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军 《生产力研究》2004,(12):168-170
本文借鉴了西方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对中国2001年和2002年上市A股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每股收益、以前年度发放过现金股利、资产的收益率及是否临近配股资格线是影响是否发放现金股利决策的主要因素;股权集中程度不影响是否发放现金股利的决策。公司在决定每股现金股利的大小时主要依据的是以前年度的股利政策和现有的盈利水平。股权集中程度高的公司不太会考虑现金股利的持续性;低股权集中度的公司则会把当年收益的一定比例拿出来作为每股现金股利发放给股东。公司规模的大小不影响现金股利决策。  相似文献   

2.
自由现金流量、利益输送与现金股利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针对现金股利的两种理论观点———“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和“利益输送”假说进行实证检验,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动因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不是出于减少冗余现金的需要,而是与大股东套取现金的企图有关,从现金股利的公告效应看,现金股利的发放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利于囤积大量多余现金的公司减少资源滥用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输送现金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最终控制人角度,系统研究现金股利发放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发放现金股利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但最终控制人性质和两权分离程度的差异会导致现金股利分配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在外部监管相对乏力的情况下,从微观角度探索属于公司内部独有的关于现金股利政策的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司研发创新、内部控制质量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提高公司研发创新和内部控制质量均有助于激发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意愿,提升股利分配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研发创新和内部控制质量会抑制公司的异常低派现行为,提高异常低派现公司的股利分配水平;公司研发创新和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其现金股利水平越趋向于行业标准。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生命周期负向调节研发创新和内部控制质量对股利分配意愿和分配水平的边际效应。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公司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金股利政策提供了思路启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股利分配政策作为财务界未解之谜之一,备受理论与实务界关注。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研究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能否传达出公司的业绩状况。研究选用了符合样本条件的上市公司红利分配情况与经营业绩数据,分别从现金股利支付率和是否发放现金股利两个方面观察对企业业绩状况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与企业业绩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企业绩效就越好。而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却不一定有绩效优势。  相似文献   

6.
股利政策被认为是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文在分析股利分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考察,分析了可能影响公司股利政策的一些指标变量,并利用相关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决定是否发放现金股利和发放多少时,主要是依据公司短期盈利指标,较少考虑公司的长期发展指标。上市公司这种短期化的现金分配政策隐含着长期投资风险较大,导致投资者行为普遍短期化,从而加剧股票市场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顾莉 《时代经贸》2008,6(3):164-166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分置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股权所有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通过对样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现金股利发放的比较,分析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分置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股权所有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通过对样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现金股利发放的比较,分析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侯伟 《时代经贸》2008,6(5):7-8
本文以用友公司为样本,采用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用友公司自上市以来的现金股利政策数据进行检验,分析了影响用友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制定的因素。并对用友公司选择高现金的股利政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友公司现行的股利政策适合目前公司的发展,但是为了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用友公司应该坚持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并行的股利政策。  相似文献   

10.
侯伟 《时代经贸》2008,6(8):7-8
本文以用友公司为样本,采用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用友公司自上市以来的现金股利政策数据进行检验,分析了影响用友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制定的因素.并对用友公司选择高现金的股利政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友公司现行的股利政策适合目前公司的发展,但是为了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用友公司应该坚持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并行的股利政策.  相似文献   

11.
汪灏 《经济研究导刊》2009,(17):244-247
公司理念是指公司存在的目的,决定公司法立法和适用。根据公司理念的历史变迁,可将之分为传统公司理念和现代公司理念。2005年,中国《公司法》修订时未完全采用现代公司理念,仍将股东利益高于其他利益群体的利益,存在一定缺陷,这也是“三鹿”事件发生的一个制度原因,应完善当代中国公司理念,形成适应科学发展观的公司理念。  相似文献   

12.
抛弃经典财务理论中理性经理人的假设,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2006—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用管理者的相对薪酬、持股状况和实施并购次数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公司高管的过度自信程度,从公司高管过度自信的视角重新审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少发放现金股利来增强内部融资;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越强,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现金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马虹  刘建 《经济与管理》2008,22(1):69-72
根据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条件,采取收售新股、提高财务杠杆、有益的资产剥离、供售渠道与"现金牛"进行兼并的五项策略,可防止上市公司盲目扩大经营,积极有效地促进上市公司的高速成长.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采取金字塔控股方式的民营上市公司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各种手段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针对沪深两市371家具备金字塔结构的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离系数、股权制衡度、管理者持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在ST公司和正常公司的对比分析中,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资产负债率和公司上市年限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万华  梁金成  孔梅英 《技术经济》2010,29(8):116-121
薪酬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本文从人口特征的视角研究了建筑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通过对建筑企业200名员工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除了性别、年龄之外,婚姻状况、学历、职位、工龄等对薪酬满意度(包括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体系、薪酬形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管理建议:树立人力资本理念,提高员工薪酬总体满意度;提高已婚员工的福利水平;建立动态薪酬管理体系;优化薪酬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公司治理的基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必然对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自2005年证监会提出股权分置改革至今,上市公司的改革已基本完成。实证分析说明,日前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利政策尚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企业战略的层次出发,构建项目导向型企业项目战略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来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TOPSIS法进行项目战略符合度评价。综合考虑企业资源和技术约束、项目战略符合度、项目风险状况以及企业所能承担的风险等因素,构建项目导向型企业项目组合优选模型。最后应用案例说明该模型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中小股东权益受损存在多方面原因,新《公司法》通过设立和完善累计投票制度、扩大中小股东知情权、增设股权收购及公司解散请求权、完善股东诉权等,以期更全面和完善的保护公司中小股东权益。  相似文献   

19.
王建琼  党瑶 《技术经济》2022,41(1):148-159
文章以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现金股利决策的同群效应存在性,并将公司在同行业中兼任的董事作为现金股利决策信息的传递渠道,探究同业董事连锁对此效应的影响及其情景异质性和价值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决策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公司董事同业兼任会传递相关决策信息,从而显著强化现金股利决策的行业同群效应;在董事连锁下,高竞争性行业公司、融资约束较大及国有性质的公司未表现出股利同群效应行为,而低竞争性行业公司、融资约束较小及非国有性质的公司表现出更为显著的股利同群效应行为,而此效应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效应是呈倒U型的。公司的现金股利决策应当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制定,以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小额信贷机构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较之于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经济体,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信贷资金来源受限难以满足现金需求,融资杠杆率低制约着其资本收益率,这些都限制着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对比国外成功经验,我国应给予小额信贷机构更多政策扶持,提高其融资杠杆率,拓宽其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