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福建省四所高职院校的244名贫困生和118名非贫困生进行调查,通过与非贫困生的对比,探讨我省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结果发现:1.贫困生和非贫困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的差异;2.非贫困生的性格更倾向于胆汁质类型,而贫困生的性格更倾向于粘液质类型;3.神经质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均有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青少年网络欺凌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网络欺凌CBI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521名中学生进行网络匿名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00份。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与网络欺凌实施及遭受网络欺凌的相关性均显著,这表明家庭教养方式所造成的情感缺乏是青少年欺凌和被欺凌重要的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采用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的方式来对待青少年,会减少其网络欺凌实施的风险;父母采用惩罚严厉的方式教育出来的青少年,会增加其网络欺凌实施及遭受网络欺凌的风险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07名农村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时间管理倾向分量表不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2)在教养方式上,父亲拒绝否认及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3)母亲感情温暖理解对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形成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说明农村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对其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人际关系的差异研究,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人格健康的发展。本研究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及UCLA孤独感自评量表对沈阳某大学221名本科生进行测试。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为先占型38.5%、拒绝型33.0%、安全型20.4%、恐惧型8.1%;孤独感总分、依恋的亲近维度与性别存在显著正相关,女性的孤独感总分、亲近维度分均大于男性;依恋的亲近维度、人际关系的交往维度差异显著;人际关系总分、交谈维度、待人接物在学科上差异显著,艺体类的学生人际关系较好;非独生子女的焦虑水平较高于独生子女;57.9%的大学生存在人际关系困扰,孤独感均值高于中间值。79.6%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安全的依恋(亲密关系),57.9%以上的大学生存在着人际关系困扰问题,大学生的孤独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5.
了解大学新生常见不良应激事件对于预防和早期干预大学新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心理症状量表对42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指导,将知识讲座、课堂讲授、团体训练等多种方法手段结合,进行为期一年的心理干预,干预后发现特质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NC)的分值在降低,积极应对(PC)的分值在升高,前后测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症状量表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与消极应对(NC)分之间均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PC)分之间均呈负相关。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大学新生积极应对事件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广西某高校2010级高职新生心理普查,数据分析表明: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总分和各因子均分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且症状分布存在明显特点。不良心理状况的成因:主要有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应对措施: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加大扶贫助学措施力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随机抽取几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显著相关性,倾向于温和理解型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严厉惩罚型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高校四个年级的大学生贫困生档案的调查研究,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非贫困生要差;(2)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更加"缺乏自信心",而非贫困生更加"缺乏耐力";(3)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贫困男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是否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新生的适应水平,并就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探索,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某大一新生班级进行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学,对照组在相应学期不开展相关课程,使用自尊量表、自我接纳问卷、特质应对方式、社交焦虑量表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自尊(t=-1.938)、自我评价(t=-2.023)、自我接纳(t=-2.541)与积极应对(t=-2.450)维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交焦虑(t=2.220)水平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在自我评价及消极应对维度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新生的适应水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建构适合大学生的体验式教学体系,着力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对留守和非留守高职生在网络成瘾、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留守与非留守高职生在网瘾检出率上存在显著差异(x2=6.30,df=1,p<0.05);留守与非留守高职生的三类人格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x2=33.89,df=3,p<0.01);留守与非留守高职生在SCL-90总分与各个维度、UPI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留守高职生在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明显高于非留守高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