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文章在阐述了江苏邳州石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对邳州石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科学与科普价值、美学价值、旅游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2.
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以及南北碰撞带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江苏具有特色的地质遗迹。采用综合考虑地质遗迹所处构造单元、地貌单元及其组合分布规律的区划方法,将江苏地质遗迹自然区划分为3个地质遗迹区,7个地质遗迹分区和16个地质遗迹小区。文章针对江苏目前地质遗迹保护工作问题,提出加快完善已建地质公园、积极引导地质公园申报建设、推动地质遗迹保护点(段、区)建立、深化地质遗迹相关研究、完善地质遗迹管理制度等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龙虎山地质公园旅游的开发实践以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为进一步促进龙虎山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龙虎山地质公园管理体制;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将保护地质遗迹放在首位;加大宣传力度,加速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龙虎山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多渠道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4.
地质遗迹及其所构成的地质环境,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地质遗迹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倍受人们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地质遗迹及地质公园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分析地质遗迹保护及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明确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开发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思南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产业链的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超  曾克峰 《特区经济》2012,(2):174-176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有保护地质遗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两大宗旨。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地质遗迹资源与地学环境的保护,而经济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链的构建思路。本文吸取品牌延伸战略与"1+1>2"整体效应的精华思想,贯彻科学性优先原则,提出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产业链构建的一般思路为"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旅游产业-优势旅游品牌-品牌扩张-旅游产业链"。并针对思南国家地质公园给出政府主导型的产业链构建策略:围绕地质遗迹景观行政整合旅游资源,围绕地质公园旅游配置县域资源,以地学科普游为主要产品构建区域产业链,以区域规章制度保障品牌质量与产业链的运营。  相似文献   

6.
为了西藏羊八井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与建设,通过对羊八井及周边地区地质遗迹资源研究,认为西藏羊八井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环球构造带的东部,青藏高原上东西向巨型构造带与南北向活动构造带的交汇处,这里的高原地质资源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地热地质资源也十分独特,丰富多彩的地热景观更是少有,这些典型的地质遗迹资源为规划建设一个以地热地质为主、高原地质、冰川地质为辅,特色鲜明的地质公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环境公民是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对环境友好的具有一定全球意识的公民,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地质公园建设,可以为环境公民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场所,培养其相应的技能与知识。为了发挥地质公园推进地质科普的作用,尤其是在培育环境公民方面的作用,应纠正片面追求地质公园经济效益的倾向,加大科普投入,更好地发挥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功能和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功能,为营建以地  相似文献   

8.
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极高的美学价值,为了对它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是晚前寒武纪地层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地质发育特征鲜明,具有国际对比意义。文章说明了地质公园的相关概述以及系统的介绍神农架的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分析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神农架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对神农架地质公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后,在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发展方面将面临新的挑战,通过采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公园发展模式探讨,得出了多样性保护模式、科学研究模式、社区发展模式、综合协调模式等适合该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沧海巨变     
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西南石山镇,属地堑一裂谷型基性火山活动地质遗迹,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全新世火山喷发活动的休眠火山群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的有效载体.为了客观、真实、有效地评价工程建设对地质公园的影响,以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通过层次分析、专家打分法并辅以定性分析综合评价了崆峒山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工程、景区扩容开发、核心景区提升以及社区发展五大类工程建设对地质公园的影响程度,评价面积2.89 km2.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对其影响程度总体为轻微-较轻,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可见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可为类似地质公园的管理、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质公园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为了合理保护并充分发挥其价值,UNESCO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地质公园.策略是:建立地质公园数据库,制定开发规划;健全管理机构,加强保护立法;健全投资机构,增加保护投入;加强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专业人员培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9月29日,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陈列馆展出一件世界罕见的长2.7米、高1.7米,怀有身孕的无角犀牛化石。这件怀胎待产的犀牛化石是在保护地质遗迹、修建硅藻土页岩剖面时发掘出土的世界上第一件完整而又怀孕的犀牛化石,距今约1800万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的空白,从而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被称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2001年末,“山旺国家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后,国家先后投入2000万元对1.2平方公里的山旺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域的地质遗迹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丁祖全 《发展》2013,(4):36-36
兰州天斧沙宫地质公园规划总面积25.59km2,其中一级保护区5.29km2,二级保护区5.3km2,三级保护区15km2。主要地质遗迹为:天斧沙宫丹霞地貌、九州台典型黄土剖面和七里河西津村世界最厚黄土层等。地质遗迹分别位于皋兰县、安宁区、城关区、七里河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辖区内。该区域面积空间广大,地质构造多样,低丘缓坡和沟  相似文献   

15.
地质公园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于推动地学科普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在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严重制约了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些困境,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地质公园发展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深挖内涵、重视科普、严格保护、整合资源和打造特色等五个方面路径,以期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前言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于1922年,是中国科协下属全国性理科学会之一。中国地质学会挂靠在国土资源部,现有学会办事机构编制20人,下属专业分会50个,会员8万人。中国地质学会在作好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为广大会员服务同时,关注国内外地质科学发展走向,近年来配合国土资源部在保护地质遗迹,促进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7.
朱慧  曾克峰  刘超 《特区经济》2013,(1):194-196
通过思南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主要经济数据的比较,认为思南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是思南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贵州思南的经验告诉我们:①西部贫困县地质公园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②地质公园可以成为县域经济的特色品牌;③地质公园建设为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机遇;④地质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⑤地质公园的建设为区域产业调整提供新思路;⑥地质公园建设提升了地区环保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黄载杰 《魅力中国》2009,(7):168-169
地质公园建设发展已近10年,推动了该系统工作丰富了地质公园旅游的功能取向。然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因此造成地质公园建设系统的非良性循环。本文因此在旅游者心理层面上探讨了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障碍因素,认为"地质词汇的深奥感"、"放大的保护性"以及"单一的科考功能"暂时屏蔽了地质公园旅游的心理认知,由此形成偏见影响了旅游者对地质公园的出游选择,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关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唐丹丽 《中国西部》2012,(14):161-161
长江上游的千山万壑间,重庆云阳龙缸风景区以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惊世骇俗的磅礴气势和无以伦比的绰约风姿,彰显着无穷魅力。2005年9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云阳龙缸风景区建立。历经近8年的建设,2012年4月26日,龙缸国家地质公园震撼开园,三峡旅游添新丁。据当地人介绍,龙缸,远远望去,状如香炉,时有紫烟升腾,史称“炉缸”。又因规模宏大,自然天成,当地人称“天坑”。龙缸天坑,在平面上呈不规则的椭圆,坑壁近于90度,这种直上直下的形态更是“当惊世界殊”,  相似文献   

20.
<正>通江溶洞以发育于震旦系地层中的地表喀斯特石林、峰丛、峡谷景观和发育于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中的地下喀斯特溶洞群景观为主,兼具绝壁、瀑布、花岗岩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是具有科普、科研、观光、休闲功能的山岳型国家级地质公园。以诺水河溶洞群为代表的喀斯特溶洞,数量多,密度大,分布集中,且广泛发育于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