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致富顾问》2014,(6):31-31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起了劳动关系应同时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跟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应当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给劳动者。  相似文献   

2.
<正>劳动关系是指由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关系建立以后,劳动者有为用人单位实现生产持续提供劳动力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有获得劳动报酬、享有社会福利、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用人单位有按照国家劳动标准提供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劳动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有获得资本投入回报、实现有效管理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没签劳动合同也能通过其他办法来确定劳动关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有关通知,明确可以通过工资支付凭证、考勤记录、工友证言等来认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特别是广大农民工,常常因为没有劳动合同,使其追讨欠薪变得十分困难。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进一步加以明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  相似文献   

4.
<正>劳动关系是指由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关系建立以后,劳动者有为用人单位实现生产持续提供劳动力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正劳动关系是指由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关系建立以后,劳动者有为用人单位实现生产持续提供劳动力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有获得劳动报酬、享有社会福利、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用人单位有按照国家劳动标准提供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劳动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有获得资本投入回报、实现有效管理的权利。《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标志着  相似文献   

6.
《农民科技培训》2009,(4):46-46
受金融危机影响.有些企业为降低用人成本而有意侵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因此,农民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特别注意,谨防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一、仔细了解情况,拒签不知情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其工作内容、条件、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农民科技培训》2005,(7):18-18
为了防止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长时间劳动.国家对劳动者的标准工作时间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8.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标准的适用范围为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照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9.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保障部《最低工资规定》的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中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关键词一:签合同 <劳动合同法>对签合同做了三种规定:一是放宽了订立劳动合同的时间要求,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果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其行为不违法.二是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在自用工之日起一年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的,在此期间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三是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在不足一年的违法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外,还应当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1.
孔令文 《农家之友》2007,(12S):68-68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保障部《最低工资规定》的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中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顾问》2009,(4):51-51
《河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2009年3月1曰正式实施。《办法》对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险等7方面权益作了详细规定,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其他职工实行同工同酬(《办法》所称农民工,是指户籍在农村,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3.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称之为劳动合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受聘于用人单位,应当签定劳动合同。签定劳动合同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签定劳动合同前,应了解应遵循的原则。按照劳动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平...  相似文献   

14.
《农民科技培训》2005,(4):17-17
为了防止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长时间劳动,国家对劳动者的标准工作时间作了规定:一是《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任新民同志: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法》第26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规范用人单位跨省招用农村劳力和农村劳力跨省流动就业的行为,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国家劳动部最近颁布了《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自即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县以上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进行统筹管理和监督检查,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在劳动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具体实施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的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7.
《农民科技培训》2005,(6):18-18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劳动法》第29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息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这种情况是因为务工者所从事的工作对身体造成了损害.用人单位完全有责任对他的工作和生活进行特殊照顾,所以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8.
根据《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都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可以投诉的事项包括:  相似文献   

19.
《农民科技培训》2006,(12):18-18
根据《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可以投诉的事项包括: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本文想提醒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学、用《劳动合同法》时,要谨防陷入以下十大误区:误区一:《劳动合同法》只保护劳动者其实,《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一方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