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一种新型煤基吸附剂在高浓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从煤基吸附剂的制备、吸附法去除化工废水中COD、饱和煤基吸附剂的无害化处理,体现循环经济和能源化利用的优势,体现低成本处理和解决高浓污水治理顽疾的优势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3.
4.
为了提高城市尾水中氮的去除率,优化筛选出一株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细菌,通过调整尾水的氨氮浓度,研究其在不同氨氮浓度的尾水中的反硝化能力。结果表明: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细菌FX7h的硝化和反硝化能力较强,在24,48h硝态氮降解率分别达到83.1%和91.1%;在氨氮质量浓度为10mg/L的城市尾水中,总氮、氨氮、硝态氮去除效果最明显,去除率分别为56.9%,70.2%,91.1%;亚硝态氮出现累积,累积率为20%;氨氮质量浓度为15,25mg/L条件下,总氮与氨氮去除效果明显降低;在25mg/L条件下,亚硝态去除率增加,硝态氮去除率不明显。因此,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细菌FX7h在氨氮质量浓度为10mg/L的城市尾水中进行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作用的效果最好,其在实验过程中以去除氨态氮为主。所采用的细菌脱氮方法与传统的生物脱氮相比具有节约运行成本、耐氧性好、平衡pH值等优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保对石油废水处理出水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处理工艺已无法满足要求,而开发新工艺、新组合提高处理效果已成为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针对国内新的处理技术做了概述,以期推广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油田钻井废水处理技术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油气田钻井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渗滤池中钻井废水处理的问题,利用化学混凝沉降兼氧化还原法处理固废渗滤液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调整渗滤液pH值.加入聚合氯化铝铁及助凝剂PAM,进行絮凝沉降,再用芬顿试剂氧化,可以处理高浓度废水,特别是对CODcr、色度等指标的控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8.
概述了臭氧氧化技术的发展及特点,介绍了臭氧氧化技术的产生与作用机理.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饮用水处理、游泳池水处理、污水和尾气排放、活性炭过滤前的臭氧氧化以及混凝与臭氧氧化技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具有厌氧氨氧化活性的污泥与厌氧颗粒污泥按2∶1比例混合,作为接种污泥,成功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并讨论了容积负荷、溶解氧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试验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具有良好的耐容积负荷冲击性。当氨氮容积负荷、总氮容积负荷从分别平均为32.78 mg/(L.d),78.62 mg/(L.d)提高到分别平均为78.55 mg/(L.d),180.16 mg/(L.d)时,氨氮、总氮去除率从分别平均为71.20%,66.65%经小幅下降后回升到分别平均为62.11%和56.59%;试验进水存在溶解氧时,NH4+-N去除量与NO2--N去除量的实际比值(1∶1.27)高于理论比值1∶1.32),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同时发生好氧氨氧化反应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厌氧氨氧化反应为主导反应。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提高对废水的脱色效率,以双氰胺、甲醛和氯化铵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水溶性阳离子絮凝脱色剂,考察了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絮凝脱色剂脱色效果的影响,优选了絮凝脱色剂合成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双氰胺、甲醛和氯化铵物质的量比为1∶2.1∶0.9,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5h,pH值为10,脱色剂用量为1.0%时所得絮凝脱色剂的脱色效果最佳。通过实验还探讨了絮凝脱色剂中游离甲醛的去除机理及最优去除方案。结果表明,先加入n(双氰胺)∶n(甲醇)=1∶2.8,再加入n(双氰胺)∶n(尿素)=1∶0.04,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h,可使游离甲醛含量降到0.124%,最终合成低游离甲醛、高脱色率的絮凝脱色剂。 相似文献
12.
工业废水冲击对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工业废水冲击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稳定运行的影响,在模拟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中实施实际工业废水冲击,分析冲击中系统运行性能变化,并采用共代谢效应和生物刺激效应对冲击后系统进行运行恢复。冲击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冲击会造成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性能下降,特别是氨氮去除性能明显降低;同时,工业废水冲击的影响通常是暂时且可逆的,即使长时间冲击后亦可通过运行调控加以恢复。不同类型工业废水冲击的影响差异明显,高浓度印染废水和低可生化性化工生化出水冲击对运行性能的影响较大,而工业园区综合废水可生化性较高,冲击影响较小。运行恢复结果表明,投加复合营养液,利用共代谢效应和生物刺激效应可以应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水冲击,且具有快速、有效的运行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华北地区氮肥工业废水含高浓度氨氮、超标磷与难降解成分的问题,研究了附近区域不同品种沸石的工业废水处理性能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绿色沸石对氮肥工业废水的脱氮效果较其他品种沸石显著,其对氮的吸附容量达到10.18mg/g左右;2)氮肥工业废水经过不同品种沸石的吸附作用后,其总磷浓度基本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3)沸石对COD与H~+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后氮肥工业废水的导电性能下降;4)丰富的化学成分与良好的物理特性使绿色沸石具有显著的离子吸附与交换性能。对于高浓度氮肥工业废水,绿色沸石吸附法较生物降解法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保护下游白洋淀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质,以高阳县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对高阳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和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和调试。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曝气池-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砂滤为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规模为12万m3/d,当进水的COD,SS,NH3-N和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69,424,8.83和6.03mg/L时,经该工艺处理后其最佳去除率分别为93.5%,98.8%,97.1%和96.2%,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运行成本仅为0.807元/m3。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不仅改善了周围环境,而且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工艺的设计和运行参数为印染废水处理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新鲜水的需求量,缓解水资源压力,对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改造及再生水回用。以混凝沉淀+A~2/O为预处理工艺,构建中试MBR+RO组合系统,深度处理及再生利用化工废水,考察了MBR工艺作为RO预处理的可行性以及组合系统的处理性能,分析了MBR膜组件及RO膜组件的污染情况,评价了最终处理成本。研究表明,废水经过混凝沉淀+A~2/O预处理后进入MBR+RO组合系统,最终出水ρ(COD)≤10 mg/L,ρ(NH~+_4-N)≤2 mg/L,ρ(SS)≤1 mg/L,ρ(TP)≤1 mg/L,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标准(GB/T 19923-2005);MBR膜跨膜压差稳定在18 kPa,说明没有发生膜污染;RO膜渗透系数稳定在4 L/(min·MPa),也没有发生污染;中试系统吨水电耗为1.890 kW·h。高性能再生水水质具有明显优势,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6.
混凝沉淀工艺处理陶瓷生产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处理陶瓷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取得良好效果,生产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SS为4 3264 m g/L,COD为1874 m g/L时,出水SS为383 m g/L,COD为710 m g/L,去除率分别为991% 和621% 。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污水处理厂污泥及其浸出液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以上海嘉定区某污水处理厂为例,采用硫酸/硝酸法和醋酸缓冲溶液法对污泥进行重金属总量和浸出毒性检测分析。同时,也研究了浸出液pH值、浸出时间及消解条件对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污泥中Cu,Zn,Ni和Cr的含量分别是城市污泥中相应物质的平均含量的20,7.5,15和13倍,而Pb和Cd的含量与城市污泥的平均含量差不多;2)污泥中Cu与Cr主要以稳定形态存在,不同浸提方法下的浸出量相当,对于Zn和Ni,醋酸缓冲溶液的浸出量分别约为硫酸/硝酸溶液的22倍和18倍;3)浸出时间为20 h时浸出达到平衡,浸出液pH值对污泥重金属浸出能力的影响,因重金属元素种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电热板消解和微波消解对浸出几乎没有影响;4)醋酸缓冲溶液制备的浸出液中,Ni的浸出质量浓度为16.3 mg/L,高于鉴别标准限值5 mg/L,而硫酸/硝酸浸提方法中重金属浸出浓度均未超过规定值。因此,该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不适合卫生填埋,应积极寻求新技术对污泥进行合理处置并减少其潜在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反映城市非渗透地表的污染程度,采用人口当量法评估非渗透地表径流污染负荷量的大小,进一步评价城市的面源污染负荷。对北京市\"城六区\"的地形结构及其2010年的降雨数据进行分析,结合SCS模型和地表径流水质监测数据得出研究区域中各污染物指标的负荷量,再根据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指标估算出每种污染物的人口当量。结果表明,1km~2的非渗透地表产生的COD的负荷量相当于北京市112.8万人1天生活污水中的COD排放量,NH_4~+-N的负荷量相当于89.04万人1天的排放量,TN的负荷量相当于15.96万人1天的排放量,TP的负荷量相当于15.42万人1天的排放量;2010年\"城六区\"全年产生的非渗透径流污染负荷量相当于北京市当年常驻人口(1 962万人)48.2天的生活污水的COD排放量、38天的NH_4~+-N排放量、6.8天的TN排放量和6.6天的TP排放量。人口当量法可直观反映城市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的负荷大小,对于解决城市的水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并为降低城市人口当量污染负荷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河北省主要入海河流的历年水质及近年来污染变化状况,以及对近岸海域可能造成的影响,利用2011—2016年的监测结果,计算了入海河流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秩相关系数法等对水质和历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主要入海河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1—2016年河北省入海河流以劣Ⅴ类水质为主,水质较差。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年均入海量在2012年有所上升,2013—2016年呈下降趋势;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入海量在2011—2013年有所下降,2014—2016年虽有波动,但变化趋势不明显;总磷入海量整体呈现轻微上升趋势。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入海量年均分别为868.7,519.5,216.0,3 641.7,26.6 t/a。因此,加强入海河流污染的综合治理对于完成地表水及近岸海域水质目标考核乃至近岸海域污染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郑玉贤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3,19(7):32-34
根据试油工作在市场化条件下的特点,对建立试油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尝试,以实现对试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控,保障试油工程质量和资料录取质量达到行业标准;阐述了试油监督在试油系统工程质量监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