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邮政速递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责任中心损益核算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邮政内外对速递业务的服务质量、传递速度以及邮件处理全过程的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对速递业务的揽收、站点、投递和跟踪查询等环节进行了全网统一的信息化改造,为邮政速递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2.
刘卓颖  李芳 《邮政研究》2010,26(5):36-36
为进一步创新速递礼仪模式,江西省邮政速递物流依托EMS品牌资源、投递服务平台、客服查询系统和供应商整合能力,率先开发建设了“邮礼网”,采取“线下(网上)订购+专业礼品封装+EMS全程配送”的运营模式,为用户提供一条龙速递礼仪服务。  相似文献   

3.
业务关联     
《中国邮政》2007,(10):31-31
邮政速递短信业务起步较早,于2002年8月份开始建设EMS短消息信息查询系统,2004年7月逐步完成了31个省短信查询服务的开通。在全国范围内,客户可通过国内入网的手机、小灵通,通过短信定制EMS邮件交费查询,  相似文献   

4.
《邮电企业管理》2000,(6):62-62
日本邮政速递业务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国际EMS进、出口业务总量约1100万件,居万国邮联各成员邮政首位,其中出口600多万件,进口约500万件。日本邮政目前未办理国内速递业务,主要原因一是国土幅员小,普邮也不慢,且服务到位,所有邮件均能投递到户;二是私人快递公司势力强大,时限快,服务好,价格低。国内速递竞争较为激烈,故日本邮政暂未开办国内业务。日本国际EMS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主要经验有三条:1、实施低资费政策和对大宗用户的优惠政策;2、全力加强国际间合作,重点解决跟踪查询问题和国际EMS邮件在机场及运输环…  相似文献   

5.
徐佳  罗正翔 《邮政研究》2007,23(6):10-11
为加快客户查询邮件的速度,文章以广州市速递公司为例,分析了目前速递邮件查询的现状以及将速递邮件投递详情单进行电子化归档的益处,提出了加快速递邮件查询速度的解决思路,探讨了档案电子化的实现流程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6.
速递多年来都是邮政高效、高增长的业务。为提高速递业务的运营能力,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各级邮政企业都不断加大对速递信息系统的投入。但以往各地开发的速递信息系统多集中在解决前台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查询等流程环节,而对揽收和投递的信息化研究和开发并不多。  相似文献   

7.
DHL速递继续在波兰拓展业务,为网上购物开通家庭递送服务并启用新的区域分拣中心。 DHL公司这项新业务于4月启动,旨在为联网商家提供次日递服务。DHL国内速递9点业务可于次日9点前将物品送达客户,而12点业务可于次日12点前将物品送达,客户也可自行选择次日递送的时间。此外,DHL还提供其他服务,包括网上跟踪查询、利用电子邮件获取货运情况通知、货到付款及到货证明。  相似文献   

8.
速递信息化化解服务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中国邮政》2006,(12):40-41
全国邮政速递综合信息处理平台的应用培训及上线推广工作已从10月10日开始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这标志着包含生产作业、动态跟踪查询、重点统计分析、运行监控、规范管理以及便携式数据采集器的应用等多种重要功能的全国邮政速递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即将在全国全面推向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邮电分营后,山东邮政加大了对速递专业的经营管理,到1999年底,省、市、县成立了三级速递专业管理机构,实行速递专业化经营,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努力寻求业务发展的最佳途径,把业务发展定位在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目的、以用户满意为标准上。一年来,速递基础业务得到不断发展和巩固。国内业务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开办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国际业务加大了公关力度,收复失地,市场份额有所增加,业务量收呈稳步回升的趋势。在注重抓好基础业务的同时,新业务的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由于及时了解和掌握用户用邮需求和市场动态…  相似文献   

10.
何莉 《中国邮政》2004,(11):60-61
德国邮政和法国邮政在进行市场化改造的过程中,采取斥资收购包裹、速递或物流公司部分、可控股份额或全部股份,由经营传统邮件转变为全球化的物流供应商。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都碰到企业内部业务重叠、有的甚至是相互竞争的问题,各部门间业务协同难度很大。他们采取了整合包裹、速递、物流业务的措施,并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一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邮政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