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分析了西部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以及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了西部大开发农业必须抓住3个中心环节并具体做好6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科学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调整农业结构;四是加强旱作节水农业建设;五是发展特色农业,实施产业化工程;六是加强培训和农业信息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是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农业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有重要位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对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对发展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得到了全国的拥护和响应 ,特别是西部地区反映强烈 ,但是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声音较小。(一 )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西部地区地…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中农业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热潮中,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已被普遍关注,而农业大有被冷落之感,通过对西部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认为,农业依然为西部开发的重点产业和基础产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三农"工作是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新阶段,面临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宁夏将从三大示范区、三大品牌、三个保障入手,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三大示范区建设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是新时期宁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探索具有宁夏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举世瞩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在新世纪里迈出更大的步伐。国家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给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给西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由于西部地区农业占比较大,西部大开发必然迎来西部农业大开发 ,作为在西部农村经济中与“三农”息息相关且发挥着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的农村信用社,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分发挥支持“三农”的重要作用 ?怎样在推动西部大开发、大发展中扮好自己的角色 ?  ——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认清形势,坚…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农业如何开发?是农业部门面临的新课题.目前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在北京召开了"农业专家谈西部农业开发"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对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的战略,农业开发的突破口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这里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一、西部大开发 ,必须坚持以农民为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 ,他们都非常重视农业 ,并确立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他们一致认为 ,农业的发展 ,不仅关系到中国十几亿人口吃饭的问题 ,而且关系到中国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是否顺利进行 ,关系到整个国家是否稳定。当然 ,西部农业的发展 ,也直接关系到西部开发是否能顺利进行。西部大开发给予了西部大发展的机遇。农业、工业、交通业、旅游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等 ,都应抓住机遇 ,争取获得大发展。但是 ,首先是农业 ,只有农业发展了 ,其他各业才…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有许多事情要做,其中特别要强调重视和加强农业。现在重视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声音在西部大开发中还比较小。西部经济要发展,也必须有稳固的农业  相似文献   

9.
实施西部大开发 ,是世纪之交在即将实施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时候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不失时机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 ,农业部怎么办 ?最近农业部部长陈耀邦说 ,抓住机遇 ,积极组织各级农业部门 ,在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西部予以重点倾斜 ,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自然资源优势 ,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有巨大的潜力。陈耀邦认为 ,西部农业的开发要面向市场 ,依靠科技 ,进一步加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力度。他表示 ,在西部大开发中 ,农业部向西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正确认识西部农业的现状,明确西部大开发中农业发展的思路,提出重点建设项目,为有关领导和部门提供决策建议,2000年4月27日由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和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联合举办的"西部大开发中的农业发展对策"研讨会在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召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我国大豆种植锐减、进口攀升和自然灾害加重的背景下,摸清我国大豆种植时空分布特征、风险费率对制定大豆种植和保险政策,保障大豆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依据1978—2016年全国省级大豆播种面积、产量、单产及进口等数据,基于风险损失和产量分布模型,运用数理统计、直线滑动平均模拟法和单产分布模型模拟推导法,分析全国大豆种植的时空分布变化,评估相应的生产风险并厘定各地大豆农业保险费率。[结果] 1978—2016年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有大豆种植,1998年后,仅青海未种植大豆,东北和黄淮海地区一直是我国大豆主产区。2005年全国大豆达到最大播种面积959万hm~2,随后锐减,2015年仅为2005年的67.8%;产量变化趋势和面积变化趋势一致;平均单产为1 153 kg/hm~2,呈现出上升趋势。大豆进口逐年增加,2016年大豆进口总量8 391万t,创历史新高。全国大豆发生灾害风险的平均频率为27.24%,西藏、宁夏、陕西发生灾害风险的频率较高,各地呈现出轻灾(18.24%)中灾(5.74%)重灾(1.95%)巨灾(1.30%)的特征。全国大豆种植的平均费率为4.40%,陕西、河南、安徽、辽宁、吉林和内蒙古大豆种植大省的费率较高,而黑龙江大豆种植的费率则较低,为3.72%。[结论]我国大豆种植结构需要调整,在大豆种植大省,如陕西、河南、安徽等,降低种植面积;在保持黑龙江大豆种植优势的同时,发展河北、山东等低风险地区的大豆种植;在开展大豆农业保险时,实行地区差异化费率。  相似文献   

12.
利用3S技术对扬黄灌区耕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土地总面积251426hm2,其中耕地(净面积,下同)127427 hm2,园地5040hm2,林地3714hm2,其他用地114580hm2;耕地中,水浇地94514hm2,旱地32707 hm2,菜地147hm2;调查结果准确、翔实,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政府出台的“粮改饲”结构调整、种养结合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种植业与养殖业供给侧结构问题提出的重大决策。[方法]文章在“粮改饲”策略实施的基础上,以养殖业为切入点,根据京津冀冀北张家口市万全区与塞北管理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粮改饲”策略实施前后的效益,[结果]按照种植饲草饲料的规模计算,奶牛养殖主体实施“粮改饲”后比“粮改饲”前节省成本910元/667m2,按照奶牛消耗青贮玉米量计算,养殖企业可以节省成本1 820元/(头·年); 而养殖规模较大经营主体的效益明显高于规模较小经营主体的效益,[结论]得出实施“粮改饲”降低了养殖业成本,提高了养殖业规模效益的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从农牧业供给侧入手,引导耕地流转,扩大种养业结合经营规模; 从农牧业产业各环节切入,延长产业链条,融合发展“产加销”; 依据区域资源特征,创新粮草轮作模式; 依据饲料饲草种植主体规模进行“粮改饲”补贴。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classification of farming undertaken for the four counties of North Wales.? Essentially a type-of-farming classification results in the subdivision of a large area into regions within which a relatively homogeneous associ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e the prevailing types of agriculture. Ideally, a type-of-farming area would consist of all that territory within which the choice of products and the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factors tend to be similar. The nature of any classification will depend, however, on the main purpose for which it is mad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is was to group parishe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agricultural activity occurring within them. A further objective was to map the location of the different farming types and thereby to define the predominant type-of-farming areas in North Wales. Among other uses of this classification is an attempt to calculate the contribution to production of each type of farming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耕地非农化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梳理我国耕地非农化的研究进展,研判现有研究成效及不足,并结合新时代耕地非农化的诉求,厘定未来研究导向和重点,为增强耕地非农化成果精准性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该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我国耕地非农化的研究及发展趋势。[结果](1)从研究内容上看,我国耕地非农化研究内容丰富,耕地非农化发展现状主要涉及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及规律,发展异质性显著; 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较为明显,但对社会及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 驱动力及驱动机制对耕地非农化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耕地非农化体制机制、技术层面的调控因地区性发展差异而有所不同; 研究多以耕地非农化的静态为主,动态性不强,对耕地非农化发展过程的控制与管控研究存在不足。(2)从研究尺度上看,我国耕地非农化研究集中在以全国和省市域为主的宏观地域上,对全国以及各省份及其内部范畴的耕地非农化做出研究分析,该尺度范围内耕地非农化发展大体呈不均衡态势,而目前我国对于微观层面上的研究相对较少。(3)从研究方法上看,学者们多以定性方法为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地利用问题,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研究耕地非农化的驱动机制,并结合遥感与GIS技术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但多目标、多学科综合集成的智能体技术应用较少。[结论]创新耕地非农化的研究方法,构建智能决策模型; 加强耕地非农化过程管控研究,提高实时监控力度与吻合度; 厘清微观主体的行为特征,完善多尺度、多层次结构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设定精饲料数量、劳动力等5个投入指标和主产品产量、净利润2个产出指标,分别对我国各省大规模、中规模、小规模和散养4类养殖规模下的奶牛养殖效率及偏序关系进行测算,总结传统奶源带区域奶牛养殖效率发展特点,帮助无效率地区确定学习对象以实现效率优化改进。方法 文章运用DEA-CCR模型测算2009—2019年中国4类奶牛养殖规模下各地生产效率,利用基于偏序集理论的CCR模型测算相同养殖规模下各省区的偏序关系,并形成偏序关系图。结果 2009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以发展大、中规模为主,到2019年两种规模有效率养殖地区占比均超过32%,且中规模养殖地区在高效养殖的稳定性方面表现更好。传统奶源带区域中,大城市郊区已无小规模和散养形式,其大、中规模养殖的效率在各区域中都表现优异;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小规模养殖和散养效率最高;地处中原的山西省、西北的新疆和甘肃以及南方的广西等地都是养殖效率表现突出的省区。结论 因奶源带区域内部各省区发展的同质性较低,无效率省区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方面须更多地进行跨区域经验学习,具体优秀示范养殖省区有:大规模养殖下的新疆、甘肃、河北、北京、山西、湖北等;中规模养殖下的黑龙江、山西、天津、北京、吉林等;小规模养殖下的黑龙江、湖南;以及散养方式下的新疆、吉林、湖南、山西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总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的同时,日益增加的畜禽粪便排放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北京市由于特殊的经济和政策环境,畜禽产品需求量较大从而畜禽粪便排放量进一步增多,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于北京畜禽养殖产业污染的防治,为生态环境保护及居民身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方法]文章采用随机抽调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北京市地区主要畜禽养殖情况,进一步使用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参数估算北京地区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结果]北京地区多以养殖生猪、牛、肉鸡为主;北京市11个区县产污量较大的3个区依次是顺义区、房山区和平谷区,主要污染物为化学耗氧量和总氮;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北京地区畜禽养殖存在以下问题:(1)资金技术欠缺,无法按照要求购买必须的污染防治设备;(2)小型养殖户应对风险能力弱;(3)部分养殖户抱侥幸心理,认为投资污染防治设备没有必要。[结论]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养殖者使用新型排污设备;各个区县主管农业的部门定期组织养殖者进行免费培训;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有机肥市场发展;发挥资金及技术优势,优势互补;引导居民调整饮食结构,倡导健康生活与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湖北、湖南和江西3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及其各产业差异性和相对优势及其竞争力。[方法]在宏观层面运用了传统的基尼系数分析3个省份历史发展上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判断3个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存在虹吸效应;从中观层面运用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分析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从农畜林渔等方面判断各区域产业专业化水平程度;从微观层面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分离出3个地区的各部门产业的优势及其竞争力。[结果]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变化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基尼系数不断扩大;湖北的种植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湖南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江西的林业、渔业都较中三角地区对应的子产业的区位熵指数高;江西木材和竹加工业和烟草业具有较大的产业竞争优势,湖北的茶叶、水产和瓜果疏菜产业优势明显,湖南地区农业产业综合优势主要在于烟草、水果、肉类以及木材和竹类加工业。[结论]通过比较地区农业产业竞争优势,提出发展地区产业特色,合理布局全域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收益,稳固对结构优化的资金支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奶牛养殖业是奶业产业的起始环节,研究奶牛养殖区域布局演变规律和成因,是进一步优化奶牛养殖布局,提高奶牛综合生产能力,进而推进实现我国奶业振兴的现实要求。[方法]文章基于1996—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奶牛养殖区域布局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综合考察奶牛养殖区域布局重心变动的轨迹和特征,选取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奶牛养殖区域布局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计量结果表明,奶牛存栏滞后一期、奶牛存栏滞后二期、玉米年产量、大豆年产量、乳企数量、技术进步、财政政策支持和禁牧政策是影响奶牛养殖布局变动的主要因素,且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结论]提出把握奶牛养殖区域变动规律、加强奶牛养殖生态环境建设、合理规划玉米与大豆的种植区域、加快奶牛养殖技术创新、优化乳制品企业布局、增加财政补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种植结构调整视角的化肥减施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化肥过量使用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产地环境风险的重要因素。虽然已提前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但"后零增长"时代,探寻巩固和推进化肥减施的有效对策仍是当务之急。[方法]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不同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对化肥使用量的影响。[结果]化肥用量变化与果蔬类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密切相关。近年各省份化肥用量的变化趋势,也佐证了耗肥量大的果蔬类作物种植面积的消长,是助推我国化肥使用量增减变动的重要因素。[结论]种植业结构调整策略将成为控制化肥用量的重要途径,调减非优势区作物种植面积,构建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在生态脆弱地区开展休耕,综合运用国际农业资源和产品市场,保障短缺农产品供给等种植业结构优化措施,是推动化肥减量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同时,应注重转变传统施肥方式,推广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强化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与引导,巩固化肥"零增长"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