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税收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在主要依靠增发国债和扩大政府支出的同时,应更多的运用税收政策,通过高速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我国1998年开始启动积极财政政策,向4家国有商业银行以承购包销方式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1999年和2000年又分别发行1100亿元和1500亿元长期国债,3年累计发行3600亿元。到2001年,我国通过发行长期国债增加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已连续实行4年,远远超过西方经济学界对这种赤字财政政策可持续时间的预测。那么,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如何?还有没有发展空间?一.实施效果尽管我国已连续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并不高,2000年底约为15%,低…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到这种积极财政政策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以增发国债为主要措施,也是启动措施,但国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存在争议。我们接下来只就积极财政政策当中的增发国债问题,分析以下我国发行国债的资金来源及投向,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以来,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这几年经济运行的效果来看,这些政策措施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目前的财政政策过于单一,主要依靠发行国债刺激经济增长,存有投资渠道过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累积财政风险等问题,所以,现阶段,我国要保持经济的持续适度增长,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都不可行,必须多管齐下,综合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完善社会保障等手段。 一、调整财政政策的内容和结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分为两大类:扩大支出类和减少收入类。我国目前采用的增发国债、提高公务员工资等均属前者的范畴,对刺激经济增长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由于增发国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应适当调整国债的规模和投资结构,进一步提高国债投  相似文献   

5.
秦征 《重庆财会》2002,(10):22-23
从1998年起,我国经济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需求不足,经济持续下滑,物价低靡不振的不景气现象。为了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国际上通行的反经济衰退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有两个手段:其一,扩大政府支出,其二,减税。我国主要运用的是前者,即: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的办法。这种办法实施几年来,效果显著,从1998年到2001年,  相似文献   

6.
1998年,我国决策层为实现GDP8%的增长目标而采取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方针,启动以发行国债及高速部门税收政策为手段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证明,国债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笔者认为,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国债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更应充分重视税收的功能,更应理性地认识结构性减税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国债用于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债资金在促进经济增长,刺激国内有效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国债发行额度的增加,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导下,国债资金项目安排的重点正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落后,地方财政实力薄弱,在使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债规模的金融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从金融经济角度考察,我国国家债务负担率及偿债率等指标都已过高,应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完善市场基础、调整国债期限结构等途径增加国民经济和财政的应债能力。本文通过计量分析表明,近年业我国国债规模急剧扩大只能是短期内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应急措施,今后国债规模只能随着经济增长和市场基础完善而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减税必要且可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国决策层为实现GDP8%的增长目标而采取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方针,启动以发行国债及调整部门税收政策为手段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证明,国债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笔者认为,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国债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更应充分重视税收的功能,更应理性地认识结构性减税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债发行规模与GDP和财政支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作为政府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与现代金融管理的重要工具,适当的国债政策是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与保证。我国国债的发行对支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要优化国债结构,实现国债结构进一步的合理化,就需逐步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规范国债市场运行,调整国债投资规模与方向,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刺激国内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遏制通货紧缩,我国近年来连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我国通货紧缩状况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日渐乏力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适时“淡出”,如何利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鲁颂宾  李丹 《经济界》2001,(2):18-21
一、 2000年我国债券市场回顾 1、国债仍然主导债券发行市场.金融债券发行势头不减。 2000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债发行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其融资和充当货币政策传导的功能,为2000年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至 2000年 11月底,国债计划发行量为4340亿元。实际发行4167.5亿元。2000年国债实际发行量低于年初计划量,扭转了连续两年国债超计划发行的状况,反映出2000年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的明显好转。从财政收支情况的明显改善和2…  相似文献   

13.
邢衍栋 《价值工程》2003,(6):101-104
积极的财政政策所导致的投资和出口的快速增长是去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财政政策的继续,有可能对财政形成潜在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财政政策的力度和运做方式进行调整。面对当前的通货紧缩,政府应努力改变人们的紧缩预期,并采取更为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4.
李爱军 《活力》2011,(1):44-45
我国近年来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其特定的实施背景。从理论上讲,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之间的联系,在于两者均以刺激有效需求为主要目标;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积极财政政策更多地依靠增发并运用国债的手段作为支撑。从实践上看.积极财政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是明显的,而且也为我们应对经济运行中的难点问题积累了经验。今后.应该围绕如何形成扩大有效需求的内在机制,改进财政政策手段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国债资金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国政府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开始实施以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保持了经济健康发展,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反周期宏观调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债政策的经济可能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反周期政策调节的一次成功的尝试.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抑制了经济下滑趋势,保持了经济的健康发展.1998年-2000年国家财政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投资总规模2.4万亿元,到200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5万多亿元.  相似文献   

17.
积极财政政策是反周期性财政政策的中国式表述,其代表性措施是政府举借长期建设国债用于投资、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是体现政府职能的优化调整和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衔接.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从1998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至今,已经连续实行了五个年头,拉动了经济增长,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是,有数据显示,自1999年4月以后积极财政政策对需求的拉动作用开始减弱,并未从根本上启动民间消费.笔者通过分析美国供给管理与积极财政政策的经验,认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应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供给管理政策结合起来实行.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999两年,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共增发2100亿元国债,重点用于农林水利、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城乡电网改造、粮库和经济运用住房六个方面的建设性支出,以加快基础汉施建设,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并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这对于咸阳、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无论是对加强省、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还是对树立省、市在西部发展中的良好形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国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促进西部经济大开发…  相似文献   

19.
国债投资政策走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分为二看"淡出" 由于我国已连续5年实施国债投资政策,2002年以来,一些经济界人士再次提出以国债投资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应淡出"的建议."淡出"的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极财政政策的继续推行,将会严重增加我国未来5-10年的财政负担.第二,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能是阶段性政策,否则势必导致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第三,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项目逐渐减少,国债投资效益逐步下降.第四,较长时期的积极财政政策可能会带来经济增长对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的过度依赖,政府配置资源的比例越来越高,将弱化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自1981年我国决定恢复国债发行以后,国债规模急剧膨胀,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及不确定因素的加大,为规避风险和刺激经济,我国更是实行了一系列扩张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进一步加大。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特别是对处于改革深化期的中国,研究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和风险预警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