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选取城乡收入差距指标(IG)、金融相关比率指标(FIR)、金融发展效率指标(FE)以及城市化指标(CI)四个指标,利用协整分析法对河南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均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河南省金融发展显著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且相比金融发展规模的变化,金融中介效率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更大。河南省金融发展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河南省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更有利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金融发展效率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金融发展效率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广西历年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情况,运用VAR模型分析方法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扩大广西金融发展规模和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短期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长期反而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二是提高广西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在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和推动做大金融规模的同时,要调整金融支农结构,不仅要加大对涉农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而且要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使得金融资源惠及更多需要金融服务的农户,真正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的出发点是"统筹城乡一体化"。从20世纪90年代起,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开始研究讨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中国金融总体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但对比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及城乡收入水平来看二者差距明显有待缩小.本文在文献总结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假说详细研究了城乡间金融的非均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的非均衡发展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当局应该从促进金融均衡发展的角度采取相应措施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马子甲 《时代金融》2013,(21):181-182
本文通过对选取金融发展规模指标、金融发展效率指标、农村金融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四个指标进行协整分析。进一步探求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山东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积极影响。据此,本文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遏制农村资金外流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能通过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与就业水平发挥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地区异质性,表现为在东部地区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中西部地区没有显著影响。门槛效应检验发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城镇化的单一门槛。最后,本文提出要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质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与就业水平、适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建议,以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助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作了相关论述和实证检验,基于1988—2008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金融中介增长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存在且显著。此外,对外开放的程度、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影响。随后本文从信息不对称、所有制偏好、规模歧视以及抵押担保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这一门槛效应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质原因。  相似文献   

8.
周东波 《时代金融》2014,(6X):62-62
文章从定性的角度分析金融发展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认为在全国这个金融制度安排的背景下,内生于国家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度安排,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此基础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江西省1978~2011年的数据,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江西省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而金融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2年至2008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研究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库茨涅茨效应角度分析认为,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中国家整体金融资源配置不均等,金融发展伴随收入差距拉大;第二阶段,发展中国家整体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根源在于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城乡金融发展逐步回归均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当前政府正着手于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预期,金融非均衡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将有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78-2009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因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对下一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以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衡量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3—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和财政支出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比较了上述三个地区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规模和财政支出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金融发展规模扩大了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则有抑制作用。三个地区的财政支出水平普遍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这种现象在中西部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长期以来的金融抑制导致金融扭曲发展,而金融的扭曲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西部地区各省1978—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由于西部地区金融结构不合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因此,要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就需要鼓励农村内生金融健康发展,改变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建立城乡互惠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1978~200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对外开放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做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全国而言,长期内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均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金融发展的影响大于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的中介效应显著,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金融发展将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对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拉大收入差距的影响高于全国水平,对外开放影响不显著;中、西部地区情况与全国相同,但是对外开放的影响大于金融发展。东、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中介效应为正,西部地区为负。本文随后对其背后的原因和政策含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94~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法对中国地方政府干预行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不考虑政府行为时,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收入的差距只能产生微弱的正效应;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重要影响,相对于金融发展,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才是造成现阶段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关键原因;政府干预主要不是通过金融市场,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对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特征,通过建立无限生命周期(Ramsey)模型,讨论了个人劳动能力随机性差异经济中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问题,并基于我国部分地区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不同的财政支出政策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变化,社会收入流动性下降,经济中存在一个稳定均衡的持续性不平等状态。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二者的关系仍存争议.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回顾了金融与经济之关系的产生和演变路径,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关于金融与经济关系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实证研究领域,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1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虚拟变量、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回归模型等,对我国公共投资城乡收入差距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公共投资差距缩小或收敛会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中部、西部地区这种正向关系非常显著,但东部地区这种正向关系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欠发达地区信阳市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入手,探究欠发达经济增长与金融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手段,揭示了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滞后,经济增长主要靠内生力量推动,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源于非国有金融的推动.在此基础上提出,欠发达地区要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必须发挥金融的市场化力量,加快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banking competition on industry economic growth using both structural measures of competition and measures based on the new empirical industrial organisation perspective. The evidence obtained in the period 1993–2003 for a sample of 53 sectors in 21 countries indicates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bank monopoly power has an inverted-U-shaped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suggesting that bank market power has its highest growth effect at intermediate values. The latter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iterature on relationship lending, which argues that bank competition can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availability of finance for companies that are informationally more opa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