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金融管理局对银行公司治理的主要监管要求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金管局)对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管要求通常采用指引的方式,其主要目标是,重申对银行公司治理及财务健全负有最终责任和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所必须遵守的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2.
防范大股东道德风险是中小银行治理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梳理中小银行大股东治理风险相关文献,从银行业特殊性、股东治理的风险、如何防范大股东治理风险等方面总结其中的主要观点与结论.银行业特殊性使得大股东承担风险意愿较强,且可能直接"掏空"银行.银行公司治理机制间相互影响,银行监管是银行整体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银行整体治理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防范中小银行大股东道德风险,需要从强化监管、形成良好的股权结构、影响大股东风险承担意愿、限制可能的"掏空"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我国中小银行类型较多,对各类银行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要针对性弥补治理短板,综合考虑整体治理机制对大股东的激励约束作用,有效防范大股东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3.
鉴于银行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金融中介职能,以及银行自身控制风险和保障存款人资金安全的需要,银行公司治理对于国际金融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帮助各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推动本国银行业机构采用稳健的公司治理做法,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6年2月发布了《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管指引。为了确保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取得实效,2006年4月1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鉴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理念、独立性、客观性和审计效果等方面存在一些显的缺陷和不足,银监会制定并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本试图以上述三个《指引》为主线,就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围绕完善农业银行公司治理目标对如何深化审计体制改革、发挥农行内部审计职能等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的中国银行业竞争实质是现代制度的竞争,而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是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其质量直接决定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以往,理论界对银行构建自律型公司治理结构关注较多,但由于银行产权之结未根本解开,自律机制远未形成,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虚弱。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中国纯粹依靠银行自律机制构建公司治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筑银行公司治理的突破点。在这一思路指导下,本文从中央银行监管和外部审计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央行监管和外部审计在银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并对自律型公司治理结构与监管督导型公司治理结构模式进行比较,提出改进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内部监督、监管替代与银行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银行内部监督为例,通过建立一个简单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深入研究了监管对内部治理机制的替代关系及其对银行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监管确实改变了银行内部监督机制,产生了监管替代。监管对内部监督进而对银行价值的影响较为复杂,不同监管措施的影响存在差异。事前严格的监管降低了内部监督强度,对银行价值产生负面影响;事中监管监督的影响取决于对内部监督的替代程度,当替代效应大时会降低银行价值,反之,当替代效应小时则会提高银行价值。监管替代的存在表明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有赖于恰当的监管政策。为减少监管过度替代带来的问题,我国现行由监管部门主导银行改革的监管政策需要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6.
李莉  杨文友 《上海金融》2006,(10):44-46
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自我监管现状为切入点,针对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内部审计的虚置、内部控制的疏漏、内部监管范围的狭隘、金融风险意识淡漠等问题,提出应改变以往只重视强化外部监管,却忽视银行自我监管的观念,指出强化银行自我监管是保障金融安全与稳步发展的重要防线,内部治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优化是提升银行自我监管效率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陈艳 《新疆金融》2004,(9):26-27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一个稳健的银行体系所必需的,这一点已成为业内共识。我国已经将公司治理作为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进,先后出台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等监管指引,各商业银行也纷纷照此初步建立起公司治理的框架。但是,由于公司治理机制在我国银行业尚属新生事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国际经验: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可划分为美英模式、德日模式、亚洲家族模式和转型经济治理模式。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公司治理实践表明,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是美英模式和德日模式的融合。亚洲地区及部分转型经济国家银行公司治理低效的根源是银行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及政府对银行强有力的影响。从发达国家对银行公司治理的探索以及转型国家的经验来看,银行公司治理的优化不仅仅涉及政府的行为,监管的取向,法律体系的完善等传统关注的领域,还涉及产权改革的初始化设计,产权能否低成本的连续交易等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唯 《会计师》2014,(2):25-26
我国银行业改革的经历从国有专业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再到股份制以及上市等阶段,可以看作是一个金融机构治理由行政型向经济型转变的过程。但由于金融危机使我们放慢了银行改革的步伐,以原有的行政型监管为代表的外部治理无法适应上市银行的经济型治理机制累积了公司治理风险。银行高管落马事件频发的问题,根源就在于我国金融机构治理正处于行政型与经济型治理并存阶段,加大了治理风险,需要从股权结构、独立董事制度、经理人市场、法律体系等几个方面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后,银行治理缺陷充分暴露,构建有效的银行治理机制已成为预防金融危机的重点.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银行利益相关主体众多、交易产品具有复杂性和不透明性、负债结构以存款为主等特点进行分析,指出银行治理与一般公司治理存在重大差异,需要反思股权结构过于分散、独立董事比例过高、股权激励过大和过于关注股东短期利益等问题,改善薪酬激励、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加强董事会建设,并充分发挥监管当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