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4.
为实现国务院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战略部署,将实际工作中遇到和将要遇到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几项政策性问题提出来,供决策参考和借鉴。一、企业应成为住房分配货币化主体从城镇人口构成上分析,以辽宁为例,城镇总人口1997年末是1844.4万人;同期全省财政负担的职工43.8万人,每户按3.15人计,即包括他们的家庭人口,占城镇总人数的7.5%,就是将财政负担的离退休人员加进来,也不足10%。城镇总人数中90%以上是企业职工。他们的职均工资偏低,住房实有量偏少。因此,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所对应的矛盾主要方面应该… 相似文献
5.
6.
7.
8.
一、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分析 1.抵押物(住房)自身风险住房自身风险既包括因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例如地震、火灾等)造成房屋在结构上的损坏,也包括由于债务人对住房使用不当,维修保养不及时造成房屋寿命的缩短,以及由于房屋外型、平面布局、室内装饰等随着时间推移日趋落伍,造成住宅提前结束使用而发生的无形损耗。前述风险除房屋财产的意外损坏,可通过债务人对抵押物住房的财产保险加以防范外,其余诸多不确定的风险损失,在贷款签约时都难以准确测算和有效防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充分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解决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1998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相似文献
10.
11.
消费资本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个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的消费构成了地球上规模最大的物质与能量消耗.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国内生态资源与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作为产品最终消费者的公众,其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保工作的展开意义重大.拯救环境需要重塑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消费资本论\"在唤醒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促使公众从自然资源的消费者、环保理念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环境保护的主动参与者和投资者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借款费用是否需要进行资本化处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经营业绩的好坏,而且也会影响到企业资产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本文叙述了新旧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在资本化等方面规定的变化,着重分析借款费用资本化在新旧准则之间存在的差异和新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由于农村土地使用权估价机制尚未形成,从而制约了农村土地证券化的推行。文章运用收益还原法对农村土地使用权进行估价,叙述了软集合的基本理论与定理,并考虑到土地使用权价格的各个影响因素,分析了软集合条件下土地使用权年收益评价的基本方法,以及资本化率的确定。继而得出农村土地使用权价格。 相似文献
14.
资本弱化既是一个国际问题也是一个国内问题。造成资本弱化的原因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度的缺陷和差异以及经济人的功利性等。综合诸多因素,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相对完备的资本弱化税制,但应暂缓在中西部地区执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公开的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分别从时间分布、有效/失效专利、资本化主体、资本化流向等角度,客观分析了山西省科研院所专利资本化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主体、客体和环境三方面提出了符合山西省实际需要的促进科研院所专利资本化的对策建议,为山西省科研院所的专利创新和资本化提供情报支撑,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回顾和梳理文献发现,活力、奉献和专注是测量员工敬业的主流维度,对工作价值、安全和资源可用性的感知是员工敬业的心理条件。员工敬业机制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不少学者从组织和个体层面构建了员工敬业机制,但是理性的跨层次制度诱因很少受到关注。基于声誉理论和资本化理论提出的观点是,职业声誉资本化是激励员工敬业的理性的跨层次制度诱因。在职业声誉资本化的视角下以员工敬业为主线建构了新的机制,三个节点是职业声誉构建、职业声誉资本化和职业声誉维护。开展员工敬业管理可以帮助员工构建职业声誉,工作机会的增加和市场价值的提高可以实现职业声誉资本化,职业声誉资本化可以为员工敬业提供理性的跨层次制度性激励。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完善现行土地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制度是反映人与人、地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制度,本文通过与传统土地制度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些完善现行土地制度的建议,如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能,完善农民进城定居中的土地权利实现机制,建立地产交易市场,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农用性质的土地产权交易,试行国家对集体土地产权的收购政策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今天,一方面是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有效资本,另一方面是自身拥有的资本价值功能开发培育滞后,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发展困惑。文章以此为背景,进行无形资产价值变现问题研究,旨在拓展无形资产研究新领域,尝试探索无形资产资本化的理论与路径。文章从无形资产价值变现的现状分析入手,在无形资产价值变现现状与意义、理论基础与法律制度、影响因素、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经济学、管理学等层面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逆向避税损害了东道国的税收管辖权,影响了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平衡,造成东道国的资本外流和境内外厂商之间的不公平竞争。逆向避税的形成既有利益驱动原因、规避风险原因,也有战略驱动原因,文章基于博弈论视角,分析了逆向避税所采用的转让定价、资本弱化等主要手段,提出了反逆向避税的转让定价、资本弱化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