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对于周边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西三角"中心城市对陕南经济辐射力的比较,发现对陕南整体而言,西安对陕南的经济辐射强度最大,重庆次之,成都最弱;分开来看,西安对商洛的辐射最强,汉中、安康较弱;而成都对汉中、重庆对安康的经济辐射也十分有限。因此,建议汉中、安康要积极主动融入关中经济圈;汉中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实现内源式突破发展;对陕南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商洛带动陕南整体发展,与此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改善"西三角"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未来关中地区带动陕南、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第一,关中地区对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可以通过旅游业、科技资源和装备制造业三个方面的辐射实现。第二,关中地区对陕北地区经济的带动可以通过装备制造业和科技资源的辐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近几年来,随着陕北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陕北的经济发。展迈上了快车道,延安、榆林市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已跃居全省前列。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陕南地区的发展已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全省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因此,加快陕南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汉滨区地处陕南秦巴腹地,被称为陕南明珠,是陕南中心城市安康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国后设置为安康县,1988年撤县设市,2000年改市为区,隶属省辖安康市。  相似文献   

5.
丹江航运是连接陕西与外界的重要交通线,明清之际走向繁盛。跨入近代社会,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军阀的混战,在公路运输未能发挥出优势的情况下,丹江航运彰显了它的自身优越性,带动了陕南经济的发展,并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陕南商帮,为陕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6.
社会两极分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与经济现象。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私有化趋势的发展,虽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减少,但是贫富之间的距离却在加大。贫富差距的拉大和加剧,形成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两极分化现象,造成诸多不良后果。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社会的不和谐发展;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协调全面综合发展;助长了人类的道德危机、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7.
王化欣 《当代陕西》2004,(11):26-28
陕南,在人们印象中大多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并没有过多地把它当作一个经济区域去思考,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很容易用贫穷、封闭和落后来形容它。但无论怎样,陕南并没有在身处偏壤和经济落后的境况中固步不前,它一直在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力印 《当代陕西》2007,(9):22-25
在我省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板块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上,关于陕南的定位、发展思路是历经周折、颇费心思的. 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最可能助推经济速度提升的工业开发,因顾忌水源污染,使陕南一度处于"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城镇化及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以安康市为例分析了陕南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提出了以陕南移民搬迁为抓手,推进陕南城镇化建设的对策。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完善政策体系;坚持政府引导、构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支撑;坚持改善生计为本,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李红 《新疆财经》2009,(3):5-10
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明显影响。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国内经济正在经受经济增长下滑和就业减少加剧的困难和矛盾。新疆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很大影响。本文针对金融危机以来新疆经济运行的特点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09年新疆经济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雅茹 《科技和产业》2023,23(13):219-224
基于2011—2020年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0个市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泰尔指数对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变化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整体在时序上呈上升趋势,发展状况良好;二者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发展不平衡,失调区域多分布于陕北和陕南地区,协调区域聚集在关中地区;陕西省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差异明显,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差异,同时关中地区的内部差异明显大于陕北和陕南地区。  相似文献   

12.
清代陕南的土地占有关系与农业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时期陕南地区与区域外的联系,除了少数栈道外,主要依赖汉水及其支流丹江,但清代初年汉水并未起到商业贸易孔道的作用。诚如康熙《汉志郡志》卷7所言:“汉南一路,万山环巩,一线崎岖。所产竹木不能成筏下流,所收粟米不能登舟出运。内即不出,外亦不入,所谓独坐穷山,食用一尽,则唯坐困而已。”这种闭塞状况只是清初陕南经济的一个表征,其内涵则是农业生产水平低、规模小和区域内部市场发育不好。乾隆初年以后,随着外省农民大量徒入和农业拓殖的展开,陕南市场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从组织形式看,既有以传统集市为主的初级市场,也有新出现的集散中心市场;从专业类型看,既有粮食、生漆、茶叶、木耳等农副产品市场,也有木材、造纸等手工业产品市场。这些市场借助汉水与长江中游的商品市场相联系,从而并入一个更大的市场网络之中,初步发展的市场体系又反过来使陕南农业的社会环境同乾隆以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和新的条件下,陕南的土地占有系统和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哪些改变?其历史命运如何?本文拟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陕南发展由“突破”向“循环”转型是科学定位。地处陕南秦巴腹地的旬阳县,经过多年建设,全县三次产业比由“十五”末的22:35:43调整为16:45:3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一倍多。立足县情实际,要保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就必须牢牢抓住农业发展这个基础,深化工业强县战略,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谋划旬阳未来五年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化欣 《当代陕西》2006,(10):12-14
自去年年底省委确定了“陕南突破发展”战略以来,“陕南突破”一直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对我省这个“明显落后地区”的突破方式,官方和民间有诸多见解和争论(《当代陕西》2006年第2期、第7期曾经做过报道)。不久前,省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陕南如何实现突破发展定下基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扩散,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投资、消费和通货膨胀涌现的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我国经济的风险,这就需要我国选择更加务实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勇战太行     
采真 《当代陕西》2005,(9):47-47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是由中共西北特支领导的人民军队。1935年12月国民党陕西警二旅四团九连起义,改编为陕南游击纵队。1936年8月,陕南游击纵队在陕西镇安改编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叙述了陕南孝歌文化的形成及现状,阐述了陕南孝歌文化对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陕南孝歌文化受到的冲击。探索陕南孝歌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培养和增强陕南地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调动陕南地区民众的积极性;创新陕南孝歌传承的形式;创造有利的乡村环境,使陕南孝歌文化健康传承。  相似文献   

18.
周丹 《魅力中国》2011,(14):49-49
中国是茶的故乡,陕南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植茶历史已经有三千多年,在历史上陕南茶产业也出现过繁荣期。陕南茶产业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下,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提升茶的质量和竞争力,形成独自特色的茶产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沪港经济》2006,(6):8-9
刘伟认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过快而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导致国民经济运行中一系列失衡加剧。一是加剧了投资成为主要拉动经济增长的失衡,使经济高速增长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需求,而与消费需求脱节。促使经济增长的有效性下降,损害了增长对国民生活提升的作用,强化了为增长而增长的势头;二是在加剧投资过热的结构性矛盾的同时,使得总需求疲软,加剧了经济不景气,消费的价格水平低迷、货币流动性陷阱出现、货物流通运输等增速下降等等,都反映出经济景气程度在降低,尤其是不断攀升的失业率,更是这一矛盾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已成当前人们消费追求的"时尚"."陕南体育健身休闲带"的构建,不仅可以满足西安市民、陕南人民的健身休闲需求,而且可以促进落后地区(陕南地区)区域经济的突破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提出根据区域特点,选择"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科学规划、准确定位、选好项目,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保护生态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