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既吸收了费尔巴哈的人是人的本质思想,又以实践的、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人的科学理论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学理论。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及人本思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佟璐 《改革与开放》2011,(24):40-41
马克思在《手稿》中关于人的类本质的论断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理想主义色彩的局限性,但《手稿》还是比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一般思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哲学策源地,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介绍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和萨特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分析了萨特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区别与联系。认为,萨特与马克思研究人的本质问题的出发点各有不同,关于群体和个体的侧重点不同,对自由的看法不同,对主体能动性的理解也不同。但他们共同奠定了人认识人的本质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前提在于正确认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本质含义,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人的异化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入手,阐释马克思经典著作中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含义,说明个人在社会分工协作、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分析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中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为指导,通过长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制度建设,才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刘景平 《改革与开放》2014,(4):37-37,39
透视整个哲学史,关于对人的本质这一理论真谛的探索,在哲学届算得上是一个不朽的主题。马克思作为该领域的重要贡献者,对人的本质的探索更是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并以人的社会关系为基本立足点,科学的形成了人的本质理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为依据,辅之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现阶段所取得的各项研究成果为参考,试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演化轨迹进行再梳理。  相似文献   

6.
郭毅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4-17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经典著作中“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并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行为假定进行比较,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阐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此说明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基础、发展目的和发展条件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称为"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文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的概括。批判了费尔巴哈从宗教的角度来确定人的本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摆脱了传统的实体论思维方式的束缚,从人的本质属性与现实性的维度来理解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余音 《魅力中国》2014,(15):280-280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哲学的范畴。马克思人道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中的人为研究对象。以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人道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对人的共同的关注造就了马克思人道主义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9.
陈淼 《改革与开放》2016,(10):33-3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人的“类本质”思想虽然是从费尔巴哈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但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和意义.本文从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关于“类本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类本质”内涵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马克思“类本质”思想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文娟 《魅力中国》2010,(7X):291-292
人本学作为马克思的重要体系之一,是贯穿马克思哲学的线索。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在人道主义方面人的本质的定义到从历史唯物主义方面透析人的本质。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的演变来研究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链接现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抽象的人和现实的人的比较分析,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指出,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遭遇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既与机械唯物主义区别开来,又与唯心主义区别开来,解决了在抽象理解人方面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2.
人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马克思关注的核心问题。正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把握,才使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思想的转变。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探索才最终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马克思的人本观启示我们:要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尊重人的精神属性、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牟媛媛  李茜  杨文歆 《魅力中国》2013,(34):277-277
从人类起源以来,哲学家们就没有停止过思考“人是什么”这个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人的本质”这个古老命题进行了新的考察和批判。本文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入手,进而探讨研究人的本质思想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主要归纳为:人的本质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人的本质是"人"自身发展的各种需要;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当代价值值得深入发掘,尤其对解决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主体性缺失、贯彻落实以人文本的发展战略以及对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科学定位和战略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关人的本质思想的论述,并不是给“人的本质”下定义,而主要是为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就人的本质理论而言,与以前的旧哲学相比,马克思理论实现了三大转变:从“对象性存在物”的视角向“对象性活动”视角的转变;从“静态的感性直观”视角向“动态的历史发展”视角转变;从“既成论”视角向“发生论”视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自由人的联合体与科学发展观内在联系的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勇 《理论观察》2009,(4):26-28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学说中的重要概念,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形态目标,是对未来社会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体(人)与社会形态的统一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要求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要协调统一,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自由人的联合体与科学发展观存在逻辑耦合,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内涵对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起着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可以发现和说明,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外在体现和发展结果.因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作为人的类特性,使人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可能,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一;社会属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二;而自我实现作为人的一种高级需要,是人类本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对人的本质的探求,是每个时代思想家不断追寻的永恒的话题。马克思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将对人的本质认识建立在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关系之上。简单概述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并探讨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地位,这对促进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可以发现和说明,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外在体现和发展结果。因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作为人的类特性,使人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可能,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一;社会属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然前提之二;而自我实现作为人的一种高级需要,是人类本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人的发展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人的发展经济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其理论基础尚有待确立。当务之急,是把人的发展问题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规定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是一个议论颇多的领域。本文拟对近期理论界有关马克恩人本思想、人本主义及其中国解读、人本经济学的提法和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