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农村》2003,(2):15-17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省在世纪之交时提出203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珠江三角洲地区要率先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现代化。过去几年,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状况和进展怎样?今后建设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应当注意些什么?就这些问题,我  相似文献   

2.
浅论新疆绿洲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大决定我国在2020年左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会后党中央强调把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言而喻,2020年以前彻底解决“三农”难题是“重中之重”。在2050年左右全社会基本现代化之前,首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重中之重”。这样,解决“三农”难题和建设现代化农业是我国今后五十年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或称现代农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营管理》2008,(4):10-16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总定位,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新世纪头二十年,江苏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全省三大区域实现“两个率先”的时序要求是:2007年前,苏南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地区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前,苏北地区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地区部分地方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地区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简论二十一世纪上半叶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晔 《农业经济》2004,(2):40-4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使我国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21世纪长足发展,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切实把科技进步放在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大力推进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科教跨越式发展,用科技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发展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三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指导方针、发展方向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进一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时俱进地构建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组织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力量,不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追溯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历史沿革入手.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十六大提出的党在新世纪前期的战略任务.北京郊区工作必须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格局,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牢牢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六项创新,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郊区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郊区.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主要指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还包括农业制度的变革。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必须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农业现代化新阶段所遇到的主要障碍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都市郊区,必须“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个集中”的要求,郊区各级干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同时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伟大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国内生产总值(GDP)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以上。就以农业为主体、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的农场系统而言,这既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战略目标,也是需要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从农场系统的现状来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紧紧抓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个“牛鼻子”。美国著名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N.GregoryMankiw)认为,劳动生产率是决定国民生…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临沧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市,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7.5%,但还不是一个农业强市。因此,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临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迫切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60%以上的农村人口,农业信息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化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是实施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基础和组成部分。2002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黑龙江垦区,发出了“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召,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途径还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其中很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和推动垦区经济社会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动力黑龙江垦区从开发建设伊始,就非常重视农业机械化建设。现在已从根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垦…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是进入 2 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一目标能否实现 ,取决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广大农民生活水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广大农村在新世纪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 ,70万个行政村将是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因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从 70万个行政村做起。一、我国已经具备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条件经过全国人民长达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 ,特别是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发展建设 ,至 2 0世纪末 ,我国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 3个重大变化 :一是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194 9— …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发展状态和发展理念。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政府始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加以重视。中共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世纪发展战略时更加强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更是一个农民大国 ,全国13亿人口 6 2 %以上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 ,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 ;决定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进程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正是小康社会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现的核…  相似文献   

20.
供销社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供销社作为农民群众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肩负着引导农民发展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结起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供销社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