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粮食问题研究》2008,(4):37-38
最近。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稻米分会在江西九江召开。2008年夏季稻米市场形势分析会,其重要信息如下: 一、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一)粮食产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丰收,2007年粮食总产量5015亿公斤,预计当年产需存在一定缺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稻米市场供求大致平衡,品种适应度提高,价格波动不大,相对比较稳定,但也有部分地区的市场稻强米弱,稻米加工企业有多做多亏之说,被稻米行业普遍关注。何故?是稻米多了或少了,还是市场不规范所致?一、稻米供求大致平衡,市场风险依然存在全国稻米产量自1997年度突破两亿吨而使市场宽松后,近十二年均在1.7-1.95亿吨间徘徊。2003年一度下滑到1.6亿吨。从近十几年的供求状况看,稻米产量在1.9-2亿吨之间,供求大致平衡,低则呈紧缺态势。所谓大致平衡,一是数量,二是品种。这得益于东北大米的开发,既大幅度增加了数量,弥补了南方缩地减产之不足,又使粳稻占稻米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使粳籼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东北地区也付出了牺牲豆类等低产作物的代价。就粮食生产而言,我们都庆幸全国粮食“八连增”、“九连增”,但也必须意识到不能高枕无忧,粮食特别是稻米的市场风险依然存在。一是粮食资源严重不足,综合生产能力有限。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水稻发展。尤其是水稻种植面积,因开发占地和双改单等原因,逐年减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有赖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的增强以及耕作方式的改进等诸方面。对此,近十多年国家花了大力气,“八连增”、“九连增”也是得益于此,但潜力越来越小。如果没有新的增长点,粮食特别是稻米产量很难再上新的台阶。二是粮食的垄断l生提速,依存度上升。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粮食自给率问题上,一直有争议。  相似文献   

3.
04年我国粮食大丰收,靠得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而年初出台的旨在鼓励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中央一号文件”,最具有代表意义,成为我国扭转粮食生产不利局面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实行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粮食直补,尤其是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更是让稻谷种植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4.
1 2004年国内稻米市场回顾,1.1受政策支持,2004年国内粮食大幅增产。3大谷物产量同时增加。1.1.1 全国粮食总产激增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469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88亿公斤,增长9.0%,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粮食单产每667平方米308公斤,比上年增长6.6%:粮食单产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蛛网模型为基础,从逻辑上考察粮食期货市场对粮食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以玉米为例,结合我国玉米“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政策实施前后市场表现进行相应的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期货市场能够增加粮食现货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和降低供给价格弹性,当粮食期货市场足够发达时,粮食现货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大于供给价格弹性,粮食现货市场由“发散型蛛网”转化为“收敛型蛛网”,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下降并趋于均衡;(2)我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施期间,玉米期货市场不活跃,难以有效发挥价格引领作用,而玉米“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政策实施后,玉米期货市场活跃度提高,在供给和需求价格弹性共同影响下,玉米现货价格波动幅度下降,玉米期货市场能够稳定现货价格。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今后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现货市场交易体系、丰富粮食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建立健全粮食期货市场交易和监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1 2007年中国稻米市场分析 1.1 稻米生产情况 2007年,围家继续高度晕视粮食生产,加大农业生产投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依然很高,粮食生产实现连续第4年增产。同家统计局公布: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据有关部门测算,2007年中国稻谷生产总体呈“两增一减”态势,即播面略有下降,单产与总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市场体系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粮食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一系列国民经济总体情况发展变化的结果。回顾我国粮食政策改革的历程,总结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准确分析、评价我国目前的粮食政策,明确今后进一步深化改...  相似文献   

8.
自1984年以来,我国粮食买难、卖难交替出现,财政用于粮食的补贴日益增加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粮食部门和粮食生产者。现行粮食购销体制,既制约了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比较利益低),又导致国家财政补贴的日益增加(从1982年的150亿元增加到1989年的300亿元),并刺激了粮食消费(低价、高定量)和产生严重的浪费(每年浪费粮食高达200  相似文献   

9.
自2003年7月以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又一次倍受关注。2004年中央恢复了“1号”文件,并出台了多项支农、扶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和对粮农利益的保护力度再创历史新高。由于市场、政策的双重作用,加上“老天”的帮忙,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终于止降回升,全国公布的粮食总产量达46950万吨,比上年净增3880万吨。今年粮农种粮积极性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10.
■后期影响因素分析1、粮食市场放开,粮源竞争更加激烈。市场放开后,粮食收购门槛降低,多元化主体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根据有关方面统计,吉林省经批准取得收购资格的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近千户,占粮食经营企业的50%以上。另外,在收购市场活跃着大批农村经纪人,农村经纪人成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稻米需求和生产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稻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居第一位、单产居第十位。自1980年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23%,稻谷产量占全球的30%以上。可以说,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其作用和意义重大。一、稻米消费情况西方国家以小麦消费为主,稻米只作为替代品和补充品。而我国不同,稻米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在粮食消费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一)稻米消费的一般特性1、占粮食消费的比重大。目前…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自2004年以来,国内粮食连年增产,2011年国内粮食总产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同期国内稻谷产量也持续增加,并在2011年再次迈上了2亿吨的大关。但在粮食和稻谷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稻米价格并没有因供应好转而下跌,反而呈现出持续上涨势头,“产量增、价格涨”成了这一时期的鲜明特色。为什么在供求关系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稻米却不断上涨呢?到底是谁推高了稻米价格?  相似文献   

13.
1989年以来,我国参照国外的一些规范做法,在郑州等地开办了粮食批发市场,对调节粮食供需平衡,促进市场发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虽然从运作机制看仍处在现贷交易为主的阶段,但由于已具有较高的组织和规范程度,将会  相似文献   

14.
建立粮食供求预警系统稳定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粮食供求预警系统稳定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市场顾焕章,王曾金,许朗一、粮食供求预警系统建立的现实背景及展望在建立粮食供求预警系统之前,了解一下我国的粮食生产、需求、流通、消费状况,政府、农民行为,预测一下我国未来年份的粮食生产、需求、流通、消费、政府和...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综合分析2001年我国粮食供求关系、有关政策、宏观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对2001年下半年我国粮食市场价格走势,可望出现:价格将有所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会很大,地区差价、时间差价及品质差价将有所拉大,粮食市场购销趋于活跃.  相似文献   

16.
提出我国制定粮食保护价格的六项基本原则。认为我国应按复合标准来制定粮食保护价格,并据此设计了一套理想方案和一套过渡方案。基本思路是:按当年成本加利润计算出当年预期收入,再加上前四年的市场价格,平均后下移五个百分,点为保护价。然后参照国际价格,必要价格和相对价格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7.
价格总体平稳 部分波动 黑龙江省各地稻米购销比较平淡,总体价格较为平稳,部分地区水稻价格依然有波动、大米价格坚挺或小幅上涨。由于国家实施了东北水稻移库与定向销售、东北外运稻米继续执行运输补贴、南方国储籼稻竞价销售底价下调等粮食宏观调控措施,以及销区市场粳稻价格缓慢上涨,而大米价格较为稳定或上涨迟缓,省内多数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仍尚未入市收购水稻与加工大米,  相似文献   

18.
一、国家政策扶持农业生产,粮食继续增产2004年我国粮食大丰收,靠得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而年初出台的旨在鼓励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中央一号文件”,最具有代表意义,成为我国扭转粮食生产不利局面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实行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粮食直补,尤其是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更是让稻谷种植农户吃下了定心丸。在2005年国家将继续实施这一系列政策。2004年12月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宣布:2005年国家给予的种粮优惠政策不会减少,并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6个省、市、区宣布…  相似文献   

19.
2010/2011年度东北稻米市场购销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占全国人民口粮消费的近60%;东北地区是我国粳稻主产区,粳稻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近50%。东北大米品质好、商品率高、需求旺,在我国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具有粮食企业参与背景期货公司的市场择时能力,对我国粮食流通市场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粮食流通市场效率较低,亟待提高;我国粮食流通市场结构问题突出,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