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精准识别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有效的精准脱贫,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精准脱贫主要包括政策维度、发展维度和主观维度。研究发现:贫困农户脱贫的未来发展能力较低;贫困农户对于脱贫的认同度较低;五保贫困户相对于一般贫困户和低保贫困户而言更易发生"错退"现象。因此精准扶贫工作在保证有效脱贫的前提下,更要保证长期脱贫,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贫困退出机制、融入社会力量关注扶贫问题等措施实现农户真正"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2.
正调查发现,27%的脱贫户认为技能培训效果不大,56.67%的农户未将产业扶贫贷款真正用于发展产业,21.33%的受访者对脱贫奔小康信心不足,28.67%的脱贫户对贫困退出政策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精准扶贫作为我国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积极探索、创新和实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目前,每年都有许多贫困人口退出贫困,但如何确保贫困人口的精准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实施进入了关键期,尤其是对广大的山区,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实现精准脱贫任务重、时间紧。在此背景下,山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更关注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问题,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没有给予关注,由此可能会带来生态环境的安全隐患。为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可持续的成效,亟需以绿色发展理念,来引领未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基于此,本文在对重庆市武隆区和石柱县调研的基础上,剖析了山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实现山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选择适宜区域特征的扶贫模式;在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要素,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避免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区域贫困人口的社会福祉。  相似文献   

4.
我国发展过程中,贫困问题是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社会工作有效介入精准扶贫工作,对完善精准扶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扶贫工作中,社会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探析了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对策,以加强社会介入,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20年鄂南山区S县贫困户脱贫质量调研数据,采用OLS和Probit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科技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检验了脱贫农户农技水平和持久脱贫信心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科技扶贫政策显著抑制了脱贫农户贫困脆弱性。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脱贫农户农技水平和持久脱贫信心在科技扶贫政策和脱贫农户贫困脆弱性之间均发挥着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明确了脱贫能力的提升和脱贫信心的增强是科技扶贫政策降低贫困脆弱性的深层原因。据此提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间节点上,要加强对贫困户的识别能力,精准实施科技扶贫政策,瞄准脱贫人口提供农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提高农户的内生动力,调动其参与科技扶贫的积极性,提高脱贫农户的农技水平,增强持久脱贫信心,使得科技扶贫政策取得更好的减贫增收效果,从而降低贫困脆弱性,确保脱贫农户稳定脱贫、不返贫。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2021,(6):25-32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的贫困类型由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总结减贫经验、巩固减贫成果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运用广义精确匹配法定量分析了产业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相对贫困状况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 "GSP" "GTP"以及"企业或大户带领"三种模式扶贫政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摆脱相对贫困状态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多元化的扶贫政策可以优化农户的资源配置,"GSP" "GTP"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农户走向内生脱贫路径,但"企业或大户带领"模式则存在着"理念困境"。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扶贫是我国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保证2020年贫困地区全面脱贫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举措。自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湘西扶贫工作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以来,学术界纷纷投入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论的研究。目前,我国对于精准扶贫的研究重点围绕在精准扶贫内涵、困境与挑战、实施路径以及脱贫成效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文章通过总结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不足,并对今后的精准扶贫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促进农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是实现稳步脱贫最为直接的手段。本文基于辽宁省阜新市建档立卡的既往贫困户调查数据,利用VEP方法对研究对象脱贫后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评估产业扶贫政策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对产业扶贫效果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脆弱发生率与贫困发生率差距较大,部分农户有返贫的风险;整体产业扶贫可以显著降低贫困脆弱性,然而不同的产业扶贫项目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种植业和养殖业扶贫效果较好,而加工业扶贫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本文建议后续动态调整扶贫政策,根据地区优势和贫困户特点,落实"一对一"定向精准扶贫机制,从而巩固脱贫效果,阻止脱贫农户返贫。  相似文献   

9.
精准脱贫的公共价值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它是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扶贫主体在协调互动的基础上,运用一定手段对贫困地区及其贫困人口开展精准帮扶,以期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要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做好以公共价值理念为基础的精准脱贫绩效评价,把精准脱贫绩效评价纳入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之中。本文在科学理解公共价值及其在精准脱贫中的价值考量基础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心理效益"四位一体"精准脱贫绩效评价的框架构建,并通过贫困退出机制和脱贫发展机制剖析了精准脱贫工作的运行机制,进而为"脱真贫、真脱贫"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是国家级贫困场,尽快实现全民脱贫,摘掉贫困场的帽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查哈阳农场推动精准扶贫的难点,并提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精准选项、产业扶贫,精准到人、分段脱贫,精准保障、兜底脱贫的精准扶贫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安排具有益贫性的显著特征,这使其能够成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理想载体。农民合作社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农户无股权,使合作社与普通农户之间难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国家财政扶贫资源与合作社进行对接,再吸纳贫困农户的自有资源,一方面有助于依托合作社推动建立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合作金融扶贫与农业科技扶贫相结合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户在合作社中的股权份额,改善合作社的产权构成,使贫困农户能够更好地参与合作组织并逐步提升合作自治能力,推动合作社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走上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必须补齐的最扎眼的短板。按照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从近几年的精准扶贫实践看,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一是如何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必须看到,通过经济发展能自发带动脱贫的那部分人已经脱离贫困了,沉淀下来的这一部分贫困人口,很难通过常规的经济发展来带动脱贫。这就需要在产  相似文献   

13.
自国家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很多贫困群体脱离了贫困,脱贫人群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金融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积极探索。阐述了农信社开展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分析了农信社金融精准扶贫的路径,希望对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新时期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利用动态贫困理论分析了精确瞄准贫困人口、精确帮扶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机制,提出针对不同贫困动态类型的贫困农户进行动态识别,为其提供相适宜的、精细化的帮扶政策;针对当前非贫困但贫困脆弱性较高的群体,应完善风险防范和社会保障机制,阻止其返贫;建立针对贫困人口的动态追踪和退出机制,及时调整帮扶政策,在巩固扶贫成果的同时实现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精准扶贫效率,发展和创新精准扶贫机制,按期实现全面脱贫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贫困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如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并制定相宜的扶贫政策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人类追求效率兼顾公平的需要来看,都是无法绕开的重要课题。中国有着40年的扶贫开发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由此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了精准扶贫理念,不仅为世界扶贫理论做出了贡献,而且为其它国家的扶贫实践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政府以精准扶贫作为基本方略,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  相似文献   

16.
农户贫困陷阱理论对精准扶贫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贫困陷阱是否存在具有一定的争议。直接检验法争议较多,因此基于消费平滑假说与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CHNS),使用OLS分组回归从侧面验证农户贫困陷阱是否存在,进而回答上述争议。实证结果表明:(1)无论贫困或者富裕的农户,都可以利用资产抵御负向收入风险。所以,农户贫困陷阱在CHNS数据集中得不到印证;(2)一次性的资金或者资产扶持仅是一种短期有效的扶贫方式,无法帮助贫困农户形成收入长期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因此本文认为,为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建议直接一次性给予贫困农户大量资金或资产,应以就业扶贫、社保精准兜底等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式,进而形成扶贫合力并最终帮助贫困农户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大工程。作为贫困高发地,同时又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甘肃省委省政府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办法,转变思路,通过"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行动等切实有效的办法,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与此同时,作为审计机关,如何与时俱进,改变思路,大胆创新,全力服务甘肃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是当前政府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了甘肃精准扶贫现状,通过详解甘肃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指出目前工作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对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中国扶贫历程来看,扶贫工作呈现出扶贫对象越来越精准、扶贫标准越来越高、扶贫对象条件越来越差、扶贫成本越来越高的特点。新时代精准扶贫方略体现的是方法论,不仅要求将"精准"体现到贫困人口识别、措施管理、考核等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而且对精准扶贫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冲刺时期,只要继续坚持精准方略,2020年阶段扶贫目标将能够实现。但必须注意到,精准脱贫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以实现长期稳定脱贫。针对长期稳定脱贫,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扶贫措施要与贫困发生程度、扶贫对象特点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脱贫措施要与当前乡村振兴、城镇化、综合性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有机衔接、相互配合,产业脱贫必须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就业搬迁脱贫必须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教育医疗脱贫必须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必须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扶贫措施必须同保障政策相结合;长期稳定脱贫要以不断完善的扶贫体制机制做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15年,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掌握1项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具体的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此后,如何利用好产业扶贫,确保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成为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深水区。光伏扶贫作为绿色扶贫产业,能够凭借环境友好、收益稳健两大特点成为地方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安徽省金寨县作为光伏扶贫示范县,开展光伏扶贫新产业,筑牢乡村振兴之基。在研究光伏扶贫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金寨县参与光伏扶贫项目的贫困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光伏扶贫项目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建议,以助力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