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丹茹 《新远见》2011,(5):74-77
在灾难事件报道中.报纸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两种:新闻图片与文字报道。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图片甚至比文字报道更为重要,因为灾难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异常性等特点,单一运用文字叙述很难再现事件现场及救援情况.而采用几张现场图片不仅突出了现场感.还能提高报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齐天 《活力》2013,(1):56-56
在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记者不仅要准确及时地把灾区第一手信息传达给受众,还需要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注意调节新闻受众的悲痛心理,发挥人本主义精神.在报道灾难性新闻事件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吴新星 《活力》2012,(14):80-80
近几年,国内自然灾害频发,“达维”台风袭击辽宁山东,暴雨冲毁铁路、农田、房屋,使得铁路客运中断,数万旅客滞留,农民流离失所。“7·21”北京暴雨夺去多人性命。作为灾难性事件载体的灾难新闻,其报道方法不仅关系到灾难信息的传播效果。而且还关系到灾难事件主体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因此。灾难新闻除及时地报道灾难,理智、科学地分析灾难之外,新闻记者还应力求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让受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情况,体现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无私与智慧、善良与坚强等人性的光辉,彰显人间大爱,从而“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相似文献   

4.
张大巍 《活力》2010,(8):362-362
灾难新闻.是指“反映由天灾或人祸导致的.给人类带来不幸的社会原生态的新闻”。不仅包括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新闻。也包括战争和恐怖袭击等人为灾难的新闻,环境污染、交通和生产事故等事件。从1842年德国汉堡的火灾废墟图片开始.灾难新闻摄影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战争、疾病和灾难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新闻摄影关注的重点.从“荷赛”获奖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WPP在其51年的新闻摄影评奖历史中曾将年度最佳新闻图片奖授予灾难新闻摄影四十多次,这是一个足以让人惊叹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贾大雷 《活力》2011,(10):106-106
近年来,新闻事业突飞猛进,灾难报道更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这些年来中国频繁的发生重大灾难事件,在灾难中更加凸显了新闻报道的重要作用。灾难报道的难点在于它的突发性.因此,记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在整体上把握事件的真实性,然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存在的根据和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高子茜 《价值工程》2010,29(7):250-251
一个国家的发展,必会遭遇灾难性事件。或自然或人为的灾难,给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造成破坏,但也产生转化作用,激发民族团结、引发社会反思、促进经济建设。科学看待灾难性事件,对其因势利导、转化升华,可使之成为国家发展史上的重大拐点。中华民族的历史已证明,多难可以兴邦。辨证看待各类灾难性事件,中国的明天必定更强大,社会发展更科学、和谐。  相似文献   

7.
刘荣宾  赵亚洲 《活力》2009,(2):66-66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面对痛苦的受难者.新闻媒体是否有权利让他们再去回想一遍他们所遭遇的痛苦?而这些报道公开后.又会给受难者以多大的打击?这时的新闻媒体是不是应把损害降低到最小。而不是为了新闻价值而牺牲他人的利益?我国目前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传媒道德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冷漠。这种传媒道德意识的缺失说到底,还是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水平直接决定了其新闻报道中体现的人文关怀水平。那么,在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媒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应该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呢?  相似文献   

8.
李木双 《活力》2010,(12):213-213
灾难事件以其突发性、冲突性和震撼性,往往是最能引起关注的一类新闻报道。对于灾难报道的侧重点,笔者认为应该以人为本。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日益加快。近年来.连续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案件等灾难事件.引发全民关注。  相似文献   

9.
阮琦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278-278
媒体的审美趣味直接关乎其传播效果,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尤其如此。在“5.12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文章通过回顾地震电视报道、新闻图片并从“真”、“善”的角度剖析其美学意义,最终得出结论:只有以“善”为原则,对灾难新闻中的“真”进行事实、角度、技巧的三次选择,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才具有关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宇  范千程 《活力》2011,(14):122-122
在突发性灾难事件发生时,记者是尽一个公民的义务参与救人,还是履行新闻采访的职责,这是新闻界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不论我们的传媒还是其从业人员.应该积极地进行总结与反思。笔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实践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如人全受到病菌感染要得病一样,企业在经营中了要受到内外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也会发生各式各样的危机。一般说来,危机是指危及企业形象和生存的突发性、灾难性事故与事件。它通常会给企业和公众带来较大损失,严重破坏企业形象,甚至使企业陷入困境。欧洲的二恶英污染事件、比利时的可口可乐饮料中毒事件,直至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日航事件、三菱“帕杰罗”事件,都是典型的危机事件。在处理这些事件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从而丢掉既有的市场,甚至将公司拖入灾难的深渊。所以,企业…  相似文献   

12.
吴福强 《活力》2014,(1):41-41
《现代汉语词典》(2002商务版)中对灾难的解释是:“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造成灾难的事件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灾害,一是重大的人为事故,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天灾人祸”。对这些天灾人祸进行的报道,我们称之为灾难新闻。  相似文献   

13.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面对痛苦的受难者,新闻媒体是否有权利让他们再去回想一遍他们所遭遇的痛苦?而这些报道公开后,又会给受难者以多大的打击?这时的新闻媒体是不是应把损害降低到最小,而不是为了新闻价值而牺牲他人的利益?我国目前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传媒道德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冷漠.这种传媒道德意识的缺失说到底,还是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水平直接决定了其新闻报道中体现的人文关怀水平.那么,在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媒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应该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呢?  相似文献   

14.
保险业在国家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机制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当前国家公共安全事件概况 国家公共安全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中国的公共安全问题十分严峻,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GDP损失高达6%,每年因公共安全事件使20万人口失去生命.这中间首要的问题就是安全事故率居高不下,屡屡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更具突发性、灾难性和社会危害性.1990年至2002年,中国安全事故总量年均增长6.28%,最高时增长达22%.  相似文献   

15.
魏莹 《活力》2011,(14):98-98
现代社会,无论是国外的新闻媒体,还是国内的新闻媒体.无论是党的机关报.或是都市生活类报纸,都十分重视报道服务新闻,很多晚报把服务新闻列入改版的重要内容,纷纷扩大版面,延伸服务内涵,在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服务类新闻让读者变得越来越亲近报纸.亲近新闻,使报纸赢得更多受众。如何使服务类新闻更好的体现思想性和指导性,使新闻媒体成...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新闻事件(舆论热点).人为制造新闻、事件和舆论热点,借题发挥、借力打力,集中优势兵力,进而单点突破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公益营销同样可以使企业一方面捐出金钱,另一方面卖出更多产品。国内企业的公益行为主要发生在偶然的、孤立的事件中,比如灾难性事件,是被动参与;不像跨国公司的公益行为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8.
宁祥和 《活力》2010,(6):199-199
何谓新闻:新闻是指正在发生的事情。新闻需要评论吗?当然。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无论是现场的目击者、当事的采访者还是看电视读报纸的受众者,对新闻事件本身肯定有自己的相应的看法。观后感、读后感,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发生后所引发的评论。如果一条新闻播发后,受众没有任何的看法想法,毫无疑问,这肯定不会是一条新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的接受信息的来源多样丰富。  相似文献   

19.
谷小娟  颜雪梅 《活力》2011,(6):243-243
突发性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后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这些事件在发生之前大多没有先兆、不可预测或难以预测,而且发生后场面转瞬即逝。在事发时间、地点、性质无法提前得知的情况下,要搞好突发性事件的采访和报道,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张树永 《活力》2011,(15):50-50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在新闻报道中,一个关注率很高的新闻事件往往能够引发出与之关联的其他新闻事件,这些事件也许已经存在,也许即将发生,但其新闻价值是由前者引发或提升的。这些新闻事件,相对来说就是新闻的“多个落点”。尤其是当我们想写出饱满精彩的文章.循着新闻事件“第一落点”,追踪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的意义便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