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相关数据(主要是指反映通胀程度、失业程度和经济增速下滑程度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已经显现出"滞涨"现象.国际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深化,正在严重地推进和加剧我国经济的"滞涨".这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出了新的难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客观事实,及时研究破解对策.本文运用中国特色分享经济机制原理,从革新微观经济组织内生机制入手,以全新的视角提出了应对"滞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企业为什么要一心一意地创新?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持续60年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现在我们面临的各种微观和宏观的经济问题,它的症结、根源在于我们这60年来所用的增长模式,它带给我们的一大堆问题已经积累起来,使我们要往前走一步都很困难。  相似文献   

3.
从结构大调整趋势中把握当前宏观经济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看待2000以来的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在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拐点论”,认为2000年是上轮周期与下一轮周期的拐点,由此经济将进入到新的一轮快速增长轨道。这种观点有两层政策含义:一层政策含义就是前期连续几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与经济增长内在回升的要求已经重叠,经济已重新回到了自发性快速增长状态,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淡出”,或从2001起要逐步“淡出”;另一层政策含义是,由于新的自发性快速增长过程已来临,那么,过去那种与经济增长上升过程相伴随的通货膨胀现象必然会发生,从而提出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必要的紧缩,如要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等。其中持这种观点的一些学者意识到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失业增加和收入增长放慢是这一问题的集中反映),因此,经济出现重要转机后的政策 选择是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反弹。我们则持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还远没有进入到新的增长周期,2000年经济增长仅是出现了转机,而未出现真正的转折。因为“九五”以来的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是结构大调整,在结构大调整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经济持续加速过程,是否进入到新的增长周期,主要看结构大调整是否显见成效,否则,在年度间出现的经济增长明显回升,一般都只能认为是一次强劲反弹。认识到这种经济增长大趋势,再结合到今年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略低于去年,为7.5%左右。在我们看来,积极财政政策及稳健的货币须继续坚持,因为它们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保底”,使经济增长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之上,如(-7%,这一点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上反映得最为明显;另一个作用就是为结构大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总之,我们的观点的政策含义是,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是:在满足了经济增长率的“底线”以后,宏观政策主要是如何保证和促进结构大调整过程和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通常与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存在密切联系,并一定意义上规定着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和规律。"滞涨"、"泡沫经济"和"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的产生,是战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新变化呈现出的显著特征。战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出现的"滞涨"、"泡沫经济"和"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很大程度上由某些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缺陷所致。为了规避中国经济陷入"滞涨"、"泡沫经济"和"中等收入陷阱"等风险,有必要采取有效举措,加快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5.
2000年7.8%的国民经济增长率,表明中国经济已走出连续几年来的徘徊局面,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究其原因,有中国外贸少有的30%以上的高增长,有积极财政政策及降息、黄金周等带来的内需启动。还有大家常常忽略的一个重要的内生的经济变量,就是中国的住宅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变量走到了中国经济的前台。因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在人均GDP达到300-800美元时,住宅就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二战时期的美、德就是通过这一打基础的过程,进入到后面的装备工业阶段。而恰在此时,中国的住宅产业开始了货币化人房改革,走进了市场。它是一个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又具有可行性,所以它会支撑这一轮中国经济持续走好。这些是中国经济今年会保持8%左右的增长率,坏也不到哪里去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国奇迹,但就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而言,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存在50年左右的发展差距。这就意味着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至少还需要20-30年的快速增长。对此,我们充满信心,而且也别无选择。但是,我国要再实现20-30年的快速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资源短缺。获取足够的资源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基本支撑。可是,资源的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总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在20世纪末期,大量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呈负  相似文献   

7.
邱晓华 《资本市场》2012,(12):76-77
<正>经济增长持续减速,到底是哪些因素引发的?总的一个看法就是现阶段的经济减速是多重效应叠加的结果,不是某一个方面因素的结果。因此,在讨论经济增长的现状与趋势的时候也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看问题。告别低成本驱动从长周期角度来看,如果把过去30年分成若干个周期,我们把它叠加在一起作为一个长周期来看,这个周期推动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外乎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经济增长高峰之后,目前进入第三个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我们原本以为,持续了20年的GDP近10%的年增长时期已经过去,但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和中国逐步壮大的消费市场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GDP较高增长周期。在这一轮经济增长的背后,各类深层次矛盾也进一步发展,尤其以“投资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最为突出,表现为投资规模过大,消费总量不足,出现了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经济领域的两件大事正深深地影响各国的发展:一是美国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使发达经济体的增长下滑甚至走向衰退的通道;二是国际市场粮食及相关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推动了很多国家的物价上涨.这"一降一升"把世界经济拖向滞涨的边缘,相比而言,后者比前者更加严重,不仅涉及经济领域,在部分国家甚至引发了政治社会问题.减缓粮价过快上涨及其引发的通货膨胀已成为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看待和评价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表现,已经成为国内外经济界特别关注的重要话题。从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曲线,向人们显示出新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提速可能已经开始。同时,社会经济生活中也确实出现了投资和货币规模“超常增长”等虚热的征象。那么,如何分辨中国经济中的实质性增陡和过热性膨胀。是正确分析经济形势,从而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和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国际市场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已成为举国上下一致的声音。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我国就已经逐步地施行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扩大需求,从而使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面对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继续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这不仅关系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保持下去。 一、扩大内需将是我国宏观政策的一个长期需要。国内需求不足将可能持续较长一段时期。这是因为:第一,从“短缺”经济向买方市场的转…  相似文献   

12.
数学作为我们学习生涯中的主学科之一,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而面对世界经济金融时,假若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那么就会拥有更多的先机.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要有解题和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需要有计算能力,数学本身追求的就是严谨与准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面对越来越难懂的数学课本和数学难题的时候,我们都在想数学究竟学了有什么用?难道只是为了在买卖物品时的小小计算吗?当我们问长辈数学的作用,他们也是哑口无言.但是如果把买卖物品,放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想,这是一种经济交易,因而就会来带金融变化.就像是一颗石子掉入湖水中,必定会荡起层层涟漪.这就是数学在经济金融中的作用,它不代表经济,不等同于金融,表面上看并不相关,实质上,他们自成一脉,相辅相成,任何经济上的政策、决定都在数学的应用下形成的,经济学的数学化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主流趋势.经济学家与数学家相互合作,能够促进经济和数学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中国、日本和韩国所共同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根据各国的不同情况,进一步探讨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最后指出,如果缺乏有效经济政策,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如日本已经开始出现经济停滞.中国人口规模巨大,近30年内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未来这一地区的权力将会从日本转向中国.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人们在对增长速度普遍关注的同时,有识之士更把目光盯在了增长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经济难以可持续发展。能源电力的短缺、交通运输的紧张、高消耗造成的资源枯竭、城镇化速度过快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特别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污染治理跟不上,使得环境状况得不到改善。这一问题在局部经济发展更快的地区尤为突出。局部环境的恶化,让我们有理由更加重视和研究解决区域环境与区域经济的问题,只有处理好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本期封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科技人才开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受到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制约的情况下,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且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佳经济模式。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应对气候与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化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经济转型的持续动力,是我国下一轮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均受到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影响而面临下行的风险。“美国感冒,世界打喷嚏”,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占据全球国民生产总值40%的美国已经开始拖累全球经济的发展。国内经济的发展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双重影响,出现了增速回落的迹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定局。经济下行中,我们将面临一系列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7.
怎样应对人口总量过剩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社会在我国的提前到来及老龄化的加速,意味着未来劳动力将会出现短缺,这会严重威胁到经济增长。而解决此问题的措施,就是放松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但这又会使得本来已经不堪重负的人口规模继续膨胀。文章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解决了这一两难冲突;认为,劳动力短缺必然导致衰退,而人口的继续增加可以提高分工水平,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制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和政府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但绩效并不明显。与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2004年的全国经济普查显示,我国2004年的GDP占世界的4.4%,但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和氧化铝的消耗量却占世界的7.4%、31%、30%,27%,25%和40%。这一事实说明制约经济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还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9.
1.我国农业在经历了2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之后,第一次从整体上出现了实质性的变化,即由供给短缺变为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中央把这一变化称之为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并概括和归纳了若干特征。笔者认为,新阶段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农业发展已经由资源约束转变为市场约束,市场需求不足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最直接的感受一是卖难,即绝大多数农产品都程度不同地遇到了销售不畅的问题。在我们还在为如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苦苦思索,在我们还在为当代人乃至后代人不再经受忍饥挨饿而绞尽脑汁之时,农产品的买方市…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20世纪初以来经济学家们致力于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了三次发展高潮。新增长理论把技术内在化,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水平,与此同时,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可以产生一种“外溢效应”。这些对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