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已经国务院审批,正式由农业部发布。这是农业部在认真总结《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情况、深入研究新时期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思路和重点的基础上,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编制的重大规划,对未来8年优化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总体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稳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文件。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全面了解《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近日,本刊专访了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请他就有关问题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农村工作通讯》2008,(18):10-10
本刊讯 9月3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正式由农业部发布,对未来8年优化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总体部署。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麦主产区生产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2006—2015年我国15个小麦主产省(区)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对小麦主产区生产效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及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对我国小麦生产效率演变的时空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1)在时间异质性方面,2006-2015年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 928,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 943,规模效率均值为0. 984,均未达到有效水平,主产区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介于0. 920和0. 977之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受到了技术进步更大的制约。(2)在空间异质性方面,不同省(区)在纯技术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而在规模效率方面则较为接近。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超过半数的研究省(区)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的趋势。(3)在生产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方面,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小麦生产效率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黄淮海小麦优势区存在较为显著且稳定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结论]因地制宜地发挥区域生产禀赋优势、提高小麦主产区技术的有效投入,是提高小麦生产效率的关键,同时,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小麦生产的空间布局优化,是整体提升我国小麦生产效率、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香产业发展总体战略及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市场需求和采脂资源容量极限的基础上,制订云南松香产业发展六大战略举措,确定云南省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结构调整、发展速度、产值产量出口、产品生产建设、社会效益等发展的分项目标。按地理位置和发展条件将云南省区划为1个松香产业加工中心和采脂区与4个松香产业集群带区,并对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进行布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和马铃薯产业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我国马铃薯生产、消费情况,剖析马铃薯生产格局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提出建议。[方法]利用2000年以来全国及分省马铃薯生产、消费数据,通过统计描述和对比分析对马铃薯生产形势从总量特征和区域特征两方面进行分析,计算单产和种植面积贡献率,并且从成本收益角度对马铃薯生产格局变动及优化布局作出解释。[结果]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472. 3万hm2增加到2015年的551. 8万hm2,马铃薯产量从2000年的1 325. 5万t增长至2015年的1 897. 2万t。在这个过程中,马铃薯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其中西南混作区逐渐成为马铃薯优势产区。[结论]马铃薯生产格局的变化既有消费需求的拉动,也有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另外收益驱动和资源比较优势的发挥也是推动马铃薯生产格局变化的重要原因。未来为进一步促进马铃薯生产的健康发展,应重点结合各区域环境资源优势进行区域规划、降低脱毒种薯成本并加大良种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麦生产的时空变异及区域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79~2002年小麦在中国粮食生产的产量和播种面积所占百分比的动态分析,论述了中国小麦在粮食生产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地位,而相对于其它粮食作物而言,小麦生产又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的特征。对比分析五大气候生态区小麦单产、总产和播种面积,认为中国小麦生产具有空间上的相对稳定性和时间上的相对不稳定性,小麦生产的这种时空差异性造成了区域比较优势的时空变化。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是发展小麦生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韩长赋部长关于抓好秋冬种生产工作的批示要求,9月26日,2014年全国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工作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议总结了2014年度小麦病虫害防治情况,部署了2014年秋冬种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今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总体目标:力争实现全国冬小麦秋播拌种比例较上年增加2-3个百分点,总体达到冬小麦种子处理的90-93%;确定了小麦秋冬季苗期防控总体目标:小麦条锈病菌源区和冬繁区的西南、西北、汉水流域麦区,秋苗防治处置率达到100%;长江中下游、黄淮海麦区小麦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面积达到发生面积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去年出台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提出将重点培育水稻、小麦、玉米、大耳马铃薯、棉花、油菜、甘蔗、苹果、柑橘、天然橡胶、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和出口水产品等16个优势品种,并在全国划定了58个优势区。  相似文献   

9.
赵宏伟 《山西农经》2014,(4):100-101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0.24亿hm2,小麦产量对稳定国内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作用。从2004年以来连续8年增产,实现九连增,粮食单产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85.8%。其中近700万hm2小麦属于旱地小麦,旱地小麦产量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小麦整体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经国务院同意,农业部日前发布《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提出未来8年将重点培育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油菜、甘蔗、苹果、柑橘、天然橡胶、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和出口水产品等16个优势品种,在全国划定58个优势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麦生产区域优势度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采用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实证分析了1994~2013年间中国小麦生产区域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更加集中,优势省份由15个减少至12个。黄淮海区小麦生产重要性更加突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向河南、山东、河北3省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安徽、江苏等小麦生产新兴省份对区域带动作用显著,促进长江中游区、东南沿海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持续上升,但由于部分沿海发达城市的小麦生产职能更加弱化,区域综合不具备比较优势。新疆受规模化影响逐步发展成为小麦生产大省,带动蒙新区小麦产量实现了增加。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及东北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持续下降,区域小麦生产呈现逐步弱化趋势。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成本收益低下、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大、人均耕地面积偏小是影响小麦生产布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分析,从巩固优势产区、扶持新兴产区,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适度规模化经营及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理论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国内对循环经济内涵的阐述可归纳为五种主要观点:①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②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③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④循环经济是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条件的经济;⑤循环经济是一种深生态论。文章对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误区概括为:内涵不清和研究对象不明,并从理论比较和理论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循环经济相关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疆小麦生产效率及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小麦优势产区和消费区,小麦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小麦的有效生产与供给对保证全疆粮食供需平衡和区域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麦作为新疆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成本收益决定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比较优势。为提高新疆小麦的生产效益和效率,促进小麦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和新疆粮食安全,文章利用2004~2013年新疆小麦生产成本收益数据,分析了新疆小麦成本收益变化趋势,对新疆小麦生产的单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运用DEA模型对新疆小麦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并对新疆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收敛检验。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的生产成本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成本收益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小麦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较高,技术进步是小麦生产效率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不高阻碍了小麦生产效率的提高;各地区间的小麦生产效率存在差异,但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存在地区间的追赶效应。综上所述,提出了提高新疆小麦生产效率的建议,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小麦新品种的研发和栽培技术上创新和突破。结合新疆不同地区土地资源生态特点、环境条件和气候特点,科学地指导生产,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麦生产、消费和贸易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小麦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三大粮食作物中保持着收获面积第一的地位。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消费国,也是世界小麦贸易大国。全面多角度地分析我国小麦的供需现状,找出小麦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科学合理政策建议,对于优化小麦生产和促进小麦贸易都具有积极意义。[方法]利用2007-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近年来我国小麦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法测算了10年间我国小麦国际贸易竞争力水平,并与小麦主要出口国进行比较。[结果](1)我国小麦总体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小麦产量已达到1.29亿t,小麦的生产区域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等省份,大部分省份仅少量种植小麦,小麦的成本收益率相对较低,净利润不断走低。(2)小麦消费量平稳增加,我国小麦的消费量达到1.16亿t,口粮消费占比80%,消费量较大的省份也多分布在小麦主产区,中部地区省份消费缺口相对较大。(3)小麦的贸易量趋向合理,进口量达453万t,我国小麦的供需总体上保持了平衡,但小麦国际贸易逆差较大,小麦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小麦进口来源过于集中在加拿大、美国等小麦生产大国的状况并未改善,好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新兴小麦大国的兴起为我国小麦的多元化贸易提供了契机。[结论]我国要坚持小麦生产以我为主的战略,做好政府服务和市场导向的有机结合,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小麦高效优质生产,加大科技进步对小麦生产的贡献,合理利用国际市场等措施来保障小麦充分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The Canadian Wheat Board justifies its monopoly control over the marketing of barley on the basis of single desk selling. It argues that single desk selling raises the pooled price that farmers receive for their barley over a situation where the Canadian Wheat Board does not have monopoly control over the marketing of prairie barley. Carter (1993b) argues that the Canadian Wheat Board's pricing strategies are suboptimal and the Canadian Board cannot act prices farmers receive. This paper test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anadian Wheat Board's conclusions and Carters conclusions using feed grain pri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nadian Wheat Board single desk selling has no impact on pric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rter's analysis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data than is the Canadian Wheat Board's analysis.  相似文献   

16.
攀钢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及相关产业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主要特点:①做大做强钒钛产业;②始终保持特种钢铁产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③大力推进技术研发;④兼顾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基本经验:①确立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②注重自主创新;③积极开拓市场;④实施资产重组;⑤重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①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水平仍然偏低;②钛、钒产业发展不平衡;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攀钢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将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及相关产业作为其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文章对攀钢实施战略转变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矿业的基本特点及其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决定了其走循环经济之路的必然。我国矿业实现循环经济的策略选择:第一,树立起循环经济的资源观;第二,明确"四综合"的目标理念;第三,系统化推进循环经济;第四,努力突破矿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工艺与技术;第五,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8.
We estimate the impact of the 2012 removal of the Canadian Wheat Board's (CWB) single-desk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durum wheat acres in Western Canada. We analyze changes in durum seeded acres with a panel regression and Census Agricultural Region data from 2004 to 2016.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moval of the CWB single-desk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otal durum production in Western Canada.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urum wheat acres shifted away from marginal durum-growing areas and toward drier areas, an increase in specialization that arguab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研究我国苹果生产及其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对苹果产业发展、生产水资源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全国苹果种植及其生产的资源环境压力研究较少。方法 文章基于1980—2018年苹果生产和单位水足迹数据,从全国、省域和苹果主产区3个视角,深入探究苹果生产及需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 (1)中国苹果生产发展经历了稳定发展、快速增长、迅速下降、缓慢增长和略有下降5个阶段,全国产量呈不断增加趋势,且苹果生产得到了优化。(2)中国苹果生产的单位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但苹果生产需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趋势。(3)我国五大苹果产区的苹果种植面积、单产和产量发生了一定变化,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黄土高原产区已经替代渤海湾产区成为我国苹果生产最重要的区域,尤其是陕西省,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近年来,西南冷凉高地产区和特色产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4)我国各地的苹果生产需水量空间差异很大,其中山东、河北、辽宁、陕西、甘肃、山西和河南相对较大。尽管渤海湾产区苹果生产需水量仍然最大,但比重明显下降,而黄土高原产区需水量不断增加,已占全国总生产需水量的32.18%。结论 我国苹果生产及其需水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且空间差异较大,应进一步提高苹果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缓解水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