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忠全  卫东  水成 《当代陕西》2004,(11):42-42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长安西丰乐乡,有种树者名郭橐驼,所种各种树木,皆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有人去请教他,他说:“我不过是根据树木各自的特性来栽植罢了,有些人种树所以种不好,主要是不根据树的本性来培植,爱之太殷,忧之太勤,一会会剥点皮看他活了没有,一会又摇晃一下看他长得怎样,结果损害了树木的正常成长。”别人又问他:“你这个道理适用做官理政吗?”他说:“我只懂种树,不懂如何做官。但我常看到一些长官,天天催耕、催种、催收,连百姓养鸡养猪的事也乱下命令,招待他们吃喝又是劳民伤财,这是很不好的。”柳宗元最后写道:“吾问  相似文献   

2.
我国曾有文人、贤人把大自然及其山水誉比作堂皇之剧场,欲界之仙都,无疑体现他们对自然、对山水倾心、欣赏、痴迷、认知的一份文化情结。   他们说,大自然这个“剧场”与人“靠得近……悠久得最伟大、庄严”,“一切源于大自然”这个“剧场”。只要没有忘掉这“剧场”的人,他就可以“心平气和、不乏寂寞”。“人间的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及其山水的艺术幅本”。这“剧场”“天天在创造”。   他们还说,唯有大自然及其山水胜境最能体现“道”的精神,是沟通人与天道自然的桥梁;山水是人的感知言行的欲界仙都。   无论从动移实际…  相似文献   

3.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走向世界》2011,(34):79-80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厄瓜多尔驻华大使莱昂纳多·阿里萨加全身上下充满了拉美人的热情,我们的采访从他在中国的有趣见闻谈起,而在谈到他的重庆之行时,第一个展开的话题竟是重庆的火锅,“早已耳闻重庆的火锅,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他说,重庆火锅如同重庆人的热情,让他感到亲切与振奋。  相似文献   

6.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10年前的企业家们常这样说,但此时这句话,和北京人见面说“吃了吗”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老板们见面谦虚客套的无心之语;10年后的企业家们也这样抱怨,不过,此时的这句话就具有很大实际意义了,他们是真为难了。  相似文献   

7.
其实从娘胎里出来,我就不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不过也不是不能说。在我们这里,人们对沉默者,常常用这么一句话来比喻:“三马棒打不出个屁来。”我相信我不是这种“三马棒打不出个屁来”的人。我其实也是能说的,因为我曾在基层当过十几年的“乡官”,非得与人打交道不可。我得接待来自方方面面的官员得去乡下宣传政策,动员群众发展生产,因而那几年我练成了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记得我做过几次理论报告之后,与我一起工作的老同志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说:“你真有水平,古今中外天上地下的似乎都知道,会总结,会归纳!”他们还当着我的面对别人说:…  相似文献   

8.
庆华圭 《发展》2010,(1):127-127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从古至今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彰显其独有的魅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是其真实的写照;朱熹主张“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重庆女人和重庆火锅的故事。何永智也许不是中国最有钱的人,也许不是最会赚钱的人,但她20年前以三口锅起家,到今天却已“捞”了近四个亿。这个“捞”字里大有文章,充满着辛苦,蕴含着智慧,也体现着成功……  相似文献   

10.
王磊 《中国报道》2012,(9):68-68
美国老百姓有个说法:政府是老虎,必须把它关在笼子里。他们大多数人都相信基督教的“原罪说”——“人之初,性本恶”,不会认为他们的政府工作人员会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想法。所以,丑话说在前头,预防紧跟在后头,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制定出相关法律,防范人的私欲与贪婪。  相似文献   

11.
沈云 《沪港经济》2007,(7):38-41
吴思远喜欢说自己是上海人,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不过那是一种几十年前流行的老式沪语。比如,把小孩说成“小囡”,把钞票说成“铜钿”,把电影院说成“戏院”等等。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吴思远就用这种上海话和记者聊了半天。  相似文献   

12.
治大国若烹小鲜——世界500强企业赢在精细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细分析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之路,就会发现他们的战略规划是宏伟的,但在处理具体事情时都很“小家子气”,也就是说管理和经营总是从一点一谪做起,细致人微,精益求精:正如老子说的那样:“治大国若烹小鲜”。  相似文献   

13.
“华生,你不了解中国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民族……甚至农民也会相信亩产万斤,甚至科学家也会相信水能变油。每个帝王都相信人会长生不老,他们会相信绿豆能治癌症,相信一切荒诞不经的东西,你很难理解他们。他们这个国家的知识分子也很奇怪,他们大都非常自私,没有信仰,缺乏常识。我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树立韩寒这个偶像,也是出于非常自私的目的,他们认为能利用韩寒说一些他们不敢说不便说的话,至于是否欺骗公众,  相似文献   

14.
棒棒     
重庆有三绝:火锅、美女和棒棒。不表前者,仅说棒棒。他特指一种人,一种并不健壮,但却极具耐力的四川人。古称脚夫,今称棒棒。唤他们时无需称谓师傅,只需随意喊一声“棒棒”,就会围拢来七、八个,人手棍棒一截,绳索一卷,拖着浓重的长音“噢,好嘛好嘛”地应合你,再重的物品挑起就走。有说棒棒原名为帮帮,帮助之意;后因肩扛一根一到两米长的竹棒而得名。无需考证,棒棒因山而生,靠台阶吃饭。重  相似文献   

15.
赵本山春晚小品“不差钱”曾引起了不少观众的捧腹,在大家喜笑颜开的同时,“不差钱”三个字也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同样有一群人,嘴里说的最多的也是“不差钱”,这群人就是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当然,他们之所以会说这三个字,绝非是为了赵本山的小品,而是因为东湖高新区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服务,让他们真正的荷包暖了,腰板硬了,嗓门也大了。  相似文献   

16.
说美德是一种智慧,很可能有一些人不同意。他们或许会认为,有美德的人是可爱的,甚至是令人敬佩的,但不一定是智慧的。但是孟子说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  相似文献   

17.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09,(9):132-140
他们是三个果敢坚强而雄心勃勃的重庆男人,正在重庆南山高扬起打造“世界养生胜地“的太旗——中国养生会馆、中国黑食之都、全球火锅之都相继在“寿比南山养生街”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18.
重庆是什么?有人说是山。运个城市盘踞在山的脊梁上,所以有了山的性格;重庆是什么?有人说是水。两江环绕,浩荡入海,所以有了水的柔美。那么,如果只用舌头去体验重庆,这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 说到重庆,很多人会直接想到火锅。是的,火锅赋予了这座城市灵气和不屈的性格。火锅甚至和美女一起成为重庆的名片。来过重庆的人都忘不了火锅麻辣鲜香的滋味,没有来过重庆的人也是早有所闻,心向往之。外地人总是惊异于重庆人竟然可以在三伏天里围着桌子酣畅淋漓地烫火锅。但是当你真正来到重庆,开始慢慢地熟悉和融入这里的生活,你自然不会感到惊异。因为,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城市里,这些都是重庆人自然流露的城市性格。这样的一种性格,古老而现代,因而得以继承和发扬,在重庆成为一种城市魅力。  相似文献   

19.
童铃 《中国西部》2007,(5):155-160
花腰傣人自称“傣雅洛”,意思是“迁徙中的落伍者”。这个美丽的民族来自何方,又要去何处,如今已无法确切知晓。有人说,他们是古滇国的遗贵;也有人说,他们源于古代的百越;还有人说,他们是编织爱情的民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唐晔 《沪港经济》2008,(12):60-61
在很多人眼中,“富二代”就是衔着金钥匙诞生的一代。有关他们的话题价值,不过是继承或败家而已。如果真实地站在他们的立场来看待人生,显然并非仅限于此。“富二代”三个字就像一个密码,一旦开启,委实难以预测其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