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对北京市17个行业2005~2009年间的能源消费变动进行因素分解分析.将能源消费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3个部分: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生产效应是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结构效应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强度效应是指能源效率提高时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效应是导致北京市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则延缓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但生产效应明显大于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之和,因此能源消费在此期间表现为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强度效应高于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2.
我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工业部门为研究对象,构建工业部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LMDI因素分解模型;对碳排放恒等式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碳排放等式和LMDI因素分解法运用到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因素分解中,实证研究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结构、经济增长水平及人口数量与碳排放的增长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给出我国工业部门的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能源、经济和环境组成的3E系统相互作用机制出发,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199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①能源消费快速增加主要是由经济增长引起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能源消费,而减少能源强度能够明显降低能源消费;②能源消费和资本投入等生产要素促进了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③环境污染主要是由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引起的,调整产业结构能够减少污染物排放.因此,研究结论隐含了政府能够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继续降低能源强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积极治理环境污染等措施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工业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应用因素分解方法,计算了1993—2005年工业部门内部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的影响,发现重工业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能源消费增加约1000万吨标煤;总体上看,工业轻重结构的变化对工业能源强度和单位GDP能耗的影响小于部门强度因素,但近几年,重工业比例的增加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很大,2003年工业能源强度反常上升,78%都可以归因于这一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个能源强度分析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政策从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苏联模式"阶段、原始改造阶段和当前的转型阶段;1997年中国政府通过了节能法,它为建立节能法规提供了宏观指南,节能法的第20条指出推动工业节能的关键是改善工业设备的能源消耗,提出"国家将加强对能耗企业在节能方面的管理";十五期间提出主要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具体能耗指标,并设立多种工业节能项目;分析国际工业部门能源政策,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工业部门用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2004年北京市经济普查中工业部门生产用水数据,并结合200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计算了北京市23个工业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地区完全用水系数、地区用水乘数和相对用水系数,分析了各工业部门的用水效率.提出了未来北京市高效节水产业模式的工业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用于能源消费分析的SKYLINE模型,实证分析了2002~2007年我国43个产业部门能源消费的结构、变化及效率.研究发现:①能源消费型部门主要有6个;②上述6个部门根据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效率可分类为:能源利用效率低部门、能源利用效率高部门、能源消耗和产出同比增长部门;③2007年,我国6个能源消费型部门的生产用能源都实现了不仅满足国内生产需求,同时还满足出口需求的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非对称随机波动(Asymmetric Stochastlic vohtiljty,ASV)模型,以1997年为分界线,对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市场渡动反应模式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对外界信息的反应模式不仅存在非对称性.而且这种非对称反应特征还具有阶段性:即在股市发展前期(1993~1996)市场波动反应具有非对称反转效应(Reversioils in the Asynmmetric Behavior of the volatility);在股市发展后期(1997~2006)市场波动反应具有杠杆效应(Leverage Effect).并且非对称反应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对山西省1997~2008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产出规模效应对山西省该阶段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3.14%,其次是能源强度效应为37.1%,紧随其后的依次是,产业结构效应为11.39%,人口规模效应为0.1%,能源结构效应为-1.5%。因此,目前山西省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提高能源效率,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LMDI方法建立了甘肃省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并运用1995~2008年相关数据分析了经济发展、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对甘肃省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得出经济发展是促进甘肃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力,能源强度是抑制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而能源结构对甘肃人均碳排放变化的影响不明显。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2000---2008年我国能源强度、电力强度变化的情况及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行业能耗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符合这段时期我国重化工业化的特征;行业电耗变化和结构变化同时引起电力强度的变化,但行业电耗变化起主导作用,这与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广西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强劲引擎.广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信息产业,加速经济增长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分析1996-2006年广西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识到我区信息产业尚属潜导产业;尽管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逐年增强,但是这种作用非常有限;信息技术改造广西传统工业部门的力度在加强,但其在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仍然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南通市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工业能耗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21世纪以来南通市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工业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认为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迅速增长.通过对能源强度公式的计算与分析,认为目前南通市能源强度主要依赖于产值能耗的降低,增加值率即产业发展水平的低下极大制约了能源强度下降的幅度,因此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是南通市目前降低能耗的主要途径.具体包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按限制整合与提高的原则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苏浙沪地区199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根据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计算出苏浙沪地区总的碳排放及单位GDP碳排放,并运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横向分析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行业碳排放强度及行业产出份额对苏浙沪地区整个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情况,纵向比较国民经济六大部门的行业碳排放强度变化对碳排放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江浙沪地区的单位GDP碳排放逐步减少,碳排放的增速与GDP增速关系密切,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拉动因素,行业碳排放强度变化抑制了CO2的排放,尤其工业部门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基本情况,着重分析了1997-1999、2002~2004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就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得出相关结论,同时对改善能源统计提出了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强度作为能源消费指标,对2000~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且实证研究了不同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要明显大于人均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三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划分标准下,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及人均收入是造成能源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之间的脱钩关系,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之间的耦合关系。选取新疆2007—2017年间经济生产总值、总能源消费(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二三产业的经济生产总值及其能源消费、第二产业各部门的产值和能源消费以及各地州能源消费和经济生产总值,采用脱钩模型(Tapio弹性分析法),分析了新疆经济发展和能源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总体相对较好,经济发展和能源排放与二氧化碳的脱钩状态较好,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好;三大产业总体上脱钩较好,第三产业脱钩最好;各工业部门在两阶段(2008—2012年和2013—2017年)变化较大,但总体上脱钩较好的工业部门占大多数;各地州中在4个阶段内总体上脱钩状态逐渐变的更好。  相似文献   

18.
基于AWD的我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2006年3月5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单位GDP能耗列入经济政策中,用量化指标来衡量经济质量,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转变能源型经济、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的决心.单位GDP能耗又名能源强度或能源密集度(Energy Intensity),是能源经济学中的重要指标,很多国家都用该指标衡量各国经济发展中能源使用成效以及节能潜力,并可用于国际比较.与能源强度相对,能源生产力指单位能源使用所创造的新价值,其值越高,表明能源使用效率越高.能源强度与能源生产力互为倒数.下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强度与能源生产力变化的情况(1978年价格).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作为我国第2大能源消费城市,对其能源消费现状和未来需求趋势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以2004--201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对北京市近几年的能源消费和生产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运用DGM(1,1)模型对北京市未来5年的能源消费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市近几年能源消费和生产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571525,其能源消费对外地供给的依赖程度在增大,未来能源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大。最后,对北京市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些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在能源结构和能源减排技术没有突破性变革的情况下,碳减排的主要压力来自经济发展程度和能源强度.文章以能源强度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灰色理论模型探讨了区域经济碳减排面临的压力.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碳减排压力较小,但受工业比重过高、能源结构单一、能耗波动较大等因素影响,短期及中期区域经济将面临较大的碳减排压力.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多角度的探索更具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