在北京合作举办了中国首次"十大连锁企业联合招商会",参加本次招商洽谈会原定是,联华、华联、农工商、三联家电、苏果、华润万佳、超市发、天客隆、深圳民间、新一佳、武汉中百10家大型主题企业,后在湖南家润多及北京东方家园的迫切要求下,主办者将主题企业扩大到12家.  相似文献   

20.
秦世波 《商场现代化》2005,(31):172-173
在舆论界"是互联网的春天还是冬天"的争吵中,在B2B、B2C、C2C等概念被大家一再总结归纳、制定标准之际,零售企业网上营销及电子商务论坛2004年3月初在北京举行.本文从传统商业集团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出发,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误区,并对零售企业的e化经营提出了具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