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然 《新财经》2001,(3):74-75
股市曾经是冒险家的乐园,一般民众很难也不敢轻易涉入。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多数的投资专家认可了投资股市为长期致富的策略,加上组合理财概念的出现,使得股市投资更为安全。这样才会有90年代末股市中股票齐上市,众人争抢购的奇特现象,也才使得美国股市文化得以形成,并产生了强烈的传染性和拓展性,蔓延至世界各地其它股市中。  相似文献   

2.
胡海青  宋林  刘力昌 《特区经济》2005,(10):319-320
我国资本市场已经经历了几年熊市,股价屡创新低,进入2005年之后,整个市场笼罩在一片恐慌气氛中,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加剧中小投资人非理性的“搏傻”行为。这固然有政策性失误带来的投资价值判断体系紊乱、上市公司质量太差、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力等体制性原因,但经过大幅下跌之后,我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区间到底在那里,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股价到底有多大影响,这些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从投资者行为逻辑出发解释股价形成与波动机理,并对与此相关的文献做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3.
试论股市“内幕交易”贾玉凤,广欣咏股票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兴经济的资本交易中,股票市场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1991年初,我国的一次社会调查显示,股票已成为大众选择的投资新热点,位居个人急于投资的四项目标之一。股市运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市风险价格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者投资于风险股市,必然要求获得风险补偿,这种超出无风险收益的股市投资回顾就是股市的风险升水,其大小衡量的股市的风险价格。本文统计发现,我国沪深股市的风险升水并不相同,我国股市的交易费用过高,剔除交易费用后,两市的平均风险升水则分别降为8.56%和5.33%。夏普比率即单位风险价格显示,上海市场比深圳更具有投资价值,但上海30指数则几乎不具有投资价值,两市的投资价值均低于同时期的美国股市。  相似文献   

5.
上海楼市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变化。和股市一样,楼市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所有的楼盘再也不是齐涨齐跌了,因此投资楼市和投资股市一样,找好个股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输通渠道     
一般来说,民间投资有三种形式:投资股市,投资股份制企业。直接投资办企业。但后两条渠道在目前看来都不顺畅。因而也就出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是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不畅,另一方面却是民营企业融资存在困难。有经济学家断言:当经济生活贴近个人资本这一最丰富的动力源泉时,困扰当前中国投资和消费的一些症结也就迎刃而解了。股市行情稍好,人们一下子就都扑向股市,这反映了民间资本投资的渠道不畅。而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不畅,再加上一般投资者对股市等投资知识的不足,从而出现“全民炒股”等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全民炒股”不仅给民间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投资风险,而且也给股市等投资领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7.
股市中的"金点子"不是特指某一种最好的投资理论和方法,真正能成为股市中"金点子"的是指那些能适应当前行情的市场条件,适应投资者自身的投资风格和个性的投资理论和方法.在股市中没有最好的投资理论和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投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股市兴起,投资者们逐渐意识到股市风险的重要性,探究股市风险的目的是做出有效的投资决策,而正确的投资决策需要科学的投资理论作为依据,因而股市投资理论成为投资者必须重点研究的领域。本文探究了价值投资、趋势和风险收益三种股市投资理论,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做出投资决策,降低股市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9.
易宪容 《沪港经济》2008,(10):18-18
最近有一份市场调查显示,42.99%的投资者认为,中国股市在1500点时才有投资价值;25.49%的投资者认为,在2000点时才有投资价值;只有不到20%的投资者认为当前的股市有投资价值,而且40%以上的投资者认为,今年的股市要下跌72%以上才有投资价值。这说明了尽管今年的中国股市在世界市场上表现最惨,但投资者仍然对当前的市场没有信心。  相似文献   

10.
正如大家所说:股市涨跌是投资者信心强弱的体现,然而,股市反弹或上涨所产生的信心,则同样会传导或表现到房地产市场上。在投资市场的长期趋势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景象是:股价涨,则房价一定会上涨;但股市跌,则房价不一定会跌,因为房价与“本币对内价值”呈反向变动关系——纸币越是贬值,房产则越是值钱。更何况,房产既可自住,也可出租,更可以疯炒,因此,房产投资既是不动产投资,也是虚拟投资。这正是股票投资所无法比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企业的投资管理尤为重要,一旦重大投资决策失误,会使企业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走向万劫不复之地。因此,企业在获取投资回报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失误之处和一些潜在的风险。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控制投资失误是企业项目投资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性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对企业投资做出正确的措施,以便于来控制投资中风险,从而完成企业投资过程中的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世界财富中,大约有20%左右以股票的形式存在。股市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了全球数以亿计的投资者。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败夫走卒,参与其间,乐此不疲。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投资股市、研究股市。如李嘉图、凯恩斯、萨缪尔森(1970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托宾(198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马尔柯维茨(1990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夏普(1990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米勒(1990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法玛、罗斯、布莱克、斯科尔斯(1997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莫顿(1997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等等。国内更不用说,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参与股市。然而,在股市中获得成功并非易事。股票投资是投资者在智力和意志力上的较量,是投资者综合脑力的较量。很多名家都认为股票投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难把握的活动之一。牛顿在著名的南海公司泡沫事件(1720年)中损失20000英磅以后,慨叹“我能够计算天体的运动,但不能估测人们的疯狂”。确实,成功的投资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其中之一是要有正确的投资分析,正确的投资分析又取决于正确的投资分析方法、理论。这就是本文简要概述股票投资分析方法、理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万春英 《中国经贸》2009,(18):122-123
近几年来,进行项目投资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当前项目投资体系和国家相关政策的不健全,企业在项目投资方面仍然存在盲目进行项目投资、项目投资空间认识不足、项目资金储备额不足等等问题,项目投资失误现象屡有发生,企业因为项目投资失误承受的损失相当严重甚至部分企业因此而破产。如何避免项目投资失误,完善企业项目投资,实现项目收益最大化,正逐渐成为当前企业界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李文增 《产权导刊》2008,(10):18-20
A股市场出现巨跌,是由国内外多种因素构成的。股市买卖就是买卖未来,未来存在着不确定性,人们当然就会对股市投资顾虑重重。  相似文献   

15.
六年资产增值10000倍顾明晔———上海股市投资成功人士张君访谈录张君从1992年借款5000元购买50张新股认购证开始,至1998年春节前夕资产已超过5000万元,全是股市中拼搏得来的,不可不谓是奇迹。因本人谦虚,认为目前只是刚刚起步,事业未成,不...  相似文献   

16.
过去一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骄人业绩的情况下,在宏观形势十分良好的情况下,在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几个月的负增长,而我们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却仍能够保持在7%以上的大好形势下,股市出现了连续的暴跌势态。在全国稳定、祥和的大好形势下,股市的不稳定显得非常不和谐。不能否认,股市的这种状况有内在矛盾的因素,但是更值得我们总结和认识的是工作上的失误。尤其是一些必须遵循的原则,被我们淡漠了、忽视了。这些原则是:在稳定中求发展原则稳定中求发展,是我们在建设时期付出许多学费甚至血泪才…  相似文献   

17.
焦菁 《西部论丛》2007,(9):76-77
随着股市不断创造新纪录,眼见股价也屡创新高,许多投资者忍不住想冲进股市。但这样“热烈”的投资气氛,让人很难理性地判断行情。“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选择是他们最为困惑的一件事,基金定投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家基金公司的专家建议,投资者可通过“定投计划”来投资股市,不必在乎进场时点,不必在意市场价格,无需为股市的短期波动改变长期投资决策。熟悉不同基金产品的特性,有针对性投资,即可获得不错的收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2006—2007年股市的高歌猛进和随后大盘的急转直下,给许多投资者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但部分投资者对投资理财仍然认识不足,在投资中存在不少误区,尤其是伴随着最近半年多来的股市持续上涨,一些投资者又把应有的投资纪律抛在了脑后  相似文献   

19.
皮海洲 《新财经》2009,(2):70-71
牛年牛市,这是很多投资者的美好愿望。然而,众多因素却无法支撑股市走牛。经过了大起大落的股民们,不要再奢望股指重回6000点,要习惯于在低市盈率的股市中投资。对于投资者来说,牛年只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只问耕耘,莫问收获,这也许是牛年里投资者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从“九五”第一年的国有经济运行状况看,国有企业的亏损情况仍然十分严重。较大规模的国有企业亏损是个老问题,人们已经从许多方面探讨这个课题,其中最令人信服的两个原因是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沉重和国有企业的体制不顺。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除了历史包袱沉重和体制不顺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失误。企业投资失误,一开始就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失败,从而必然导致亏损的结果。这并不依旧体制和新体制为转移,新体制下的投劳失误同样可以带来企业的亏损。目前国有企业投资失误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